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岭 文 往事萦怀

张北史记
——吴金岭 文
张北古为北疆塞外,地广人稀苦寒民穷。这里农耕与游牧相依,汉满蒙回多民族共生。回溯张北千年史记,唏嘘红尘滚滚来去无限,感慨岁月匆匆流走无情。 虽放眼皆为莽原旷野,然亦有不少峥嵘往事,早已化作汗青永恒。欣欣然开卷《张北县志》,浩浩然纵横千年时空。
战 国: 周赧王三十六年, 燕昭王三十三年(前279年),秦开率兵北却东胡,燕筑长城于今境。
西 汉:元朔二年(前127年),汉弃上谷郡斗僻县造阳地予匈奴。时张北县域地属造阳。
东汉:建武元年至永平三年(25年至60年)。移居上谷郡塞外的乌桓族与匈奴族联兵杀掠汉沿边各郡,居白山(今桦皮岭及西翼一带山岭)一部乌桓最甚。
南北朝:北魏泰常八年(423年),筑长城,备置戍卫。约是期置怀荒等六镇。怀荒镇治今张北城。北魏太安五年(459年),北魏正光四年(523年)怀荒等六镇遍遇旱灾。官府开仓赈济,告喻徙流者还归桑梓。柔然主阿那瑰自洛阳北返经怀荒镇,驱掠百姓二千人,公私驿马、牛、羊数十万。怀荒镇兵民生活无着,向镇将于景请粮。景不给,遂逮于景及其妻,月余杀之。“六镇暴动”起。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北齐发供一百八十万筑长城。
唐:天复四年(904年)契丹酋长耶律阿保机率军侵黑车子室韦,唐卢龙节度使刘仁恭遣养子赵霸领数万兵往救。阿保机伏劲兵于桃山下(今野狐岭一线),计歼其众,擒赵,乘胜大破室韦。
辽:保宁五年(973年),七月 景宗驻跸燕子城(今张北城)。后辽帝后多次驻跸清暑。

统和二十一年(1003年)。正月 圣宗至鸳鸯泺(今安固里淖)渔猎。后辽帝后多次来此游幸。保大二年(1122年)。八月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亲征辽,至鸳鸯泺。
金:天辅七年(1123年)六月一日, 阿骨打自燕京(今北京)道野狐岭驻鸳鸯泺。四日,病重,离泺还上京,死于途。
大定四年(1164年)设柔远县,属抚州。县、州均治燕子城。域内始见县置。
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置节镇学,增养士之数,抚州十人。凡府策论进士赴大同,凡词赋律义进士及律科经童在本州。
明昌二年(1191年)五月 抚州大旱。
明昌六年(1195年)。十月 以蒙古部落窥边,尚书左丞夹谷衡行省抚州,亲军、武卫军各500人相从,给钱5000万。翌年十月,边地吃紧,选亲军800戍抚州,签枢密院事完颜匡行院抚州。
承安元年(1196年)十一月 驻抚州境特满官牧群契丹人陁锁、德寿率众起义失败。承安二年(1197年)五月 升抚州为镇宁军。
大安三年(1211年)七月 蒙古军破抚州。八月,蒙古军大败金军于野狐岭。是役,金兵号称40万,阵岭北凭险拒守。有人向金军主帅完颜承裕献策:蒙军新破抚州,正忙于分战利品,战马散放草原,可乘隙派骑兵突袭。承裕无主动出击勇气,坚持马、步大军一起前进,方保万全。成吉思汗闻讯从容迎战,兵分两翼,开向野狐岭通道獾八嘴,承裕不敢拒战,蒙军大破金军。拉施德《史集》形容:金兵被杀戮之多,致使尸体到后来还使草原散发出很大的臭气。

