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生于晚唐,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繁华渐逝的时代,而他却以绝世才情,在诗与词的领域独树一帜。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人。他天赋异禀,文思敏捷,传说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而有 “温八叉” 的美誉 。然而,恃才傲物的他,常讥刺权贵,一生仕途坎坷,屡举进士不第,长期被贬抑,终生不得志。但正是这样的人生经历,铸就了他诗词中别样的情思与风格。他的诗,与李商隐并称 “温李”,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涉闺情、羁旅、历史等题材 ;他的词,更被誉为 “花间鼻祖”,为花间词派的首要词人,与韦庄并称 “温韦” 。其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语言工练,清俊明快,对后世词的发展影响深远。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温庭筠的诗词世界,品味他笔下的十首经典之作。
1.《望江南・梳洗罢》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这首小词仅二十七字,却韵味无穷。开篇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位女子精心梳妆后,独自倚靠在望江楼上盼君归的画面。一个 “独” 字,尽显其孤寂落寞。“过尽千帆皆不是”,她望眼欲穿,一艘艘帆船从眼前驶过,却始终不见心上人的身影,希望一次次燃起又破灭。“斜晖脉脉水悠悠”,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上,江水悠悠流淌,似在默默诉说着女子的无尽相思。“脉脉” 一词,赋予斜晖以人的情感,更显其含情之深。而 “肠断白苹洲” 则将女子的失望与痛苦推向极致,她在白苹洲上肝肠寸断,令人动容。全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描写女子望夫的场景,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望夫盼归、凝愁含恨的思妇形象,意境空灵疏荡,读来余韵悠长。
2.《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的这首羁旅诗堪称千古绝唱。首联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清晨起床,车马上的铃铛声便叮当作响,诗人踏上旅途,心中满是对故乡的思念与悲愁。颔联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千古名句。诗人选取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六个典型意象,未着一个动词,却巧妙地将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精致地描绘出来。鸡鸣声中,残月还挂在天空,茅草店在月色下影影绰绰,诗人在铺满霜的板桥上留下一行足迹。
这两句诗,画面感极强,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旅途的艰辛生动地展现出来,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颈联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继续描绘旅途景色,槲树的叶子纷纷落在山路上,枳树的白花在驿站的墙壁边显得格外醒目。最后,尾联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诗人因眼前的景色,不禁想起昨夜在梦中回到杜陵,看到回塘里满是嬉戏的凫雁,与现实的漂泊形成鲜明对比,更添思乡之情。整首诗通过对旅途早行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情景交融,真挚动人。
3.《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是一首典型的温庭筠风格的闺怨词,宛如一幅精美的唐代仕女图。开篇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小山” 可能指女子画眉的样式,也有人认为是屏风,阳光透过屏风洒在女子脸上,光线闪烁不定,女子如云的鬓发轻轻覆盖在如雪般的香腮上,生动地描绘出女子慵懒娇美的姿态。“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一个 “懒” 字和 “迟” 字,将女子的百无聊赖刻画得入木三分,她并非不愿梳妆,而是因心中寂寞无人欣赏,故而动作迟缓。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女子梳妆完毕,对着前后两面镜子端详自己,花与面容相互映照,更显美丽动人。然而,“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当她看到新做好的绣着双双金鹧鸪的罗襦时,心中的孤独感愈发强烈,鹧鸪成双成对,而自己却形单影只,以乐景衬哀情,更添闺怨之愁。全词通过对女子晨起梳妆过程的细腻描写,从侧面反映出她内心的孤寂与哀怨,语言精美,意象华丽,将花间词的秾艳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
4.《送人东游》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

送别诗在唐代诗坛颇为常见,而温庭筠的这首《送人东游》却别具一格,多了几分慷慨之气。首联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在荒凉的戍楼边,黄叶纷纷飘落,友人却满怀豪情地离开故乡。诗人仅用 “荒戍”“黄叶” 稍事点染深秋的苍凉气氛,便引出友人的 “浩然” 之气,令人眼前一亮。颔联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诗人为友人描绘出一幅壮阔的旅途画面,在高风的吹拂下,友人将经过汉阳渡,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郢门山,山高水长,意境辽阔深远。
颈联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诗人想象友人在江上独自漂泊,不知还有多少人能与他相伴,表达了对友人旅途孤寂的担忧。尾联 “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则突然闪出日后重逢的遐想,在依依惜别的深情之中,给人以希望。整首诗逢秋而不悲秋,送别而不伤别,既有对友人的真挚祝福,又有对未来重逢的期待,情感真挚而复杂,别具一番韵味。
5.《利州南渡》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这是一首描绘行旅在利州南渡时所见所感的诗作,宛如一幅色彩清丽的山水画卷。开篇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诗人描绘出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水面上,闪烁不定,弯曲的江岛与岸上青翠的山岚相互连接,一片苍茫之色,意境雄浑壮阔。“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生动地刻画了渡口的动态场景,渡船正浮江而去,马在船上扬鬃长鸣,声音仿佛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在岸边柳荫下歇息,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一静一动,充满生活气息。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则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绝美画面,船过沙滩,惊散了草丛中的群鸥,回望岸上,江田万顷,一只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画面清新自然,富有生机。最后,“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有谁能像范蠡一样,乘舟在五湖烟水中忘却机心,归隐江湖呢?表达了诗人对淡泊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层次分明,色彩清丽,静中有动,栩栩如生,特别是颈联,堪称写景名句,令人赞叹不已。
