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阳的物理课到底在追求什么?

业界风云汇 2022-07-19 23:32:53

不知不觉间,互联网江湖正在步入大佬隐退期。

20年前,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意气风发,每周都要喜提好几条热搜。若是有一段时间没在头版头条出现,这事本身就称得上是一条新闻。

20年后,无论一线巨头还是新一线小巨头,各位大佬都像商量好的一样,纷纷主动退居幕后,远离流量热点。

从话题人物到渐渐隐退,其间原因很多,有个人原因,也有出于公司发展方面的考量。总之,若还有互联网大佬能在镜头前和大家say hi,且看且珍惜。

凡事总有例外。

1998年,张朝阳创立搜狐。同年10月,《时代》将他评选为“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这样一位初代弄潮儿,2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活跃,而且是每周准时和网友见面。

从去年11月5日开始,《张朝阳的物理课》便在每周五、周日中午12点雷打不动地开课。几十堂课连载下来,“被互联网耽误的物理老师”的新身份深得网友追捧,物理课、张朝阳、搜狐等关键词也因而在全网多次引起热议。

所以,在身边大佬好友隐退之际,张朝阳到底是怎么想的?

认真做事是根本,“出圈”或非本意

退与进之间的反差一望便知,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张朝阳只是在认真做事,并无意制造反差?

就像郭德纲的台词,“全靠同行衬托”。

因为,往前追溯,其实从2016年开始,直播就已经成为张朝阳日常list中的一项。至今,搜狐视频播主“张朝阳”的频道已经发布了1097条视频,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直播回放。

这个数字,足以令专业播主汗颜。

而且,不管是早期的直播英语课,还是现在的物理课,张朝阳对待直播内容的认真程度,也绝对不输专业播主。

几年前作为一名“英语主播”,张朝阳面对媒体时就曾提到,“我这几年变得特别积极勤奋,每天都直播,每天都不落。每天半个小时、40分钟里去学大量的知识,现在什么都要学,更积极了。”

现在《张朝阳的物理课》受到全网关注,面向更多观众,他自然更加认真地备课、讲课。

例如前段时间网友的注意力被“七星连珠”所吸引,即金木水火土天王海王七星连成一线,如此天文奇观77年才会出现一次。网传这将导致潮汐力过大,海平面上升引发水灾。

正所谓,知识越匮乏,大自然越危险。作为“网红物理老师”,张朝阳第一时间站出来科普。在直播课里他运用潮汐力的专业知识,简单明了地解释了为什么“七星连珠”不会诱发自然灾害。

课后,张朝阳讲“七星连珠”的视频便开始在网上二次传播。7月13号,张朝阳夜跑北京二环再次成为热点事件,5个半小时跑35km,边跑步边聊物理,#张朝阳称人活着就得搞事情#的话题也登上微博热搜榜。

紧跟时事、大众感兴趣、同时质量上乘的直播课,走红实属必然。还有之前网上传播甚广的手动推算太阳还能燃烧多少年,动不动公式写满一黑板的操作,也都是同样的道理。

而从大量的课堂互动中,我们能够看出围观群众对台上“老师”的态度。特别是那些具有调侃意味的评论,字里行间透露着一条信息:这位“网红物理老师”深得人心。

“我真心感受到了他想教会我,更离谱的是,我竟然试图听懂”

“我怀疑张总能造出光刻机”

“上完课了!成就感满满,好像做了个倍儿爽的知识SPA”

事实证明,高质量内容网友喜闻乐见,认真做事、活跃在台前的大佬网友也是双手支持的。而回到张朝阳自身,数年雷打不动地去做好一件事,背后必然有着强大的内驱力。如此一来,其他互联网公司CEO、创始人的隐退与否,并不会动摇他认真做事的信念。成为“网红”、获得流量,这些实际上也都是认真做事的额外收获。

值得注意的是,张朝阳所有课程的完整回放只能在搜狐视频APP观看。这也是张朝阳开设物理课的初衷之一,躬身入局助推搜狐视频APP打造知识直播平台。

目前,在知识直播方面,搜狐视频正陆续邀请各领域的头部播主入驻,包括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教师陈征博士,科普“银河系的形成与发展”;康奈尔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包坤,化身“包大人玩科学”,带你了解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秘密;还有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天文学博士王卓骁,探讨“人造天体的运行规律”;理论物理博士周思益也开通“弦论世界”直播课,盘点有趣的航天冷知识等。

使命感在线,做自己的“主人翁”

如果要对内驱力做具体阐述,张朝阳自己找到的一个词是“使命”。

“你人生的路径给你分配了一个角色,你对这个角色是有责任的。”张朝阳的使命就是,“当好这个CEO”。

他认为,“我有把这个公司做好的本分。我要当一个好的CEO,当一个好的管理者,这是我其中的一个职责。我要起早贪黑把这个事做好,跟赚钱没关系,我要把这个公司做好。”

认真做直播,本质就是在认真做业务。

2016年,直播领域的“千播大战”打得火热,搜狐上线直播产品千帆直播。张朝阳每天早8点出现在直播间,他是千帆直播的一名主播,与此同时也在做着产品经理、推广大使的工作。

躬身入局,坚持至今。这之间,直播阵地从千帆直播转向搜狐视频,他对直播工作的使命感一直在线。

人是立体的,使命自然是多面的。CEO、管理者只是张朝阳生命中的一个角色,在其他领域的使命感作何体现?我们从他的所作所为能够窥得一二。

冯仑曾发起过一档访谈节目,与他朋友圈里的商界大佬一起聊人生聊理想。与张朝阳对话的那一期,主题叫做“人生应该追求功成名就吗?”