崇庆元年(1212年)十一月 成吉思汗亲自领兵攻掠抚、昌、桓三州。三州素称富饶,此前有臣请徙百姓于内地,金帝以自蹙境土不从。
南宋宝祐六年: 蒙古宪宗八年(1258年)复立抚州。
南宋景定三年, 蒙古中统三年(1262年)十一月, 升抚州为隆兴府,隶上都路,领县四、州一。十二月, 建行宫于隆兴府。
南宋景定四年, 蒙古中统四年(1263年)十月, 置隆兴驿。
南宋咸淳三年, 蒙古至元四年(1267年)正月, 析上都隆兴府自为一路,行总管府事。
南宋咸淳六年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八月 隆兴府总管盗用官钱,被罢官。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正月, 括隆兴等四路猎户2000名为兵。是年,以帷台岭(今土边坝一带)地当元帝巡幸所经,数十里无居民,诏筑室岭中,徙邑民百户居住,割昔宝赤牧地使耕种自养。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六月禁隆兴等路酿酒。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十一月, 以隆兴路陨霜杀稼,免田租5723石。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三月, 隆兴府民饥,给钞2000锭,复发粟赈济。
元贞二年(1296年)五月, 诏诸王、驸马及有封地功臣户在隆兴居住者,与民均纳车驾巡行所用供需。
大德六年(1302年)二月, 以车驾巡行供亿浩繁,免隆兴路差税3年。以后几次免差税。

至大元年(1308年)七月, 禁鹰坊在隆兴等处纵猎扰民。
十月, 建中都于旺兀察都(今白城子),降隆兴路为府,复降为源州,罢高原县。置开宁路、开宁县、中都留守司,并治中都。
至大四年(1311年)复隆兴路、高原县,罢开宁路、县,废中都。
皇庆元年(1312年)十月, 改隆兴路为兴和(Xīng Huó)路。今张北城始有“兴和”之称。
至治三年(1323年)二月, 修治野狐岭道。
元统二年(1334年)三月, 兴和城建寺,即后之万佛寺。
至正十八年(1358年)九月, 红巾军将领关先生、破头潘等率义军出塞,经大同,攻上都,将沿途所经兴和路、中都及野狐西路诸驿焚毁。
明:洪武三年(1370年)左副将军李文忠率兵10万北征,出野狐岭至兴和城,元兵降。是年置兴和府。
洪武七年(1374年)大将军兰玉率兵再拔兴和城,生擒国公帖里密赤以下59人。
洪武三十年(1397年)正月, 置兴和守御千户所。定制,兵1520名为所。
永乐三年(1405年)五月, 武安侯郑亨领山西骑兵1000、北京步兵3000巡备兴和、宣府等地。
永乐七年(1409年)闰四月, 敕镇守大同江阴侯吴高选步军800、骑士200往兴和、开平操备,运大同粮料2.4万石储于兴和(张北)、开平(正蓝旗)。
永乐八年(1410年)二月,成祖亲征漠北鞑靼蒙古部。登野狐岭,驻跸兴和,北上。
永乐十年(1412年)九月, 宣府总兵武安侯郑亨督兵修筑兴和城垣。
永乐十二年(1414年)四月一日, 成祖亲征漠北蒙古瓦刺部,师次兴和,大阅五军,颁赏罚号令。七月班师经兴和、野狐岭返京师。
永乐十七年(1419年)二月, 宣府备御章安巡视兴和以外,设立烟墩。
永乐二十年(1422年)三月, 鞑靼部酋长阿鲁台攻陷兴和,都指挥王焕战死。成祖决意亲征,运送粮草37万石,用驴34万头,车12万辆,挽夫24万人。阿鲁台闻讯自兴和夜遁。是年, 兴和守御千户所治徙宣府。斯地遂为鞑靼部落驻牧地。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使翁万达主持修筑洗马林、张家口诸处长城。域内西段长城属(这时的张北一带已经被划在长城以外了。)。

清:顺治四年(1647年)八月 顺治帝赴边打猎,出张家口进入什巴尔台、海流图河口、察罕淖尔、胡苏台等。康熙十四年(1675年)迁辽东义州察哈尔蒙古降众于宣府、大同边外,编为左右两翼八旗。时域内部分为镶黄、正黄二旗地。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设阿尔泰军台域内所设台站第二站布尔哈苏泰(今油篓沟乡蒙古营子,俗呼二台),第三站哈柳泰(今海流图乡蒙古营子,俗称三台)。
雍正二年(1724年)七月 设张家口理事同知厅(以下简称张家口厅),治张家口下堡。
乾隆十八年(1753年)八月 乾隆帝围场出哨后,自多伦诺尔道什巴尔台、大红(宏)沟驻跸啕赖庙,二十八日经张家口回京师。
嘉庆十三年(1808年)建海流图庙,名崇禧寺,为域内最大喇嘛庙。
咸丰二年(1852年)兴和城复有居民。
同治六年(1867年)自春至秋,点雨未落,颗粒无收。

