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一哥”张裕(000869.SZ)2024年交出了一份营收、净利双降的答卷。
近日,张裕披露去年财报,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2.77亿元,同比下降25.26%;归母净利润3.05亿元,同比下降42.68%,创下近年新低。
若扣除非经常损益项目带来的1.74亿元收益,其实际经营的盈利水平更低,扣非净利润为1.31亿元,同比暴跌71.76%。
根据经营计划,2024年,张裕将力争实现营收不低于47亿元,将主营业务成本及三项期间费用控制在37亿元以下。经计算,营收目标完成度尚不足七成。
对于这一结果,公司在年报中表示“不尽人意”。
两大产品线全面下滑
葡萄酒行业的持续低迷加剧了张裕的经营难度。
张裕的产品分为葡萄酒和白兰地两大系列,其中葡萄酒主要有张裕、解百纳、爱斐堡等品牌;白兰地主要有可雅、醴泉、迷霓等品牌。
吴典摄
2024年,张裕葡萄酒销量5.77万吨,同比下降12.22%;白兰地销量2.05万吨,同比下降31.56%。
这也直接导致收入下滑。报告期内,张裕葡萄酒收入24.38亿元,同比下滑22.32%;白兰地收入7.4亿元,同比下滑35.8%。两产品毛利率也分别下滑2.91个百分点、2.99个百分点。可以说,两大产品线全线溃败。
年报中,公司指出白兰地下降原因与市场需要下滑有关。
葡萄酒方面,行业调整收缩、消费疲软是影响因素之一。头豹研究院3月研报指出,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规模在2019年达到高峰534亿元后,因社会及经济环境等因素自2020年起显著下滑,至2024年已降至159亿元。
同时,洋酒也对国产葡萄酒造成一定冲击。2024年3月,商务部公告停止征收原产澳大利亚进口葡萄酒反倾销税及反补贴税,澳洲酒进口量及进口额有大幅提升,给国产酒带来冲击。
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进口葡萄酒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葡萄酒进口量达到2.8亿升,进口额达15.9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3.6%和37.2%。这是五年来首次迎来增长。
其中,澳大利亚葡萄酒的进口额占了进口总额的近三分之一。许多消费者认为,进口葡萄酒拥有更悠久的酿造历史、成熟的工艺和稳定的品质,尤其在高端市场认可度较高,国产酒仍有一定差距。
销量明显下滑,但张裕在费用上的投入力度调整并未能及时跟上。
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为10.13亿元,同比下降18.29%;销售费用率增至30.91%,同比上涨2.64个百分点,达到近十年高位。理论上来说,如果张裕卖一个产品收入100元,大概会有30元投入到销售中。
拉长时间线看,公司销售费用率从2019年的20.93%按年增至30.91%,营收反而从50.74亿元波动下滑至32.77亿元。
制表:左宇
2023年度股东大会上,张裕董事长周洪江曾表态,“我们定了目标:第一个目标,要恢复到疫情前,即2019年(50.74亿元);第二个目标,要重返高点,即2011年(60.28亿元);第三个目标,尽早过百亿。百亿是我们永远不放弃的目标。”
而今,百亿对于张裕而言,并不容易。
存货周转天数创十年新高
张裕的销售主要依靠经销模式,销售渠道集中在线下。截至2024年末,公司经销商数量为5180家,较期初增加121家,主要是华东地区增加135家、台港澳地区及境外增加92家,其他如华南、华中等6个大区经销商数量均在下滑。
从收入来看,去年经销模式收入为27.73亿元,同比下降25.55%,占总营收的比重为84.62%,单个经销商的收益其实在下滑;直销模式收入5.04亿元,同比下降23.61%。
葡萄酒市场承压,张裕也尝试推出低度起泡酒来开拓年轻客群。
2024年3月,其推出低酒精度的微气泡葡萄酒品牌“小萄”,酒精度数仅7.5%,开盖即饮。年报中公司表示,线上事业部加大对小萄等产品的销售力度,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
目前抖音电商平台上,张裕官方旗舰店里,该产品275ml*3瓶规格到手价99元,已售超4000份;淘宝官旗内,该产品销量超2000份。“小萄”尚在市场推广和消费者培育阶段,销售贡献度有限。
事实上,行业早已掀起低度酒混战:通葡股份推出了7%酒精度的“山”葡萄微气泡酒,甘肃紫轩酒业也推出了7%vol悠然低醇干红葡萄酒和0.5%vol无界纯境脱醇葡萄酒等;连白酒巨头也跨界布局——“i茅台”APP去年上新酒精度数6%的UMEET系列蓝莓气泡酒,五粮液气泡酒WuliangHighball已在韩国市场发售。然而,低度酒市场集中度低,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不足,张裕能否凭借“小萄”打开局面仍需观察。
更不乐观的是,张裕的存货周转情况也在恶化。
2024年,公司存货规模为29.04亿元,同比增长5%,占总资产比例为23.19%;存货周转天数达到732.8天,创下近十年新高,而上年同期为571天,存货变现的速度正在变慢。
2025年,张裕将营收目标定为不低于34亿元,并将主营业务成本及三项期间费用控制在30亿元以下。营收预计增幅不到4%,某种程度上或也反映出对短期市场回暖信心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