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4家主流车企缺席上海车展!彻底边缘化还是另有所图?

电车通 2025-04-25 10:22:48

最近这几天,上海按摩店一片欣欣向荣,原因是挤满了“跑断腿”的媒体老师。

4月23日,上海车展开幕,雷科技旗下电车通派出专业报道团,远赴千里之外的上海,近距离观察这场汽车与科技的盛宴。作为今年国内第一个A级车展,也是亚洲规模最大的车展,开展当天,硝烟弥漫,发布会接踵而至,电车通团队人均10个活动邀请,不是在参加发布会,就是在去发布会的路上。

不过,并不是所有车企品牌都能对这氛围感同身受。在热闹背后,有14家以上车企品牌消失在视野中。据了解,本届上海车展包括兰博基尼、玛莎拉蒂、劳斯莱斯、北京现代、悦达起亚、捷尼赛思、极星、雪佛兰、斯巴鲁、斯柯达、哪吒汽车、捷达、东风雪铁龙/标致、捷豹路虎等车企缺席。

从名单来看,可以简单分类为韩系车、法系车及传统豪华品牌。变革浪潮向前,从上海车展的展位变迁,或可以窥见汽车市场的变局。

韩系、法系车集体退场

先说说韩系车,这是韩系品牌自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第一次从A级车展的参展名单中消失。

曾几何时,韩系车在中国市场不乏高光时刻。北京现代曾凭借高性价比、节油等优势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2023上海车展,北京现代展台

(图源:北京现代官方)

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崛起,以燃油车为主打的北京现代在中国市场承压。2017年,北京现代在华销量同比下降超三成,跌破80万辆;此后至2022年,北京现代录得销量六连跌。如今、现代和起亚的全年销量甚至还不如比亚迪几周的业绩。

关于原因也已经有过很多分析:品牌定位的固化、技术双标、电动化转型的滞后,地缘事件的长尾效应等等,然而更重要的是,当大众、丰田、这些大厂都开始积极用彻头彻尾的中国化电动新车,明确表明自己立场的时候,人们对韩系品牌的印象还停留在当年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的“等中国车企烧死了再抢市场”言论,以及北京现代不断出售旗下工厂的行为上。

法系车也是同样的原因,市场销量持续低迷,存在感骤降;新能源转型滞后,错失技术赛道;产品策略与中国市场需求脱节,可以说是“摸着韩系车过河”了,可惜这条河通往何处尚且未知。

2023上海车展,雪铁龙展台

(图源:雪铁龙官方)

总的来说,韩法车系的退场,既非偶然的战术失误,也非简单的“成本考量”,而是一场由技术路线、产业链掌控力和用户认知差共同驱动的必然。

正如20多年前它们在中国市场快意驰骋的成功秘诀一样,今天它们的撤退,无非是重走了当年那些败退者所碾下的车辙而已。

当然,如果就此认为韩法系车在中国市场是执迷不悟,冥顽不灵,也有失偏颇。

与大众、丰田等车企积极参与到中国市场竞争中的策略有所不同,市占率已经降至微不足道的韩系车,其实已经没有必要选择孤注一掷式的冒险式转型,而是奉行先活着,再图发展的策略。

韩系车能在全球成功证明其并非“技术弱者”,但把有限的金钱花在刀刃上,让自己相对健康的留在这个市场,以时间换发展空间,未来才有可能。从这个角度上讲,韩系车的缺席还真不一定只是销量原因,当参不参加上海车展已经不再重要,退出车展也不失为一个理性的选择。

超豪华品牌缺席,销量下滑并不是根本原因

除了韩系车与法系车外,以往车展的流量担当——传统超豪华品牌转向低调,与上一届上海车展对比,兰博基尼、玛莎拉蒂、劳斯莱斯等超豪华品牌均缺席此次车展,只剩宾利“独守空房”。

原因是什么?在小红书、百度、DeepSeek等渠道搜索,得出大部分的答案是“销量下滑”。

图源:deepseek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今年一季度,成交价格超过100万元的新车市场中,新车销量为2.1万辆,同比下滑53%,今年1-2月,宾利、劳斯莱斯、法拉利、玛莎拉蒂、兰博基尼则销量均同比下滑。其中,兰博基尼跌幅最大,同比下滑67.3%。

但就如上文所表达的一样,“销量下滑”并不能成为我们分析车企动态的万金油。

抛开销量不谈,理性分析,可能有三个原因:

一是营销策略的改变,超豪华品牌越来越倾向于采用“高冷”的营销策略,通过私人鉴赏会、专属试驾活动等更为精准和高端的渠道接触目标客户,而非通过大众化的车展平台。

如今的车展成了 “网红打卡地”,超豪华品牌觉得 “掉价”。法拉利中国区相关工作人员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的客户更愿意在私人俱乐部看车,而不是在车展被路人‘围观’。”

