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我军4000余人陷入日军重围,政委绝命嘶吼:共产党员集合

野史记录 2025-04-12 19:54:35

1942年,日军突然发起一次规模空前的“扫荡”,动作之快超乎想象,迅速将我军在冀南军区的4000余人给重重包围了。在这4000余人之中,真正能够作战的部队并不多,绝大多数都是冀南军区的文职人员和指挥机构,曾玉良团长率领的骑兵团便成了我军能否突围的关键。

冈村宁次的阴谋

令人疑惑的是,自从百团大战以后,日军将八路军列为重点进攻的目标,导致我军的抗日压力猛增,这确实是实情。但冀南根据地有我军主力部队在,在此次被围之前,哪年都会和日军交战上百次,早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为何这么多次战斗中,我军在冀南的部队都能顶住日军的进攻?因为日军的手段就那么多,冀南的军民早已经熟悉了,每次都能够从容应对。最重要的是,我军在当地的情报工作已经十分成熟,无论是日军还是伪军,只要有大规模的行动,我军总能提前打探到消息,制定应对计划。

这次日军搞如此大规模的“扫荡”,冀南军区部队竟然如此被动,就连军区指挥部和军分区机关都都十分狼狈,直接导致我军此次突围失去了整体指挥。这种情况明显一反常态,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冈村宁次上台以后,一直都在研究如何对付八路军。此人不仅狡猾,而且颇为阴险,下手又十分毒辣,指挥作战时几乎没有底线,经常使用毒气这种灭绝人性的进攻方式。此前,冈村宁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尝试新的战法,却一直收效甚微,但也从中总结出了“铁壁合围”战法。

日军的这种战法,充分利用了华北平原交通便利的特殊情况。日军以往的战法为何总不能奏效?一来是我军能够提前侦察到消息,二来是日军进攻的“老三样”被我军熟悉了。但这次不一样,日军为了避免我军提前侦察到消息,竟然选择在距离较远的位置暗中集结部队。

等部队集结完毕以后,再利用运输车、装甲车的高机动性,结合平原地区交通便利的条件,实现一夜之间迅速形成合围的战术目标。如此一来,我军对日军的大规模“扫荡”防备不足,等我军发现敌情时,日军利用高机动性行军已经差不多快形成合围了。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冀南军区的4000余人陷入了日军重围之中。当时负责保卫冀南军区机关单位的部队只有一个军区特务团,这支特务团虽然战斗力不俗,但缺乏重武器,对付普通的日伪军还行,若想战胜日军的主力部队几乎没有可能。

陷入绝境

除此之外,就是笔者前文提到的骑兵团。这支骑兵团的团长是曾玉良,政委叫况玉纯。原本这支骑兵团驻守在兀兰屯一带,并未在第一时间与军区机关一起。后来日军发起猛攻以后,军区机关和逃难的百姓不断被追赶,一路逃至了兀兰屯,这才得以与这支骑兵团会合。

有了主力部队的保护,自然心里踏实不少,但日军的合围可不仅仅局限于地面, 空中战斗机的袭扰一波接着一波,给我军造成很大的伤亡。鉴于此,关于如何突围的讨论逐渐激烈起来。有人甚至提出隐蔽起来数个小时,等天黑以后再突围,这样会更容易一些。

但这个提议立刻就遭到了曾玉良团长的反对,因为他对日军此次合围的认识很清楚,日军此次合围明显与往日不同,而且机动性极高,若耽搁两三个小时后,日军的合围将彻底完成。届时,我军的行军速度不如日军,火力不如日军,而且日军还有战斗机,突围几乎不可能。

于是,曾玉良提出了立刻突围的想法,即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必须趁日军的合围尚未完成时冲出去,再利用夜色躲开日军的追击,这才是正道。曾玉良的方案讲出来以后,立刻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曾玉良便制定了具体的突围计划,以东北和西北方向日军的结合薄弱处为突破口,立刻实施突围。

但就在这个时候,始终没有发言的政委况玉纯,却在这个时候开口了。况玉纯认为,若是按照以前的情况来看,团长的这个突围计划没什么问题。但就当前的局面来看,这种突围方式可能存在很大风险,因为日军此次合围比较特殊,在一层包围圈外围可能还有第二层包围圈。

最重要的是,骑兵团当时并不是自己突围,而是保护着军区数千机关人员和一部分百姓突围,行动速度会很慢,即便突围了也断然逃不过日军高机动性部队的追击。这个时候倒不如避开日军的主力部队,朝着南面行军,一方面敌人在南面的包围圈部队是日伪军,战斗力较弱;

另一方面,骑兵团当前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军区的这部分工作人员和百姓的安全,向南走可以尝试寻找军区上级指挥部,再采取统一行动。况玉纯的提议很快就赢得了众人的支持,便按照他的计划开始行动,朝着日伪军驻守的那面行军。

政委的嘶吼

事实证明,况玉纯的提议十分正确,但真正打起来以后,却还是遇到不小的困难。这边的敌人虽然战斗力弱,但也有一处日军的机枪小队,架起了两挺7.7毫米口径的九二式重机枪。这种级别的火力输出,对我军骑兵的威胁已经非常大了,好在当时刮起一阵大风,裹挟着黄沙遮蔽了日军小队的视线,给我军骑兵创造了有利条件,最终顺利端掉了日军的这两挺重机枪。

接下来,正式突围开始,双方陷入了血战之中,我军伤亡数字不断攀升。与此同时,接到消息的日军迅速赶了过来,我军几乎陷入绝境,到了最后放手一搏的危机时刻。这时,政委况玉纯突然站出来收拢残部,并高声大喊让共产党员出列,他要带着这批人冲在最前面。

此时冲在最前面意味着什么,大家其实心里都很清楚,但骑兵团内的共产党员却没有一个犹豫,纷纷站了出来,手持战刀登上战马,向敌人的阵地再次发起了冲锋。这一次,终于成功撕开了敌人的防线,我军主力部队带着大部分人员突围出去。

但也有数百人因为行动速度慢,被后来赶到的日军重新封锁在包围圈内。他们早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见到突围无望以后,纷纷取出了提前准备好的手榴弹,高喊着口号与敌人同归于尽了。也有新七旅的女干部,带着一群孩子高畅《国际歌》,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之下,完成了最后的绝唱……

5 阅读:674

野史记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