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毛主席看到最新敲定的授衔名单以后,发现时任55军军长的陈明仁,即将被授予的军衔是少将。毛主席思量片刻,便直接拍板将陈明仁的军衔给改成了上将。

陈明仁当时的情况比较特殊,他在数年之前,职务还是兵团司令,只是因为在1952年全军大整编以后,这才因为二十一兵团改编为第55军,他的职务也就随之降为了军长,这才对数年之后的大授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毛主席对这件事的印象很深,因为1952年全军大整编时期,陈明仁的职务变动情况毛主席是了解的。毛主席当时考虑很周全,为了照顾陈明仁在军中的地位不动,还专门叮嘱将陈明仁调往大军区任职,这样就可以让陈明仁在数年后的授衔中不受影响。
但陈明仁却对这支部队感情很深,明明知道毛主席的安排对自己有利,最终却还是选择和这支军队在一起,主动选择了担任第55军军长一职。也正因为陈明仁当年的这个选择,这才导致授衔时只被评为少将。
但从当时的评衔标准来看,军长级别授衔少将并不委屈,这又是陈明仁自己的选择,如此评衔似乎也没什么问题。但毛主席见了以后,却又为何直接给陈明仁“连升两级”,这背后其实与陈明仁这位起义将领的军旅生涯中,几次重要抉择有很大关系。

中国全面解放之前,涌现出很多的起义将领,尤其以陈明仁、董其武、陶峙岳、傅作义等人为重。陈明仁自幼读书,长大后在老家当教书先生,但陈明仁心怀大志,在陆军讲武学校建校初期,陈明仁毅然投笔从戎,在黄埔军校结识了诸多日后军中要员。
陈明仁从黄埔军校毕业以后,和许多黄埔军校的学员一样,正式加入东征军,开始了军旅生涯。军中人才济济,真正能够脱颖而出的人却凤毛麟角,仅凭黄埔军校学员的身份加持,在彼时的军中也未必就能得到蒋介石的重视。
于是,在惠州之战时,陈明仁毅然选择担任此次攻城战期间的敢死队队长。这个决定传出来以后,让东征军中认识陈明仁的人都大跌眼镜,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如此一位富户出身又有文化的读书人,在军队中竟然有这般的勇气,敢在枪林弹雨中赴汤蹈火,着实令人意外。

也正因为这一战,陈明仁走进了蒋介石的视野。蒋介石当时尚且不知晓陈明仁的身份,指着他问身边的黄埔教官他是谁?黄埔教官一眼就认出了陈明仁,当即告知了蒋介石。从此以后,陈明仁得到蒋介石的器重,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在军中屡立战功。
但细心的读者朋友会发现,陈明仁虽然得到了蒋介石的器重,但在蒋介石诸多的嫡系爱将中,却总是最不得志的那一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实话实说,陈明仁的军事才能在这批将领中不算低,但他这个人的个性也十分鲜明,不会国民党高层那一套,遇见自己见不惯的事情总要说几句。
仗义执言例如在1941年,陈明仁时任中将师长期间,蒋介石和宋美龄外出视察期间,特意点名让陈明仁所部的预二师战士来负责警卫工作。陈明仁治军颇具才能,军容军纪都深得蒋介石夫妇暗赞,被蒋介石誉为滇军之冠,足可见其对陈明仁的赞赏之高。

然而,蒋介石在昆明沿途视察期间,却见到了另外一幅景象。陈明仁的部队当时正在路边施工,身上的军装残破不堪,与此前的警卫员形成鲜明对比。在蒋介石看来,陈明仁这是阳奉阴违,故意将军中得体的士兵安排到身边当警卫员,实则军队的纪律和军容极差。
事情真是如此吗?当然不是,陈明仁不懂如何取悦上司,自然也做不出来这种事情,蒋介石只是以国民党当时大多数高层的做法来揣度陈明仁了。那么陈明仁为何要如此行事呢?他既然知道蒋介石来昆明视察,又何必让如此一支残破军服的部队在显眼的路边施工呢?
原来,陈明仁对国民党内部腐败十分反感,很多高级将领都克扣军费,军服的采买自然也是如此。陈明仁故意安排这一幕让蒋介石看到,等蒋介石怒气冲冲的询问缘由时,陈明仁再说出军中将士干的都是脏活累活,军装一周就磨损的不成样子,但想再申领一批军装却要等到猴年马月。
陈明仁的意图很明显,向蒋介石指出军中的问题,希望蒋介石能够大力整顿。但陈明仁这次的做法犯了错,蒋介石可不是什么开明之人,这么多年来一直任人唯亲,将杂牌军当成炮灰。蒋介石尤其爱面子,在部队战败时让守将死在城中,以成全死后英明的命令,蒋介石不知道下了多少次。

但真正为“党国”而死的可没几个,这让蒋介石十分苦恼。如今陈明仁此举让他在大众面前丢了颜面,尤其是随行还有美国人,那可是他的幕后金主,这更加令陈明仁恼怒。蒋介石怒斥陈明仁,却没想到陈明仁丝毫不给他留面子,干脆来了一场直抒胸臆,呛得蒋介石扬言要抓人了。
对人民有贡献陈明仁却丝毫不惧,直接扯下中将领章往蒋介石面前一甩,留下一句这个中将不当了,随后扬长而去,军职自然也难以提升,还逐渐被蒋介石边缘化。从陈明仁的这些人生重要决定来看,既是他平步青云的原因,也是他官运始终不能恒通的缘故。
直到解放军势如破竹,蒋介石身边又无人可用时,蒋介石才再次想起陈明仁这位有能力的实干将领来。陈明仁当年在东北的四平,可是打过胜仗的,这是蒋介石愿意在此时重用陈明仁的原因。但与此同时,这也是让陈明仁犹豫不决的重要因素。
陈明仁其实也明白,我军解放全国已经成为必然,即便是他能够打赢一两场仗也无济于事。最重要的是,陈明仁不想让湖南的父老乡亲再遭战乱之苦,倒不如顺应时势起义,也算是造福三湘大地了。

陈明仁的老师程潜恰好主政湖南,也已经开始着手起义,两人聊天后一拍即合。当时陈明仁说出了自己的忧虑,那就是当年在四平打仗的事情。却没想到毛主席得知后,直接称陈明仁东征北伐和抗日都有贡献,会谅解各为其主的难处。
陈明仁这才吃了一颗定心丸,下定决心起义,对蒋介石让他重掌兵权并除掉恩师程潜的命令,自然也就置若罔闻了。也正因为陈明仁对国家和人民的这些贡献,毛主席认为还是按照之前的兵团司令级别给陈明仁授上将军衔,这也确实合适,因为很多将领都是按照1952年的军职来评级的,这并非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