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ounterpoint发布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 AP-SoC 市场份额报告!其中苹果自研芯片的市场份额竟然超过高通,这与其在国内市场败退的场景截然相反!

近年来,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AP-SoC)市场格局持续动荡,联发科、高通、苹果等头部玩家的份额此消彼长,而中国厂商紫光展锐与海思的复苏迹象也引发关注。基于2023年Q2至2024年Q4的季度数据,我们得以窥见技术迭代、市场策略与地缘政治如何深刻影响这一领域的竞争态势。
联发科:中端市场“守擂者”与制程红利的收割者
联发科是过去两年最稳定的赢家,市场份额始终稳居30%以上,并在2024年Q1达到41%的峰值。这一表现得益于其在中端市场的精准定位:天玑系列通过“高性能+低功耗+5G集成”的组合,满足了新兴市场对性价比机型的庞大需求。此外,联发科在台积电4nm/5nm制程上的大规模投片,使其在产能和成本上占据优势,尤其在2024年Q1高通转向三星3nm制程遭遇良率问题时,联发科进一步抢占了市场份额。
苹果:周期性波动背后的“生态霸权”
苹果的份额呈现典型的“脉冲式”特征,每年Q4(新iPhone发布季)均显著回升(如2024年Q4升至23%)。这印证了苹果依靠封闭生态和A系列芯片的独家性能优势,牢牢掌控高端市场。然而,其份额在非发布季的持续下滑(如2024年Q1跌至13%)也暴露了隐忧:过于依赖单一产品线,且缺乏中低端机型支撑,使其在安卓阵营的“机海战术”下难以持续扩张。
虽然苹果在中国市场份额呈现下滑趋势,但其自研芯片的市场份额仍然持续上升。
高通:高端失守与中端“腹背受敌”
高通的份额从2023年Q2的29%逐步下滑至2024年Q4的21%,核心原因在于两大战场的同时受挫:
旗舰市场:骁龙8系列虽仍被多数安卓旗舰采用,但苹果A系列与联发科天玑9000系列的竞争挤压了其溢价空间;中端市场:高通7系列芯片成本偏高,难以抗衡联发科天玑8000/7000系列的性价比攻势。此外,高通过度依赖三星代工的策略导致其3nm芯片量产进度落后,进一步削弱了竞争力。中国厂商:紫光展锐的“韧性”与海思的“破冰”
紫光展锐份额在9%-15%间波动,虽未突破但展现了抗压能力。其增长主要来自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型需求,Tiger系列芯片凭借低价和本土化服务成为传音等厂商的合作伙伴。

海思(华为)则从“归零”状态逐步恢复,2024年Q3达到4%。这背后是华为通过自研+国产供应链替代的艰难突围——麒麟芯片虽依赖中芯国际14nm工艺,但已能支撑中端机型(如Nova系列),标志着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在极端制裁下的阶段性突破。
三星与“其他”:边缘化与长尾困境
三星份额长期低于6%,且持续下滑至4%,反映出Exynos芯片的尴尬处境:性能与能效落后于高通/联发科,导致三星手机反而大量采购骁龙芯片,形成“自家产品不用自家芯”的悖论。“其他”厂商合计份额始终为1%,表明小企业在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大的AP-SoC市场几无生存空间,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