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有人欢笑有人愁,谁能在车市寒冬中突围?
开篇先问大家一句:今年上海车展,为啥有的车企挤破头想露脸,有的却悄咪咪玩消失?有人说这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人却觉得是“铁打的车展,流水的品牌”。到底怎么回事?别急,咱今天就掰扯掰扯这背后的门道。
一、新势力“造车梦”碎,有人高调入场,有人黯然离场
先说造车新势力吧。这届车展上,极越汽车直接“玩失踪”,为啥?去年年底它可闹出了大动静——资金链断裂,直接暴雷!车主们成了苦主,售后没着落,定金退不回。虽然领克接了点售后活儿,但消费者心里那点安全感,早就碎成渣了。想想看,你满心欢喜买的“智能汽车”,结果售后比大爷还难找,能不闹心?
哪吒汽车呢?曾经可是新势力里的“黑马”,销量蹭蹭往上涨,2021年直接干到6万多辆,2022年更是拿下新势力销冠。可谁能想到,这高光时刻就跟放烟花似的,一下子就没了。后来销量下滑、总部被讨债、CEO跑路(传人在英国),现在连车展都不去了。哎,这“低价高配”的策略,终究是没能扛过市场的风吹雨打。
还有极石汽车,本来好好参展呢,突然被扒出创始人清空社交账号,网友就开始瞎猜:这是要跑路了?再加上销量惨淡,三个月才卖800辆,创始人还大笔减持股票,套现8个多亿,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这些新势力的起起落落,就像坐过山车,刺激得很。但你说,他们真就没机会了?也不见得。市场这么大,总有能熬过寒冬的“黑马”。
二、韩系、法系车:曾经风光,如今落寞
再说说韩系和法系车吧。这届车展上,韩系的现代、起亚、捷尼赛思都没来,法系的东风雪铁龙和东风标致也是连着三年“玩失踪”。为啥?市场份额都被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给挤没了。就拿神龙汽车来说吧,一季度销量才5000多辆,同比下滑27.5%,惨不忍睹。
法系车电动化转型也慢半拍,效果还没显现出来。你说,它们就没有努力过吗?也不尽然。像捷豹路虎,去年还换了新标、新字体,试图重新包装自己,但销量还是上不去。去年7月,它的库存深度还排国内第一呢,这得多尴尬啊!
相比之下,保时捷虽然销量也下滑,但人家参展可高调了,还带来一堆新车。这差距,真是让人唏嘘啊!
三、合资品牌遇冷,自主品牌崛起
再瞧瞧合资品牌。本田、丰田、大众这些大佬,虽然展台还是挺大,但人流明显没以前多了。为啥?新能源车型的竞争力不够啊!你看隔壁零跑、乐道的展台,人多得跟下饺子似的。
二线豪华品牌更惨,英菲尼迪、雷克萨斯这些曾经的“加价神车”,现在展台都快成“摆设”了。沃尔沃倒是带了XC90和新能源车来,但观众也没多少。你说,这豪华品牌的面子往哪儿搁?
不过话说回来,合资品牌虽然日子难过,但市场份额还是占了一半。但前五名里,自主品牌就占了四个!这说明啥?说明咱们自主品牌正在崛起啊!
乘联会的数据也显示,3月份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62.7%,同比增长7.7个百分点,一季度更是达到了63%。这增长速度,简直像坐了火箭!
四、市场如战场,谁笑到最后还不一定
说到这儿,你是不是觉得自主品牌已经稳了?别高兴太早!市场就像战场,瞬息万变。哈弗不就是个例子吗?曾经火得不得了,现在电动化时代下,销量也下滑了。
再看看那些“消失”的品牌,有些可能真的凉了,但有些说不定只是“隐身”。谁知道呢?说不定哪天就卷土重来了。
这届上海车展,其实就是汽车市场的一个缩影。有品牌高歌猛进,有品牌黯然神伤。但无论如何,市场是公平的。只有那些真正有实力、能抓住机遇的品牌,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最后说句大白话:汽车市场就像一场大戏,有的品牌是主角,光芒万丈;有的则是配角,默默无闻;还有的,可能就是“跑龙套”的,来去匆匆。但谁又能说得准呢?说不定明年这时候,那些“跑龙套”的就成主角了。毕竟,市场从不缺奇迹,缺的只是眼光和勇气。咱们就拭目以待吧,看谁能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