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你猜,暴雨天里,啥声音比石场碎石机还吵?告诉你,是国道塌方!2024年6月16日晚上8点07分,蕉岭县文福镇新娘山石场,00后小伙丘伟江正盯着监控屏幕,突然国道就像块被掰碎的饼干,塌了!速度那叫一个快,一分钟吞掉3米路面。
-祥哥!国道吃人了!-小伙子一声吼,13小时的生死救援开始了。
话说这新娘山路段,老司机都懂,闽粤货运的咽喉要道啊!那天暴雨跟倒水似的,广福镇到文福镇8.6公里,17处山体滑坡,跟多米诺骨牌似的,哗啦啦全倒了。
最惨的就是石场门口,2.3万立方米的塌方,跟把半个足球场埋进10米深的泥浆里似的,想想都吓人。
官方通报说,6辆货车、3辆小车、1辆校车被困,23条人命悬一线,可不是闹着玩的。
19岁的小江,平时就管石场,这回开着18吨重的铲车,跟开碰碰车似的,在暴雨里左冲右突。
雨大得跟瀑布似的,5米外啥也看不见。
他硬是把北边困着的12个人转移到高台上。
后来专家说,他那铲车斗齿离二次塌方就差0.7米,跟死神擦肩而过啊!
南边-顿头坑-水库那边,他叔丘欢祥更悬。
水库水位离警戒线就差30厘米,国道塌方堵了泄洪道,跟个大坝似的。
欢祥后来回忆说,当时GPS定位显示他在N24°40'56",E116°10'23",往东200米就是水库,随时可能决堤,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哥们儿,十年驾龄,硬是在瓢泼大雨里,用2个多小时,开着挖掘机在山脚硬生生挖出80米救援通道。
他那台改装过的日立ZX360挖掘机,铲斗上被崩出7道口子,跟战斗英雄的勋章似的。
消防参谋长李建国后来说了,要是没他俩前期清障,冲锋舟至少晚到3小时。
这话一点不假,第二天早上6点,救援队到的时候,叔侄俩已经用竹梯和安全绳,把83岁的徐阿婆从泥石流里救出来了。
监控显示,老人获救的地方离二次塌方就15米,真是命大!
欢祥说:-当时哪顾得上害怕,想着平时咋修路,现在就咋救命。

-他那改装的铲车铲斗防护网,后来还被写进了救援指南里,厉害吧!
这救援惊险得很,石场厨娘刘大姐说,小江救完人,手抖得夹不起菜。
医院记录显示,凌晨4点,护士从欢祥裤腿里倒出半斤碎石渣,想想都疼!最吓人的是凌晨1点多,小江的铲车刚离开,200多方土石就塌下来,把刚清出的路又埋了。
县交通局副局长钟文斌说,这俩后生仔,临危不乱,真不简单。
欢祥开便道时,特意留了3棵马尾松,后来证明这些树根稳固了路基。
专家都服了,说这是基层实践者的智慧。
不过,细节上大家说法不太一样。
货车司机老陈说小江至少救了15个人,校车老师小周说是8个孩子加3个大人。
小江说,当时雨大得脸疼,哪顾得上数人头啊。
这话也对,气象数据显示,当晚的降雨强度破了蕉岭县的记录。
颁奖的时候,记者问欢祥,听说你们石场当天放假了?他挠挠头说:-设备都在厂里,我们不守着,塌方了谁来挖?-可不是吹牛,石场的6台挖掘机、4辆铲车,在灾后重建中立了大功。
这事儿的影响可大了。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张明华说,这证明培训基层单位掌握工程机械应急救援技能有多重要。
他们团队正研究把-新娘山模式-写进救援指南。
省人大代表林美娟建议,给有救援能力的工程机械发-应急装备证-。
当然,也有人质疑,让非专业人员操作重型机械救援有安全隐患。

梅州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黄海涛拿数据说话:近五年民间力量参与救援,设备操作事故率为零。
他还说,受这事启发,全市正搞-应急设备共享平台-。
在文福镇,开杂货店的王伯说,这些后生天天在山上挖石头,闭着眼都知道哪土松哪石硬。
这话真没错,叔侄俩开的临时便道,完美避开了3处地下河溶洞。
这经验,高科技雷达都比不了。
叔侄俩的事迹被写进了政策解读案例集。
更让人佩服的是,他们婉拒了企业捐赠。
重工集团要送新款挖掘机,小江说:-老伙计用顺手了。
-欢祥说:-真要捐,给我们石场装个气象预警大喇叭吧。
-
现在,S332线新立的警示牌上多了几个字:-应急救援通道——新娘山石场设备停放点-。
这是对两位平民英雄的致敬。
就像小江擦拭铲车时说的:-机器是冷的,但救人的心是热的。
-
想想这事儿,咱们是不是该反思:在灾难面前,专业和非专业,界限到底在哪?民间力量的价值该如何评估?应急预案又该如何改进?
免责声明:本文的时间、过程、图片,人物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