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只是听过《好汉歌》,那多半会认为梁山好汉是一帮乐于路见不平便拔刀相助的英雄汉,然而读过《水浒传》原著的人就知道,梁山之上几乎没几个好人。
其实从林冲上梁山时见到的那般惨状也能看出这一点:“山排巨浪,水接遥天。乱芦攒万万队刀枪,怪树列千千层剑戟。濠边鹿角,俱将骸骨攒成;寨内碗瓢,尽使骷髅做就。剥下人皮蒙战鼓,截来头发做缰绳。”
这简直就是个人间炼狱一般的地方,不过山贼草寇住的地方,不是本来就该如此吗?是多数人对梁山好汉存在误解,才误以为他们是一帮好人。
(武松、柴进剧照)
但有一个角色却不同,在多数人看来,无论其他好汉的形象如何,至少那人是不一样的,笔者所指那人即是“行者”武松。
是的,无论如何,武松都算得上是个英雄人物。
但还是那句话,仔细读过原著,也不难看出,武松也是个复杂的人,至少宋江和柴进眼中的他就是不一样的。
一、宋江的欣赏
宋江这人虚伪与否,其实真不好说,毕竟读者认为他虚伪,书中之人却不认为,其次,他装老好人装了一辈子,哪怕是假仁义,也成了真仁义。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宋江这人对兄弟确实不差,当初他初遇武松的时候,对那壮汉的欣赏之情是溢于言表。
要知道他们可不是“一见如故”啊,当时他们在柴进府上见面的时候,都差点打起来,就因为武松生了病,在烤火,宋江却踢到他的火钳柄,接着武松就要动手打人,可当柴进挑明宋江的身份之后,二人就握手言和了。
(宋江、武松剧照)
宋江也表现得十分大气,没有追究武松的过错,反倒还与他称兄道弟。
此时书中有这么一段旁白:“宋江在灯下看那武松时,果然是一条好汉。但见: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你看,面对刚还蹬鼻子上脸要打自己的怒汉,宋江也难掩欣赏之情,可见武松是有真本领。
而宋江越是欣赏武松,那柴进对武松的冷漠态度就越是让人不解。
二、柴进的嫌弃
其实柴进的人设与宋江是有几分相似的,他也同样乐善好施,广交天下好汉,绿林中人谁不尊称他一声“柴大官人”?足见他确实是个大善人。
甚至可以说,柴进就是高配版的宋江,比宋江更有财力,也更有实力。
照理说,柴进这种人应该也见多识广,应该是懂得识人的,可面对武松这种英雄汉,他却不怎么待见对方。
(柴进、武松剧照)
这一点,书中写得很明白,说是:“柴进因何不喜武松?原来武松初来投奔柴进时,也一般接纳管待。次后在庄上,但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顾管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众人只是嫌他,都去柴进面前告诉他许多不是处。柴进虽然不赶他,只是相待得他慢了。”
以至于武松生了病,都只能蜷缩在角落烤火,当真是狼狈。
很难想象,柴进多少也是个体面人,既然都已经接济了人家,为什么不好人做到底?反而要如此明显的区别对待武松与其他人,就不怕这样的做法寒了武松的心吗?
其实还真不用担心,若你看透了武松的为人,就知道柴进的做法没有任何问题。
三、真实的武松
武松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严格来说,不是一个好人,而是一个狠人,而且是一个懂得知恩图报的狠人,同时也可以说他是个吃人嘴短的狠人。
比如他后来因为杀嫂一事而落了囚,被押送去孟州,在那里遇上了“金眼彪”施恩。
接着他便帮施恩出头,去教训了蒋门神一番,那蒋门神是个地痞恶霸一般的存在,确实该打,但武松真的应该插手蒋门神和施恩的矛盾吗?
不妨看看施恩是个怎样的人。
(施恩剧照)
都不用旁人来说,施恩自己就介绍了自己一番,说是:“小弟此间东门外有一座市井,地名唤做快活林。但是山东、河北客商们,都来那里做买卖,有百十处大客店,三二十处赌坊、兑坊。往常时,小弟一者倚仗随身本事,二者捉着营里有八九十个弃命囚徒,去那里开着一个酒肉店,都分与众店家和赌坊、兑坊里。但有过路风月女子之人,到那里来时,先要来参见小弟,然后许他去趁食。”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施恩是这地方的地头蛇,他也没少干欺男霸女的事,哪怕是在这儿营生的风月女子,也要经他的手,你说他这算什么?不就典型的恶霸吗?
原来他与蒋门神的关系不过是黑吃黑,那武松又为何帮他?
很简单,施恩给了他好处,哪怕他明知施恩是个怎样的人,也会继续帮施恩。
后来他因为张都监许他玉兰,就有心为张都监卖命,也是这个道理,若不是张都监对武松动了杀心,武松都真有可能做了他的小弟了。
所以武松就是这么一个狠人,谁对他好,他就为谁卖命,但说白了,这种人也不可深交,因为只要别人的好处给足了,谁知道他会不会做出背叛兄弟的事来?毕竟他就是这么一个吃人嘴短的人,柴进会与他保持距离,也说得过去。
(武松、张都监剧照)
至于宋江为何对他好,也不过是因为要利用他罢了,毕竟武松战力惊人,是个绝佳的打手,这也是为何武松一断臂,要留在六和寺时,宋江只回了他一句“任从你心”,因为那时的武松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啊。
不得不说,《水浒传》的故事是虚构的,其中的人情世故却无比真实,施耐庵是把人性拿捏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