显然,张朝阳对这个话题很有发言权。早在上个世纪,多数国民还不知互联网为何物时,他已经入选《时代》杂志评选的“全球50位数字英雄”,后又被奉为“中国互联网第一人”。

而在与冯仑的对话中,张朝阳并没有过多强调功名,而是基于功名之外的阅历,以“过来人”的视角真诚进行分享。

毕竟,年少成名的张朝阳人生密度要远超多数普通人。比如高光之下的迷失,以及从人生低谷走出后的重寻自我、人生自洽。

“经历就是财富”,基于此提炼出的人生建议,对于正处在迷茫、焦虑的人来说,应该能够给到一些启发。

他表示,“功成名就,或者追求自己的事业成功,以及追求人生获得更多的生活、生存资料,只能是作为人生的其中一部分。光有了这个是不够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或者说人生是缺失的。应该在这个方面以外,还要加上你做这个事情的一些意义,你做人的一些原则和责任。”

结合当下,这句话就像是在说给那些在内卷和躺平之间摇摆不定的年轻人听的。翻译过来:职场、功名之外,人生还有其他风景。不应为了眼前的内卷而内卷,而应找到一条可以贯穿生命周期的持久性的主线。

说出这番话时,张朝阳很明显没有站在上市公司CEO、管理者的视角,但听者依然能够从中读到他的真实与真诚,这便是他人生使命感在其他方面的展现。

Feel good,然后Be Better

在一众互联网大佬里,张朝阳除了是工作上的“劳模”,在工作之外他还是公认的“运动达人”。

登山、长跑、游泳,这是在他运动生涯里出现频次最高的三大项目。登山,他曾率领搜狐登山队成功登顶海拔6330米的唐拉昂曲峰;跑步,他首次挑战全程马拉松,成绩为4小时50分;游泳,首次挑战横渡的他成功游完12公里游程的觉华岛。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项运动有一个共同点——极其考验参与者对节奏的把握。

张朝阳深知此点,他分享过自己的跑步技巧,结合登雪山使得呼吸方法,一定要小步。“这跟人生一样,一定要碎步来跑,一件事分成几步来做,不用那么着急,小步高频。”

“有了好的技巧,跑10公里跟跑50公里区别不大。”在跑步之外,掌握对的节奏,寻得的是业务的增长,人生的自洽。

早年在一次采访中,张朝阳提到,“我在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我觉得是让我feel good,这个很重要。”

信念层面的“feel good”叠加方法层面使用正确的节奏和技巧,等来的将会是“be better”的更上一层楼。

过去25年间,互联网行业历经数次迭代,很多与搜狐同期的早期创业公司都已消失在历史舞台。搜狐自身也经历了大起大落,偏离曾经的舞台中心。不过,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么多年过去,搜狐仍然保持着一个良好的状态。

2020年Q3财报发布之后,张朝阳预计当年Q4将重回盈利。承诺兑现,截至2022年Q1,搜狐已经连续第六个季度实现盈利。

业界把搜狐这波操作称作“逆风翻盘”。

疫情这几年,互联网行业的收缩主旋律日益显现。业绩方面,不少企业的财报由盈转亏;业务方面,原来计划扩招的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裁员节流。

反观搜狐,同样顶着疫情的压力,不仅扭亏效果显著,更重要的是没有选择拿员工开刀。在百度、微博的搜索框输入“裁员”关键词,联想出的搜索词条几乎覆盖了所有主流互联网公司,唯独不见搜狐的相关动作。

公司状态持续向好,与张朝阳在搜狐台前、幕后的穿行有着直接关联。而视线转到张朝阳自身,自2013年回归业务一线,张朝阳的战斗状态也明显改善。

“以前都想着什么退休,赚很多钱退休,躺在沙滩上、打排球、喝咖啡什么的。我觉得这个想法是不对的。人其实是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人的状态会通过运动、学习和思考改变,思维跟年龄的关系不是特别直接的。”

而且,走过前半程的起伏之后,张朝阳对现在的使命、节奏愈发坚定。

“最重要的是我现在在路上。”

本文作者:业界风云汇

业界风云变幻莫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0 阅读:20

业界风云汇

简介:一群互联网和媒体人融合后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