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时会不会把肿瘤弄破导致转移?关于肿瘤转移的误解,医生讲明

安恒远养护说 2025-02-18 14:28:48

医生在50 岁刘女士的卵巢部位发现了肿瘤,经过仔细评估,建议她尽快进行手术切除,以防止病情恶化。但刘女士心里充满了担忧与恐惧,她在网上看到一些信息,认为手术切除肿瘤会不小心弄破肿瘤,导致癌细胞扩散。甚至污染整个盆腔,到时候病情会更加难以控制。

出于这样的顾虑,她毅然拒绝了手术。

日子一天天过去,刘女士拒绝手术的决定开始显现出严重后果。随着病情的发展,卵巢部位的肿瘤不断增长,她开始频繁出现腹部不适的症状。原本正常的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日常活动也受到了极大限制。此时的她,陷入了深深的懊悔与迷茫之中,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刘女士的经历,正是许多肿瘤患者面临的缩影。手术中肿瘤破裂真的会轻易导致转移吗?在本文,我们将从医学角度解答上述问题,同时介绍大众对肿瘤转移的相关误区。

一、做手术时会不会把肿瘤弄破导致转移?

手术过程中会不会不小心把肿瘤弄破,进而导致肿瘤细胞扩散转移,让病情变得更加糟糕?这种担忧并非毫无根据,毕竟肿瘤转移往往意味着病情恶化,治疗难度大幅增加。

那么,从医学专业角度来看,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呢?

虽然手术过程中存在肿瘤破裂导致转移的理论风险,但在专业医生的精心操作以及先进医疗技术的保障下,这种风险已经被控制在较低水平。

我们要知道,肿瘤细胞天生就具备很强的侵犯特性,一旦它们溜进血液循环或者淋巴循环之中,就如同在身体里埋下了“定时炸弹”,极有可能在身体的其他部位生根发芽,进而衍生出全新的肿瘤病发点。当肿瘤出现破损情况时,就像是打开了一道“方便之门”,肿瘤细胞获得了更多进入这些循环系统的契机。

打个比方,那些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其内部细胞之间的连接并不紧密,就像一盘散沙,从破损处脱落的可能性增加 。 不过,在现代医学中,医生们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手术前,医生会通过各种先进的检查手段,如 CT、MRI、PET-CT 等,详细了解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从而制定出最为合理的手术方案。这就像是一场战役前的侦察工作,只有对 “敌人” 了如指掌,才能在战斗中做到有的放矢。

手术过程中,医生们也会严格遵循无瘤原则。这包括在接触肿瘤之前,先用纱布等对周围组织进行隔离保护,防止肿瘤细胞脱落污染其他部位。在切除肿瘤时,会尽量完整地将肿瘤从周围组织中剥离出来,而不是粗暴地去触碰、挤压肿瘤。

同时,手术器械的使用也很有讲究,避免使用可能会导致肿瘤破裂的器械操作。

当然,随着医学的进步,目前还有不少先进的技术手段能进行辅助。比如,在一些手术中会运用腹腔镜技术。医生可以通过放大的屏幕更清晰地观察肿瘤及周围组织,操作更加精准,减少对肿瘤的意外损伤。

对于一些难以完整切除的肿瘤,还可以采用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等局部治疗手段。在原位将肿瘤细胞灭活,避免手术切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破裂风险。

总之,还是那句话:虽然手术过程中存在肿瘤破裂导致转移的理论风险,但在专业医生的精心操作以及先进医疗技术的保障下,这种风险已经被控制在较低水平。

患者和家属不必过度担忧,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才是应对肿瘤的关键。在面对肿瘤这个 “敌人” 时,医患双方携手共进,才能有更大的胜算。

二、关于肿瘤转移的误解,医生带你弄清楚!

除了上述误解,以下对于肿瘤转移的错误认知,同样影响着治疗。下面,就带大家深入了解肿瘤转移,驱散那些笼罩在人们心头的迷雾。

误解一:肿瘤越大越容易转移。

许多人认为肿瘤体积越大,转移的可能性就越高。其实,肿瘤转移的能力并非单纯取决于大小。肿瘤的转移能力主要与其生物学特性相关,也就是肿瘤细胞本身的恶性程度。一些低级别、生长缓慢的肿瘤,即便体积较大,转移的概率也相对较低。

相反,某些高度恶性的肿瘤,比如小细胞肺癌,在肿瘤体积还很小时,就可能已经发生了远处转移。这是因为这些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它们能更快地突破周围组织的屏障。进入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进而播散到全身。

误解二:早期肿瘤不会转移。

不少患者认为,只要被诊断为早期肿瘤,就不用担心转移问题。然而,肿瘤的分期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早期也并非绝对安全。

以甲状腺癌为例,部分甲状腺乳头状癌在早期阶段就可能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这是因为肿瘤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早期肿瘤细胞也可能通过微小的淋巴管或血管,悄无声息地扩散到周围淋巴结。

而且,一些特殊类型的肿瘤,其生物学行为较为隐匿,早期转移的风险不容忽视。所以,即使是早期肿瘤患者,也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定期复查。

误解三:肿瘤转移就没救了。

当听到肿瘤转移的诊断时,很多患者和家属会陷入绝望,认为这是 “判了死刑”。实际上,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肿瘤转移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以乳腺癌为例,即使出现了骨转移,通过有效的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和局部放疗等综合手段,患者也可以获得较长的生存期和较好的生活质量。对于某些寡转移(即少数几个转移灶)的患者,通过手术切除转移灶,再结合全身治疗,也有可能实现临床治愈。

而且,新型的免疫治疗药物在肿瘤转移的治疗中也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所以,肿瘤转移后,积极配合治疗仍然至关重要。

误解四:只有恶性肿瘤会转移。

一般情况下,恶性肿瘤具有转移的特性。但在某些罕见情况下,良性肿瘤也可能出现类似转移的表现,即 “良性肿瘤的种植性转移”。

比如,卵巢的良性黏液性囊腺瘤破裂后,囊内的黏液和上皮细胞可种植在腹膜或其他脏器表面,继续生长,形成多个大小不等的肿物。

虽然这种情况与恶性肿瘤的转移机制有所不同,但其表现容易让人产生混淆。所以即使是良性肿瘤,在手术等操作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避免肿瘤内容物的外溢,防止类似 “转移” 情况的发生。

总之,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医学问题,其中存在诸多误解。了解这些误解背后的真相,不仅能让患者和家属更理性地面对肿瘤,也有助于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提高战胜病魔的信心。

在与肿瘤的斗争中,知识就是力量,科学的认知是我们对抗疾病的有力武器。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心态,才能充分发挥医疗手段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乞超,刘子龙.手术应激促进肿瘤转移复发机制及潜在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J].医学新知,2024,34(09):1041-1048.

2、高福锋,李大海,范江涛.晚期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理论基础及应用进展[J].癌症进展,2024,22(16):1741-1745.

3、王旭,杨玉青,苏柯予,等.免疫生物钟与肿瘤发生发展[J/OL].科学通报,1-14[2025-02-14].

小提问:真要是被告知需要手术的时候,你会不会也退缩了?除了担心癌症转移的问题,还担心哪些问题呢?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