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极简投研》的第478篇文章。文章仅记录个人思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一、新三板的历史

2001年,老三板成立。
最初,老三板主要承接从主板退市的股票。很多不满足主板上市条件的公司,并没有破产,背后的股权关系、债权关系都还在,仅仅是不满足主板上市条件,于是从主板退市后,就来到了老三板。
2013年,新三板成立。
2016年,新三板分层,分为基础层、创新层。
2020年,新三板分层,分为基础层、创新层、精选层。
2021年,新三板中的精选层股票单独拿出来,成立了北交所,因而,可以简单理解,北交所就是以前的新三板精选层。
随着北交所成立,新三板从三层(基础层、创新层、精选层)又变为两层(基础层、创新层)。
根据如上分析,总结一下:
老三板——主要承接主板退市股票,目前作为一个子版块存在于新三板中。
新三板——包括基础层、创新层以及老三板;
北交所——由以前的新三板精选层平移而来,想要在北交所上市的股票,必须在新三板创新层呆满12个月,当然还需要满足其他一系列条件。
从如上分析来看,成立新三板有三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承接主板退市股票,毕竟背后的股权关系还在,这也是老三板的目的,只不过后来的新三板涵盖了老三板;第二个目的,帮助不满足主板上市条件的公司,实现过渡上市;第三个目的,对于新三板中满足主板上市条件的公司,不必退市后再上市,可以直接平移至北交所,也就是原来的精选层,不再有股票无法交易的空白期。
二、新三板的特点
新三板挂牌的股票代码一般是以400、430、830开头。
400开头代表老三板股票,430开头代表2014年5月19日以前登陆新三板的股票,830开头代表2014年5月19日之后登陆新三板的股票。
至于2014年5月19日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根据网上的信息,当天启用了新的交易结算系统。
新三板中不同股票的交易天数并不一致,有的股票一周交易五天,有的一周交易三天,可以根据股票代码的尾数来确定,以5结尾交易5天,以3结尾交易3天。
新三板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做市商交易。这有点儿像是小的时候玩过的一款游戏《大航海家》,每到一个城市,就可以立刻进行贸易,而贸易对象不是工农产品的生产者,而是那个做市商。工农产品的生产者和做市商交易,而外来的贸易者也和做市商交易,做市商就是低买高卖赚取价差、提供流动性的中间人,是时刻坐在市场上的那个人,什么时候找到它,它都在。
新三板的做市商就是券商,为了避免垄断,券商数量不低于两个,因而,对于新三板的投资者,交易对象不是普通股民,而是做市商,只能买卖做市商放出来的可怜的几个单子,彼此之间不允许交易,这可能也是新三板流动性如此之差的原因之一。
新三板流动性很差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资金门槛很高,创新层100万,基础层200万,足以劝退绝大多数中小投资者,实际上,新三板最初并不向中小投资者开放,玩家多是机构投资者,只不过为了提升流动性,后来才向中小投资者开放,但设立了较高的准入门槛。
新三板的信息披露也和主板不一样,没有一季报和三季报,只有半年报和年报,另外,好像机构投资者并不允许投资新三板股票,导致关于新三板股票的投研文章也是少之又少。
因而,新三板是一个关注人数很少的交易场所,最终的交易量也是十分萧条,可能十分萧条的交易量本身也劝退了较大的投资者。
赞赏,是最真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