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前夕,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湖北荆门某教育机构28岁课程主管王某被发现在办公室离世,此时距其原定婚期仅余七日。
据劳动监管部门披露,这位毕业于华中地区重点高校的青年才俊,生前已持续三周处于日均14小时的高强度工作状态。
监控记录显示,4月21日晚23时许,王某完成当日工作后在休息室和衣而眠,次日清晨被保洁人员发现失去生命体征。法医初步鉴定为心源性猝死,具体成因仍在调查中。
王某的未婚妻李某向记者透露,两人原计划于劳动节期间在钟祥老家举办婚礼,婚纱照拍摄、酒店预订等事宜已筹备就绪。亲友圈流传的聊天记录显示,王某生前多次向同事提及"项目收尾阶段压力巨大",但为保障教学质量始终坚守岗位。
值得关注的是,该事件暴露出多个职场隐患:首先,王某所在机构存在将休息日调整为工作日的考勤记录;其次,其劳动合同中关于加班补偿的条款存在争议;最后,办公区域未配备基本急救设备。
目前当地人社部门已介入调查,涉事机构官网显示暂停营业进行内部整顿。
这起悲剧引发社会各界对青年职场人健康的深度讨论。医学专家指出:长期睡眠不足与持续高压工作会显著提升心血管疾病风险。
劳动法研究者则强调,企业应建立科学的工作量评估机制,避免将"奋斗精神"异化为无节制加班的文化。
王某的遭遇并非个案。据统计,过去三年全国职场猝死案例中,25-35岁群体占比已达42%。
众多网友留言呼吁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莫让年轻生命成为畸形职场文化的牺牲品。
这场本应充满喜悦的婚礼,最终化为令人警醒的生命课堂。当工作压力与健康天平严重失衡时,每个职场人都应牢记:事业成就的基石,永远是鲜活生命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