《观林文忠公临皇甫君碑》——千年碑碣重开卷,一脉丹心照九渊。

零零看文化 2025-02-20 09:57:24

《观林文忠公临皇甫君碑》

铁腕沉碑扫瘴烟,墨锋如刃破霜天。

欧阳筋骨融忠烈,晋代风神入篆镌。

笔走雷霆销毒蠹,纸承山海立坤乾。

千年碑碣重开卷,一脉丹心照九渊。

在历史的长河中,林则徐以民族英雄的形象,屹立于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他虎门销烟的壮举,如一道划破黑暗的曙光,彰显着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他为官期间,治理水患、兴修水利、赈济灾民、革除弊政,桩桩件件,皆为百姓谋福祉,是当之无愧的“林青天” 。但鲜有人知,在书法的世界里,林则徐同样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所临摹的欧阳询《皇甫君碑》,便是其书法造诣与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

嘉道年间,“馆阁体”盛行,科举选拔对楷书极为重视,而唐朝楷书发展至巅峰,成为众多学子学习书法基本功的典范。林则徐为练就扎实的书法功底,研习钟繇、“二王”书法,在楷书领域,他以欧体楷书为根基,兼收文征明和董其昌的特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书法风格,其作品精致且自成一体,风采夺目。

《皇甫君碑》由欧阳询所书,是为记述隋朝左光禄大夫皇甫诞事迹而立的碑文。

此碑的书法风格,点画以方为主,笔力劲挺凝聚,结构上既险峻又严谨,以斜取势,左收右放,中宫紧密而大多向右舒展,主笔突出,双竖并列呈背势,充满了刚正不阿、险中求稳的独特气质。

林则徐所临的《皇甫君碑》,完美保留了原碑的精神内核,同时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书法特色。

他将欧体的严谨规矩与柳体的飘逸灵动相结合,使作品在庄重肃穆中不失灵动之气,在秀丽的笔触下又蕴含着雄浑刚健之力。在临摹过程中,林则徐一丝不苟,每一笔画都力求稳扎稳打,尽显深厚的书法功底。

其字里行间,结构清瘦却不失挺拔,笔法老辣而刚正,与他本人刚正不阿的性格相得益彰,可谓字如其人。

从林则徐的人生轨迹来看,他自幼家境贫寒,却心怀壮志,勤奋苦读,20岁考中举人,27岁进士及第,开启仕途。

他一生历官十四省,无论身处何地,都始终秉持着“为官一方,造福八面”的为官之道。

在江苏任职时,当地发生洪水,他与其他官员会商,亲自走遍田间查勘灾情,紧急筹集粮食,还“挤富济贫”,将粮食发放给饥民。

为了百姓,他不怕触怒权贵,甚至在皇帝面前也据理力争。这种心系百姓、刚正不阿的品质,在他的书法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就像他在《临皇甫君碑》中,每一个笔画都坚定有力,不偏不倚,如同他在面对鸦片泛滥时,坚决主张禁烟,毫不退缩,展现出的坚定意志和无畏勇气。

再看他在书法上的创新,将不同风格的书法特点融合,就如同他在政治生涯中,能够审时度势,积极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他不仅致力于国内的政务改革,还积极了解西方世界,派人翻译西书西报,编成《四洲志》,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这种勇于突破、敢于创新的精神,在他的书法创作中同样熠熠生辉。

林则徐的《临皇甫君碑》不仅仅是一幅书法作品,更是他人生哲学和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

它让我们看到,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一位伟大的人物如何用自己的笔,书写着对正义的坚守、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的担当。

3 阅读:346
评论列表
  • 2025-02-22 12:47

    这字搁现在,书法家斜会是看不上的![得瑟]

零零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