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百合起诉华住背后,家居与酒店的赛道争夺战

侃见财经 2025-04-17 17:46:17

一则诉讼让家居与酒店行业间的暗流浮现。

据天眼查App,近期,梦百合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梦百合”)诉华住集团及其关联公司“侵害商标权”一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被告方包括,汉庭星空(上海)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华住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及H World Group Limited。

值得一提的是,梦百合是多家酒店品牌的供货商,曾与华住合作密切。据奥维云网(AVC)披露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19城新开3—5星级连锁酒店布草配套top10的前三名为金可儿、席梦思和梦百合。

其实,二者在家居、酒店领域的渊源由来已久。

火药味

作为国内记忆绵家居龙头,梦百合成立于2003年,自2016年登陆A股市场以来,持续深化睡眠产业布局。其核心产品线覆盖“0压”系列床垫、枕头、智能床具等。

今年3月,梦百合0压酒店上海虹桥店开业,拥有119间客房,所有客房均配备梦百合智能床,此外还有0压绵枕头和床垫。

据官方介绍,作为一家“新零售酒店”,梦百合还在酒店内设计了“0压家居馆”,陈列旗下家居产品,旅客可以自由体验、即时下单。

早在2012年,梦百合就推出“0压房”品牌,与锦江国际、首旅如家等酒店集团合作。现如今,梦百合已不满足于“0压房”的合作模式,而是深入酒店这个天然场景体验空间的腹地。

梦百合董事长曾在公开场合提到,计划未来目标开设2000家梦百合“0压酒店”。

作为国内头部的连锁酒店,华住旗下拥有汉庭、全季、桔子等多个酒店品牌,截至2024年末,华住在全球19个国家的在营酒店数量达11147家,拥有108.82万间客房。

众所周知,在酒店行业的运营采购成本中,枕头、床垫等占比较高,且与家居企业的产品线高度契合。

这家酒店巨头显然不甘于单纯扮演采购者角色。近期,华住也逐渐将触手伸到家居行业。今年3月21日,华住会上线了“M3记忆枕”新品。

据官方介绍,“M3记忆枕”的核心材料为记忆绵,采用M形的微笑结构设计。从材质及结构设计来看,与主流家居产品高度重叠。这一举动被外界解读为,华住尝试以枕头为切入口,杀入家居行业,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值得玩味的是,华住会记忆枕发布(3月21日)与梦百合虹桥酒店开业(3月24日)仅相隔三天。无意间,这种近乎贴身博弈的时间节奏,反映出两大行业龙头对“睡眠经济”的激烈押注。

梦百合通过自建酒店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试图重构“产品-场景-销售”的价值链条;华住则依托酒店网络和会员体系,试图将客房转化为家居产品的展示窗口和销售终端。这种双向渗透的趋势,给家居与酒店,这种原本合作互补的产业链关系,带来一丝火药味。

跨界背后

随着梦百合、华住主营业务增速放缓,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首先来看,据梦百合此前披露的2024年业绩预告,预计其2024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2亿元至1.6亿元,预计公司 2024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亏损 2.2亿元至亏损3亿元。

梦百合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对原单位一客户计提大额信用减值损失。为推进品牌国际化战略、加快国内外自主品牌业务发展,公司销售费用投入上升,规模效应尚未充分释放。

再看华住,当前的经营模式也面临增长瓶颈。据最新财报的业绩指引,2025年Q1总收入同比预计增长0%-4%。

根据华住财报数据,2024年实现营收239亿元,同比增长9.2%;全年归母净利润为30.5亿元,同比下滑约25.4%。其中,2024年Q4实现归母净利润4900万元,同比缩水93.4%。

与此同时,华住的酒店核心经营指标——每间可售客房收入(RevPAR)持续承压。据华住集团CEO金辉透露,2024年原华住业务的每间可售客房收入(RevPAR)略微下降3%至235元。

由此可见,无论是梦百合,还是华住,若能成功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就有可能打开未来的增长想象空间。

因此,也不难理解,梦百合为何跨界杀入酒店行业,华住为何盯上了“卖枕头”的生意。

成功概率几何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目前的行业大环境下,二者跨界的难度不可谓不小。

其实,梦百合并非第一个想要做酒店的家居品牌。

国内床垫知名企业——慕思也曾尝试跨界酒店行业,在东莞开设了以“健康睡眠”为理念的酒店,采用量身定制的方式,匹配慕思寝具产品。

另外,有“拉开中国弹簧床垫行业序幕”之称的雅兰,目前已形成涵盖家居用品、地产开发、酒店经营于一身的布局。旗下的深圳大梅沙雅兰酒店,设立雅兰床上用品专卖店,让住客可以把优质睡眠“带回家”。

目前,雅兰酒店仅有深圳1家门店,慕思睡眠酒店也只有7家门店。家居品牌能否大规模拓店,还有待观察。

从行业环境来看,当下酒店行业的竞争已然十分激烈。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国酒店总量突破37万家,客房规模超1850万间(15间客房及以上),全国规模酒店总量净增长近3万家。

酒店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1日,全国15间客房以上的住宿单位存量达到了37.42万家,仅上个月新开业的酒店就有5711家。

随着供给端的持续增长,中国酒店业已进入存量市场的精细化运营比拼。

而华住从酒店跨界到家居行业也有先例。其中,万豪旅享家很早之前便已上线了家居精品电商渠道;亚朵旗下亚朵星球枕头、被子产品也已十分成熟。

不仅万豪、亚朵的成功模式在前,传统家居巨头罗莱、水星等亦占据重要市场份额。随着新消费品牌的崛起,成长于移动互联网的躺岛等品牌,在年轻群体中亦有拥趸。

从消费端看,枕头等家居产品,其使用周期较长,并非快消品般能够快速消耗。这也就意味着,一旦消费者形成关于某个家居品牌的心智认知,短时间内,很难被后发者所取代。

从产品端看,记忆枕赛道布局品牌众多,若未有突破性的产品或理念革新,而是复制先发品牌的成功经验的话,较难建立起心智区隔。

有分析认为,家居与酒店的跨界本质是,消费者不再为单一产品或服务买单,而是为生活理念买单。

无论是家居企业深入酒店业态,还是酒店集团反向切入家居市场,本质上都是对生活理念的挖掘。然而,“第二增长曲线”并非简单的业务延伸,其成败在于企业能否在既有优势与新兴领域之间找到平衡,并形成具有辨识度的创新。

0 阅读:11

侃见财经

简介:看见不一样的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