光绪四年(1878年)经理人杨时雨发起募款,重修万佛寺。
光绪五年(1879年)兴和城士绅倡办文武义学,六年筹备就绪,七年开学。
光绪六年(1880年)天主教传入。
光绪八年(1882年)乌里雅苏台汛(地方治安机构,今尚义县小蒜沟镇勿乱沟一带)防千总移驻兴和城。
光绪十八年(1892年)春夏无雨,不能播种。饥民以草根、树皮度命。后草根、树皮也难寻,饿死者十之七八。十九年二月,各旗群捐助牛只,以解民间耕作难兴之苦。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京师(北京)至恰克图架电报线过境。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基督教传入兴和城。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朝廷颁布“垦荒令”,域内全面放垦。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一法国人驾汽车自庙滩沿张(张家口)库(库伦,今乌兰巴托)大道,试行千里路程4日到达。域内首次行驶机动车。中华民国2年(1913年),是年 ,改厅为县,以位张家口堡北得名张北县。县公署置张家口下堡。
年内, 班青村、盘长河、大圪垯、落花营、黑麻胡村初级小学校相继成立。

3年(1914年),是年, 什巴尔台(小二台镇什巴台村)设邮寄代办所。为域内邮设之始。
4年(1915年)9月15日 察哈尔垦务总局总办龙骧北巡,在店门口以南汉淖坝以北地方查见抗阻垦政匿名告白一张粘挂通衢,令张北县知事、垦务局长查办。时清丈已垦旧地,地主多反对抗阻,白庙滩一带尤其激烈。
是年, 域内再度开始大规模放垦。
是年, 匪首党尔济、席万山率徒抢掠马莲滩一带,被党张盖蒙古队击毙。
5年(1916年)
是年, 张北县第一高等小学校成立。校址暂寄万佛寺。
6年(1917年)春, 兴和城筑张北县公署。翌年迁治。放七年内
是年, 商都、宝昌设治局成立,张北县原辖四台黄旗岔羊群、三海子洼马群,商都牧场等处计地2158顷58亩2分划拨商都设治局;英图壕一带计地1000顷划拨宝昌设治局。

是年, 张库汽车路辟成通车。张北段自神威台(黑风口)入境,德言庆庙出境,全长约150里。
7年(1918年)年内 张北汽车站启用,开始汽车客货运输。站址在县城南大街路西。
9年(1920年)8月 张北城区小学校校舍竣工。9月 张北县电报局设立,局址在县城东大街。
是年 武安药商高兴、韩俊在县城开设“永和兴”药房。
年内 县城建耶稣堂。
1922年,是年, 马莲渠、克公、商都牧群等处计地2033顷11亩划拨康保设治局。
是年, 公会天主教堂竣工。铁瓦盖顶,系境内规模最大教堂。
年内, 察哈尔特别区组织教育参观团赴江浙一带参观。张北县派许闻诗、石壁臣参加。
14年(1925年),是年, 张北县第一女子小学校成立。翌年更名为县立城区女子小学校。
17年(1928年)
12月1日, 张北县划归察哈尔省直辖。
18年(1929年)6月,国民党张北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张北县党部成立。

是年县城城垣重建。
19年(1930年)
6月22日 下午1时许,小责红至满德堂一线(长40里)冰雹骤至,时达20分钟之久。雹大如桃小似扣,禾苗被毁,砸死一农夫。
是年, 晋奉争战加天灾,农民纷纷逃难,全县人口由17年的208896人减至15万人。20年(1931年)
7月 张北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成立。
21年(1932年)
春, 张家口春和玉药店在张北城设分店,仍名“春和玉”。
22年(1933年)
6月1日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以下简称同盟军)吉鸿昌、邓文、李忠义部奉命向张北城集结,准备收复察东失地。
8月24日 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中共)同盟军前线委员会在二泉井召开军事会议,成立同盟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部队西开商都,保存抗日革命力量。26日,同盟军五师、十八师及手枪队计3000余人从二泉井方面西开商都;二师从馒头营经公会同时动作。
23年(1934年), 5月1日, 原辖二、四区划归崇礼设治局。因局势故9月3日 察哈尔省立张北畜牧科职业学校开学上课。25年该校迁张家口。
10月27日 日本华北驻屯军扬言日军受辱,制造了“第一次张北事件”。翌年6月5日,日方继续扩大事态,挑起事端,蓄意制造了“第二次张北事件”。导致《秦土协定》签定,日本侵华计划进一步推行。
11月4日 蒋介石在宋哲元等陪同下视察张北。
25年(1936年)
1月1日 伪满洲国察东警备司令李守信骑兵(一个营)进驻张北城。
立张北县公署。2月22日 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以蒙政会名义在张北城成立察哈尔盟公署。旋成9月《张北县志》出版发行,总纂许闻诗。
是年 春和玉药店在县城北大街路西建成二层楼一座。为境内第一幢楼房。
26年(1937年)
5月 域内行政区划变更,36乡合为12乡。