图源:电车通摄制

二是中国市场政策环境变化的影响。近年来,中国对高排放车型的限制日益严格,而多数超豪华车型排量较大,面临更大的政策压力。同时,现在大家的钱袋子确实都紧张了,这也使得传统超豪华车的主力购买群体,或是企业主或是高管们的消费意愿有所降低。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超豪华品牌对中国市场的预期变得更为谨慎。

三是集团层面的战略调整也影响了部分品牌的参展决策。以玛莎拉蒂为例,其所属的Stellantis集团旗下品牌均未参加本届上海车展。这种集团层面的统一决策往往基于全球战略考量,可能涉及资源重新分配、市场优先级调整等因素。

图源:Stellantis集团新闻稿

总而言之,不参展并不代表“塌房”,参展也不代表活得很好,参不参展,并不能作为评判车企好坏的唯一标准。

唯一可能被动影响的,就是中国豪华品牌的崛起。上海车展前夕,仰望累计销量突破1万台,这也是国产百万级汽车品牌销量首次破万辆。此外,对标迈巴赫、劳斯莱斯等超豪华品牌车型的尊界S800也首次在上海车展展出。据悉,尊界S800去年开启预定后,48小时预订量超2000辆。

图源:电车通摄制

随着越来越多国产百万车型的推出,车展的超豪华馆将不再仅仅是国际传统超豪华车企的“独唱”。当然,不是这些传统豪车不够好,而是这个时代需要新的梦想载体。

燃油车没被淘汰,只是抛开了面子与灵魂

从名单中不难看出,缺席的大部分是燃油车,让我们想起了经典的“燃油车淘汰论”。那么,燃油车真的会慢慢淡出我们的视野吗?

倒也未必。韩系车虽说销量确实下滑了,但在全球市场上依旧保持着第三的销量。毕竟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中国市场。

而且,在小通的观察中,发现这届车展变化最大的,并不是国产新势力们,国产新势力已经陷入了同质化的趋势,亮点其实并没有前几年那么吸引眼球。变化最大的,反而被我们调侃了无数次的传统燃油车企。

图源:电车通摄制

一个关键词是“本土化合作”,今年传统燃油车企仿佛抛开了所有的面子与灵魂论,纷纷选择与中国本土企业达成合作,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一汽-大众党委书记、总经理吴迎凯在此次上海车展期间公开表示:“我们正在由全球协同向本土主导迈进,一汽-大众将深度参与本土化商品定义及研发,承担更多开发责任,不断提升一汽-大众在商品定义、开发节奏与用户场景塑造方面的主导作用。”

保时捷则在本届车展中宣布,其中国研发中心已完成战略性架构升级,此次整合实现了“本土研发、本土采购及本土质量控制”三位一体的重大升级;一汽丰田、广汽本田则与Momenta进行合作;日产首款在中国设计、研发和生产的全球皮卡车型也在车展中迎来全球首秀。

最令人意外的莫过于马自达,如果论国内市场销量,马自达未必比现代、起亚优秀,但此次上海车展,即便如此,马自达还是拿出了看家本领,旗下全新车型EZ-60在上海车展完成全球亮相,这也是马自达EZ系列的第二款车型。

图源:长安马自达

燃油车“淘汰论”说了好多年,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有掀起反击战的趋势。毕竟燃油车有着百年的历史,除了产品自身的历史沉淀之外在体验上依然有过人之处,这使得燃油车不可能在短期内被彻底取代。

小通认为,从产业、商业的角度来看,中国车企支持新能源车是必然的,这是我们产业实现“超车”,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难得机遇;但主观来说,燃油车积累的百年历史和背后的情怀、文化,也确实构成了我们对“汽车”产品热爱的很大一部分。

引擎的咆哮,甚至是所谓的“汽油味”,对热爱汽车文化的用户来说是记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过在另一方面,小通认为这也给新能源车指明了发展方向,除了推动产品力提升外,打造文化符号、构建群体记忆也是提升新能源车接纳度的重要手段。

另外,不管是插混还是增程,都离不开发动机的参与,而只要发动机还在,关于发动机的技术和积累就不会过时。总之,无论是燃油车的坚守,还是超豪华品牌的高冷,抑或韩系车的蛰伏,都在演绎同一个主题:唯有拥抱变化,才能穿越周期。

2025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海车展)将于4月23日至5月2日隆重举行,本届车展以“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为主题,是汽车行业下半场的分水岭。届时,包括比亚迪、鸿蒙智行、小鹏、小米、深蓝、岚图等头部品牌将悉数登场,除新车型密集亮相外,智能技术的普惠、超充技术的突破、智驾安全的升级、座舱舒适的提升,都将是重要看点。雷科技旗下“关注电动车,更懂智能化”的账号电车通派出报道团前往上海现场,进行一线专业报道,敬请关注。

0 阅读:53
评论列表
  • JJV 1
    2025-04-25 12:58

    只敢躲起来离倒闭不远了

电车通

简介:关注电动车,更懂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