6.《菩萨蛮・满宫明月梨花白》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这首词以宫中女子的视角,抒发了对远方故人的深切思念。开篇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描绘出宫中一片宁静的月夜景象,明月高悬,梨花洁白如雪,然而如此美好的景色,却更衬托出女子内心的孤独,因为她与故人相隔万里关山,无法相见。“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看到成双成对的金雁飞过,女子不禁触景生情,思念之情愈发浓烈,泪水沾湿了绣衣,以乐景衬哀情,更显其哀伤。
下阕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女子回忆起自己的家乡,小园里芳草萋萋,她本是家住越溪曲的女子,如今却被困宫中。杨柳依依,燕子归来,而她的心上人却依然未归,进一步强化了女子的思念与哀怨之情。全篇于清绮流丽中弥漫着深长的伤感意味,虽未直接抒发激烈情绪,但通过细腻的描写,以真切浓挚的怨思打动人心 。
7.《瑶瑟怨》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这是一首构思精巧的闺怨诗,全诗未着一个 “怨” 字,却处处透着幽怨之情。首句 “冰簟银床梦不成”,描写女子躺在冰凉的竹席和银饰的床上,难以入眠,一个 “梦不成” 便将女子的愁绪展现出来。“碧天如水夜云轻”,描绘出秋夜天空碧蓝如水,轻云飘浮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衬托出女子内心的凄凉。“雁声远过潇湘去”,雁声从远方传来,又渐渐远去,飞过潇湘,在这寂静的秋夜,更添女子的惆怅之感,大雁都能远去,而自己却被困于此。
最后 “十二楼中月自明”,明月高悬在十二楼中,独自洒下清冷的光辉,女子无人相伴,只能与明月相对,月亮的 “自明” 更显女子的孤独,无人与她共赏这明月,将女子的幽怨之情推向高潮。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雁声、潇湘和月光笼罩下的玉楼,共同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出一种与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含蓄委婉,意味深长。
8.《苏武庙》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温庭筠对西汉的苏武十分敬重,这首《苏武庙》便是他瞻仰苏武庙时所作。首联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想象当年苏武在汉使面前激动得魂销肠断的情景,而如今眼前的苏武庙和庙前的高树却默默无言,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颔联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描绘出苏武在匈奴牧羊时的艰苦环境,在胡天的明月下,与家乡音信断绝,只能看着陇上的羊群在塞草的烟雾中归来,生动地表现了苏武的孤寂与坚韧。颈联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通过对比苏武出使匈奴时的英姿飒爽(丁年即壮年,戴着冠剑)和归来时的物是人非(楼台已非当年的甲帐),突出了岁月的无情和苏武命运的坎坷。
尾联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汉武帝已葬于茂陵,苏武归来后未能得到封侯之赏,只能对着秋水哭泣,感慨时光的流逝和命运的无常。此诗题为 “苏武庙”,却只有 “古祠高树两茫然” 一句正面写庙,其他七句均围绕苏武的生平事迹展开,直似一篇压缩的苏武传。诗人赞扬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实际上也寄托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在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的背景下,塑造了一位 “白发丹心” 的汉臣形象,表达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9.《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其一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这首诗以女子的口吻,巧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表达了对情郎的深深思念。首句 “井底点灯深烛伊”,“深烛” 谐音 “深嘱”,女子在井底点灯,深情地嘱咐情郎。“共郎长行莫围棋”,“长行” 是一种古代的博戏,“围棋” 谐音 “违期”,女子希望情郎远行在外不要违背归期。最后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骰子本是一种游戏工具,这里却被女子赋予了特殊的含义,骰子上的红点就像一颗颗红豆,而红豆在古诗词中常象征着相思,女子将自己的相思之情比作嵌入骰子的红豆,深入骨髓,反问情郎是否知道自己的相思之苦。这七个字乃是全篇的点睛之笔,采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极吻合女子的身份和心态,使全诗语言含蓄、婉转,富有风趣,将女子的相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言浅意深,极具感染力。
10.《更漏子・柳丝长》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这是一首描写女子春夜相思的词,充满了寂寞凄凉之感。开篇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描绘出一幅春雨绵绵的春夜图,柳丝细长,春雨如丝,更漏声从花丛外远远传来,营造出一种清幽寂静的氛围。“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更漏声惊起了塞雁和城乌,而画屏上的金鹧鸪却依然成双成对,与女子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下阕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香雾透过帘幕弥漫开来,女子在谢家池阁中惆怅不已,“谢家” 常用来指代女子的居所,进一步烘托出女子的孤寂。“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女子背对着红烛,放下绣帘,在漫长的夜晚中进入梦乡,然而她的心上人却不知道她的相思之梦,女子的思念之情无人诉说,更添悲伤。整首词通过对春夜景色和女子行为、心理的描写,细腻地刻画了女子在寂寞空闺中的相思之苦,委婉动人,让人感同身受 。
温庭筠的这十首诗词,风格各异,或写相思之苦,或绘旅途之景,或抒送别之情,或叹历史沧桑,但都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他以独特的视角、精妙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学财富。在这些诗词中,我们既能感受到晚唐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情感世界,又能领略到诗词艺术的独特魅力。不知这十首诗词中,哪一首最能打动你的心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