6月3日,国内各报载察北民众起义,组织国民自卫军,反对日本侵略军和伪政权。民众起义声势日大,约有5000多人。张北起义民众击毙伪军军官6人,驻白庙滩团部伪军法,并要求立即派军援助。国民自卫军终因缺乏坚强领导,无精足军械粮秣和着实援助,孤军苦战,又遭日伪军包剿镇压,月底失败。8月21日 日本关东军蒙疆兵团启经黑风口下坝,入侵万全、张家口等地。28年(1939年)
5月 盟立师范学校在县城皇城街建立。
夏, 驻守野狐岭日军独立第二混编旅团开始构筑黑风口两侧野战工事。民工全由抗日根据地及张北、怀安、万全等地抓来。
30年(1941年)
5月1日 北平日本驻华大使馆调查,张北城内居住日本侨民476户,957人;朝鲜侨民13户,35人。
夏, 德化蒙古中学在张北城南门外成立。
31年(1942年)
春, 中共平北四十团团长钟辉琨率平北支队骑兵一部,袭击二台警察署。伪警人员仓惶逃跑。焚警察署。
32年(1943年)
6月27日 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主席德穆楚克栋鲁普视察张北。
9月16日 中共平北游击支队长刘开锡率第二大队夜袭大囫囵日伪据点,激战一个多小时,俘敌巡官以下30多人,缴获步枪30余支,机枪1挺,战马40多匹。

冬 中共龙崇赤联合县第八区区委书记李治安等到张北县老虎沟、色代沟一带开展工作,发展小东沟农民毛明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张北县第一位共产党员。
33年(1944年)
5月, 中共小东沟支部建立,这是张北县第一个中共基层组织。
6月, 二区4乡划归尚义县。
冬,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首次领导二道坝农民开展清算地主(段文昌)的斗争。34年(1945年)
8月14日, 晚,苏蒙联军解放张北城。16日张北县抗日民主政府接管政权。
8月19日 苏蒙联军与狼窝沟坝头一线日军激战,22日日军败遁,张北全境解放。
10月 县城召开千人大会,宣判伪张北镇长张耀东、警察署长袁寿鹏死刑,立决。减租减息,增加工资斗争在全县展开。
11月8日 匪首金万魁策划制造的“班青村惨案”发生。
11月 苏蒙联军撤走。

35年(1946年)
6月 中共张北县委员会(以下简称县委)召开区委书记以上干部参加的土改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5月4日发布的《关于反奸清算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7月大部地区开展土改运动。
9月29日 匪首张志恩纠集4股土匪,利用单晶河区公安员侯德连等叛徒作内应,偷袭单晶河区政府。打死区农会主任苑振武等6人,造成“单晶河惨案”。崇礼、赤城山区坚持游击斗争。地主大肆向农民反攻倒算,150多名村干部被杀。中共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10月8日 国民党军队傅作义部重兵攻占张北城。
36年(1947年)
2月中共张(北)宝(源)联合县委成立。
4月18日 县大队攻克大囫囵镇。
12月 县委举办两期土改工作训练班,培训农民积极分子350人,初步解决了土改干部少、水平低等问题。37年1月6日,土改工作队深入解放区进行土改。至3月6日完成土改105村,仍在进行的28村。
37年(1948年)
12月15日 张北县境解放。至此国民党张北县政权彻底崩溃。
38年(1949年)
1月 中共察哈尔省察北地委、察北专署及张北县委、政府机关迁入张北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