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那就是:事情正在起变化。
"
因为重庆卤鹅哥霸王硬上弓的投喂周鸿祎起了冲突,才制造了一点无聊的关注度。我这才意识到,虽然雷军缺席了上海车展,但红衣大叔原来还是来了。
尽管有陈道明、黄渤、樊振东、姚安娜、龚俊、刘烨等各路明星来凑热闹,但流量均等,要么对着早已上市的旧车做发现新大陆的惊叹状,要么对着车企高管夸张的技术讲解摆出一副没见过世面的啧啧称奇,一切都聊胜于无。
正在起变化,不是已经变化了,是变化正在发生。
车展前夕,工信部对汽车行业有两个大动作,一是发布了汽车动力电池强制性国家标准,从此前的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报警信号调整为不起火、不爆炸,这个强制性标准明年7月1日起实施。另一个就是要求汽车企业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自动、智驾、脱手、脱眼、接管等都不让说了。
动力电池强制性国家标准要一年后实施,不是立即实施,说明现在能满足这个标准的车企不多。这是不是与你的认知不一样。几天前,在华为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余承东说,鸿蒙智行没有一辆车因为电池问题发生燃烧。大嘴是个很严谨的人,车辆发生燃烧有很多原因,比如小米SU7广东湛江的车辆燃烧,是被电动自行车引着了火,再比如更多的车辆燃烧是座椅,轮胎甚至玻璃着了,反正不是电池,即便电池真着火了,也是碰撞角度的原因,不是电池本身的问题。这些解释都有道理,所以新标准不能立即实施。
至于工信部的第二个要求,是一种态度,说明实在看不下去了。这让准备在上海车展上把吹牛艺术发挥到新高度的一众车企不得不连夜改PPT。对于不少车企来说,不吹三电和智驾了,吹什么?于是新的造句运动开始了,“安全是最大的豪华”,“安全是最顶尖的科技”,安全一定没想到,有一天它也能这么高大上。我很赞同吉利汽车CEO淦家阅的表述,他说,对汽车而言,安全是最基础的门槛,就像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几天前,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公开表态,未来三年,蔚小理三家独立存活下来的概率为零。老先生的这个判断可能有点武断,但至少说明,新势力的光环已经不再,能不能活下去都要画个问号!在自动驾驶降温,电池安全要上紧箍咒的新形势下,传统车企在补齐电动智能化的短板后,终于在话语权上和新势力品牌站到了一条起跑线上。
2025年上海车展,最忙的是华为的余承东、靳玉志,宁德时代的曾毓群,momenta的曹旭东,地平线的余凯,他们出现在各种新车发布会上,忙着去为主机厂站台背书。一夜之间,所有新车的三电和智能化水平拉齐。这就是为什么,上海车展占七成的新能源展车,严重同质化,感觉都差不多。当宝马、奥迪、大众、丰田都放下身段,愿意拥抱这些三电智能化供应商的时候,造一辆新能源汽车变得无比容易,但是造一辆不一样的新能源汽车很难。
2025上海车展上,以别克“至境”,传祺向往,华为尚界为代表的新一波新能源品牌,新产品序列走上前台。说好的淘汰赛呢?前浪还没死在沙滩上,后浪又来了。消费者要睁大眼睛,都是华为momenta后,你付出的真金白银到底能买到什么样的实用价值。
上海车展期间了,见了不少车企领导,其中丰田中国总经理李晖的想法一贯理性和睿智。他认为,丰田愿意学习、愿意拥抱一切新的东西,但学习别人不是为了成为别人,而是要成为更好的丰田、成为更好的雷克萨斯。这才是正确的做法,因为消费者并不愿意买一辆挂着丰田标的中国车,如果是这样为啥不选择比亚迪或者吉利呢?
2025年上海车展,事情正在起变化。黑红也是红的唯流量营销还在做最后的挣扎,它已走进死胡同,只有最烂的品牌才希望通过散布恶臭吸引苍蝇的追逐。驾驶辅助的理性宣传返璞归真,它必定带动消费的价值回归,心怀伟大梦想的车企应该向全域AI进发,更多的车企必须脚踏实地从造车的本质再出发。
事实证明,喊了多年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的说法并不吻合事实。事实是,电动和智能化都是上半场,安全和品质才是下半场。在安全品质上有沉淀的传统车企和在三电智能上有积累的新势力车企终于握手言和,大家要互相学习,谁也别吹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