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旧石磨旁,有两道永远让人看不清的背影。
一个是白墨,憨厚老实,干活勤快,大家庭里的“好孩子”;另一个是白海,机灵爱玩,嘴甜人圆,备受姑娘们青睐。
两人是堂兄弟,从小感情很好,但谁也没想到,因为一个女人,他们的关系彻底断了线。
白墨曾经对田杏一见钟情,那个进了纺织厂的“城里人”,是村里少见的招人喜欢的女孩。
白墨每天为她挑水、送她需要的东西,甚至在田杏看上一个昂贵的发簪时,跑去砖窑拼了命地干了一个月活,只为给她买下那只发簪。
田杏流泪时的那一刻,白墨觉得自己的付出有了意义。
但后来,转折点悄悄到来。
白墨无意间让堂哥白海帮他将腌好的鸭蛋带给田杏,谁想这一来一往,白海靠着能说会道,迅速吸引了田杏。
田杏用书信瞒着白墨联系白海,最终做好了与白墨分手的决定。
村里人一时间议论纷纷,白海的堂哥身份让这场“抢人”事件更加难堪。
白墨没有大吵大闹,只是一个人跑到山顶发呆。
他嘴上没说什么,但显然心灰意冷。
后来田杏和白海订婚,他也去参加了婚礼,走的时候,甚至还特意喊了一声“嫂子”,这让白海全程低着头,不敢看他一眼。
这一声“嫂子”,是白墨自尊心的最后一道防线。
田杏的选择:从感动到背叛的渐变白墨不是不喜欢田杏,他甚至可以为了田杏去做以前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一天干到深更半夜的小活儿。
但再多的好,却改变不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
从一开始,田杏或许只是被白墨的真心感动,而后来,白海的出现让她觉得,两人能聊得来才是更重要的。
田杏说不清自己心里的理由,只是觉得跟白海在一起轻松又开心。
白海总能讲些有趣的事,偶尔还背几句早年读书时学的文绉绉的句子,逗得田杏哈哈大笑。
她忽然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或许不只是等待勤快的白墨送东西,而是想要更多的有趣和自由。
分手之后,田杏和白海生活在了一起,刚开始还算顺利。
但没多久,田杏所在的纺织厂倒闭了,两人收入减少、生活变得紧张。
白海看上去努力了不少,田杏却发现,以前那个爱讲笑话的男人,不再对未来有规划。
生活没想象中有趣,也没她以为的轻松。
婚姻的转机:刘思琦的出现改变了一切白墨婚礼那天独自回到山顶,烦恼着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这时候,刘思琦悄悄出现在他背后:“墨哥,我这里有酒,你要不要喝?
”她这一句话,让白墨愣住了。
刘思琦是白家村少有的外姓人,家里后来搬过来,一直过得不算顺利。
白墨的爷爷曾帮过他们,村里人便都给些面子,不再为难他们。
白墨对刘思琦,也一直是“哥哥”的角色。
小时候,刘思琦总是拉着白墨后边跑,后来白墨给她背猪草、挨骂赔麦子,那些细节早刻在了她心里。
这一次见面,白墨才知道,小时候那个喊着要做他新娘的女孩,是真的没开玩笑。
她主动找上他,几乎用尽了勇气。
白墨有些茫然,但那天后,两人慢慢走近了,刘思琦的热情真诚让他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温情。
婚后,两人开始了务农的忙碌日子。
从种菜到卖菜,再到建起自己的蔬菜大棚,生活的意义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逐渐累积。
刘思琦从来不是光靠嘴巴甜的人,她会拼命干活,也会每天不厌烦地拉着白墨说些家长里短的事。
白墨这才明白,有些感情,不需要轰轰烈烈,却能在平淡里稳稳落地。
反差人生:堂哥的婚姻与我的新起点再见到田杏,是三年后。
她跟白海正买菜,正巧遇到了白墨和刘思琦。
她不好意思地低头快步离开了,白海也匆匆走掉了。
白墨还想着招呼两句,刘思琦轻轻拉着他说:“算了吧,过好我们自己的就行了。
”
后来听说,田杏和白海如今的日子并不太好过。
她失了工作,白海折腾了一番也没赚到什么钱。
两人常为琐事争吵,一些村里人开玩笑说,“田杏以前怎么也算个村花,现在都成了村里最沉默的人了。
”
白墨不再去追究,也不再去想。
他看着自家大棚里新种的蔬菜,想着已经会干农活的“小时候的妹妹”刘思琦,心里觉得无比踏实。
他想,这其实是老天给他的一份礼物。
故事背后的思考感情这件事,从来没有对错。
田杏只是做了她觉得更适合自己的选择,只是她的选择,未必是她想要的生活。
白海一直有口才,但最后却发现,光能说不会干活,生活也过不好。
而白墨从一开始没得到所谓“正确的爱情”,却在别的感情里找到了稳稳的幸福。
输赢并不决定人生的价值,反而是你如何面对这些故事,找到属于自己的新方向。
或许人生的选择,并不一定是“抢”和“被抢”的简单逻辑,而是你是否抓住了那个愿意和你一起把日子过下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