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不是武侠小说,所以你可以在这部名著中看到快意恩仇的桥段,却没法得到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施耐庵只是将那个特殊时代发生的种种悲剧客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因此即便梁山好汉是书中的“主角”,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到头来也难得善终,甚至就连武松也难逃断臂的命运,而最惨的还要数宋江,看似要功成名就之时,皇帝却赐了他一杯毒酒,他一辈子的努力都瞬间化作泡影。
(武松、宋江剧照)
不过宋江为何会失败?
其实书中不是没有伏笔的。
一、悲剧收场
原著前七十回的剧情,看起来都像是“爽文”一般,毕竟各路好汉都大显神通,最终都齐聚梁山,如此一个强大的团体,未来会闯出怎样精彩的故事,着实让人好奇。
接着征辽、田虎、王庆的剧情也依旧酣畅淋漓,固然梁山群雄也一度遭遇各种麻烦。
尤其是征田虎时,差点被那乔道清一锅端了,但主角就是主角,别人是如有神助,宋江统领的梁山群雄则是真有神助,那后土之神出手,化解了乔道清的妖法,助他们度过了难关。
也就是说,即便梁山遭遇灭顶之灾,他们也总能逢凶化吉,可到了征方腊时,似乎梁山群雄都失去了不灭金身,兄弟们接二连三的死去,当方腊阵营被瓦解,梁山一方也已是十损七八的状态。
但好在宋江还活着,他才是梁山的主心骨,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人活着,就有希望。
奈何该来的还是来了,自古皇帝多行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事,宋江又如何能幸免,他喝下皇帝赐的毒酒,就这么一命呜呼了。
梁山群雄的努力就好似是一场闹剧一般,为何施耐庵就不能给他们一个体面的结局?
(宋江剧照)
记得前文说的吗?施耐庵不过是客观地将那个时代的悲剧呈现在读者面前,他是尽可能真实的去描写那些故事,所以要看透这个故事,就得看透梁山好汉究竟是怎样一帮人。
至少在笔者看来,他们是缺乏一个共同的愿景的,梁山之上,早已有人身在曹营心在汉,甚至那人都算得上是宋江的心腹,比武松还猛。
二、比武松更猛之人
宋江的心腹有谁?
李逵、戴宗,这些自然算是,不过说他们比武松更厉害,那是扯淡,毕竟武松可是有徒手打死猛虎的战绩,是得到“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这般评价的狠人,放眼整个梁山,比他猛的人其实也没几个。
但还是有那么几个人,让武松也不得不服,比如卢俊义。
当初宋江赚卢俊义上山之时,就派出了包括武松在内的一众步军头领,但他们却不敢与卢俊义斗到底,只是打三个回合就跑,他们能做的,也只是起到一个诱敌深入的效果,卢俊义也确实表达了对武松的不屑。
但很明显,卢俊义可谈不上是宋江的心腹,说来他与宋江还有几分互相牵制的意思,宋江只是借他来压制其他好汉。
而真正意义上的心腹,应该是那些为他所用的将领,比如五虎将,而本文要提到的那位好汉,就是五虎将之一的“双鞭”呼延灼。
当初呼延灼没加入梁山的时候,就与二龙山的两位好汉有过交手。
(宋江、呼延灼剧照)
他与那鲁智深、杨志分别打了五十回合,双方都没能拿下对方。
照理说,此时武松见两位哥哥没能拿下呼延灼,自然也难免手痒,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兄弟出气,于情于理,他都应该出手,可施耐庵却没让他出手。
这里有两种解释,要不是他觉得武松太猛,若是让他与呼延灼对上,万一虐了呼延灼,难免让这虎将显得掉价,要不就是呼延灼更猛,武松不是他的对手,若是武松输了,这打虎英雄难免脸上无光。
从后来他们二人在梁山的地位来看,似乎还是呼延灼要更胜一筹,毕竟他可是成了宋江手下最得力的干将,在后续的征伐中为宋江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不过这位好汉的存在与宋江的失败有什么关系?
其实很简单,看他最后的结局,你就明白了。
三、表面兄弟
呼延灼的结局是什么?
(李逵剧照)
他可没有战死在征方腊的途中,他与宋江归朝后接受了封赏,此时书中只提到这么一句:“呼延灼受御营指挥使,每日随驾操备。后领大军破大金兀术四太子,出军杀至淮西阵亡。只有朱仝在保定府管军有功,后随刘光世破了大金,直做太平军节度使。”
从表面看,似乎呼延灼也没做什么对不起宋江的事。
但你细品,宋江临死前为何要带走李逵?
书中是这么写的:“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因此请将你来,相见一面。昨日酒中已与了你慢药服了,回至润州必死。”
对啊,他担心自己死后李逵会反,为何不担心位高权重的呼延灼会反?
(呼延灼剧照)
因为他知道,呼延灼这哥们的心从来就不在他这里,那家伙本就是官军,是被迫落草,后来他能心安理得做高官,也说明他确实是能与那帮奸臣打成一片,成了他们的鹰犬,否则宋江被害之时,他为何没被一同清算?
这即是残酷的真相,呼延灼只是其他好汉的一个缩影,梁山好汉看似是一个团体,其实是一盘散沙,连是否接受招安,当初都一度闹得剑拔弩张,这帮人根本就没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又怎么可能得到一个圆满结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