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长沙市教育局有关人员发布的中招政策称,从2025年开始,高层次人才子女实行优惠政策,中考单列,不在统招范围之内。这个消息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
有认为这是对人才的激励措施,未尝不可;有认为这是明目张胆破坏教育公平;也有人认为无所谓;还有人表示无可奈何。
不管怎么,对这样一个政策安排大家还是表达了关注、关心以及不理解。
我认为,这个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此种优惠政策长沙是不是特例。从网上搜索可知,义务教育阶段对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不是长沙特有。不仅是高层次人才,包括大型优秀企业,甚至是公务员等等,在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
二、用不用考试。这个目前不知道。政策只说了单列,不在统招范围之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需要和普通学生一样考,优惠或者优先录取。
三、是否会挤占普通学生的名额,造成教育不公平。对此,长沙教育局的反馈说,两者互不影响。这句话我们乐观的可以理解为,“统招计划不减,单列只是扩容”。即原计划统招1000名,现在还是1000名,单列只是增加名额。
四、高层次人才的评定标准。《长沙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目录》显示,“长沙市高层次人才按照国际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省市级领军人才、高级人才等4个层次分类,分别用A、B、C、D指代。”该《目录》显示,每一类高层次人才的认定都需满足一定条件,有较为详细的规定。其中,A类的条件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B类的条件有“茅盾文学奖获奖者、鲁迅文学奖获奖者”;C类的条件有“全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D类的条件有“长沙市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年薪50万元以上的高级经营管理和研发人才”等。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3月,《长沙市第42批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名单公示》发布,共94人,其中B类1人,C类12人,D类81人。在目前已经认定的长沙市高层次人才中,D类占大多数,A、B、C三类共有几百人。
从上面的有关数据来看,长沙市的这个政策其实并不会造成教育不公。关键有两点。一是不会减少统招人数;二是单列考生在学习中或今后的高考中对普通考生的冲击力微弱。原因是这类人的确很少。目前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只有几百人。达到高层次人才标准的肯定都不年轻,没有一定的年纪难以取得那么大的成就。起码有一半以上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人才,这批人才的子女恐怕大多数已经读高中或者大学。因此初步估计,这类人才的子女参加中考的比例不会超过千分之一(长沙市2024年中考生21.43万人)。直观来看,一所3000多个学位的高中只有一个这样的学生,肯定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其实我知道,大家也会算这个账。大家所担心的是“高层次人才”的评定问题。“高层次人才”会不会变成“高关系人才”“高金钱人才”。这个当然是个问题,这个有赖于制度和监督。
我认为,即便“高层次人才”的评定完全没有问题,这个政策的实行还是值得讨论一番。我以为:
1.“高层次人才”子女优惠,也要看这个“高层次人才”是本土培养的还是外地引进的。如果是本地培养的,大可不必优惠。因为优惠政策的本质是一种补偿或者奖励。“高层次人才”所成就应该已经获得了相应的名和利,国家对其并没有亏欠。这跟烈士子女享受优惠完全不同,烈士子女享受优惠本质上就是一种补偿。如果是外地特别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尽管他也获得了相应的名和利,但如果要搬家来长沙的话,孩子要上学的话,还是应该给予相应的照顾,解决高层次人才现实的需求。
2.“高层次人才”应该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自觉。高层次人才应该都是知识、眼界、能量高于普通人的人才,是真正高素质人才,更应该懂得公平正义对于普通老百姓的意义。更应该带头维护公平正义,不应该在老百姓最关切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搞特殊。
3.“高层次人才”对自己的孩子应该更加有自信。一般来说,高层次人才的子女综合素质都比较高,起码不会低于普通家庭的孩子的平均值。更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不会比普通孩子差,即便参加中考统招也一样能够被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