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养花这些年,最怕的不是养不活,而是被“网上的夸夸团”带了节奏。当年有多火的花,现在看着就有多心塞。不是造型越来越难看,就是根本不适合养在家里,最后落得一个“丢也不是、留也嫌丑”的尴尬局面。

最早火的时候,吊竹梅那叫一个美,紫红色的叶子闪着金属光泽,一串串垂下来拍照是真的好看。那会儿平台上一搜“吊竹梅养护”,全是夸它皮实好养、颜值高的。

但真养起来才发现,吊竹梅长得太快了,几天不修就像疯了一样往外蔓,枝条细细长长,全是“腿”,底部叶子一掉,整个造型就塌了。等到夏天一热,它还容易徒长,枝条打蔫,丑得像晒蔫的菜梗。
更扎心的是,它一旦爆盆还不舍得剪,结果整阳台都是它。修剪吧,还不太好剪,剪短了恢复慢,不剪就乱成堆,真是养一次就不想养第二次。

昙花一现这个词让很多人对它充满幻想,尤其是多头昙花,说什么能年年开、花朵大、香味浓,甚至还说它夜里开花特别有意境。听着很有吸引力,结果一买回家,全是刺,全是灰绿色的肥厚叶片,丑得一言难尽。

平时几乎没啥观赏性,堆在阳台一个角落,像一摞废叶片。养上一年半载都不开花,就连家里人都忍不住问:“这玩意你还不扔啊?”关键是它还占地方,盆大又沉,不想养还不好搬动。
哪怕真开了一两次花,也就几个小时就谢了,拍照都来不及,更别提什么“香味扑鼻”。真的是“被名字骗了”的典型代表。

彩叶草在短视频和电商图上,总是一副“斑斓多彩”的样子,红的、紫的、绿色混在一起,层次感十足。很多人以为养一盆放客厅,能提亮整个空间,结果种下去一个月,发现它变成了大叶片绿植,颜色褪得七七八八,只剩下一脸“油亮”的绿。

它的叶片容易老化,颜色维持不了太久,不是晒褪色就是水一多黄叶烂根。想要它保持那种“多彩”的状态,光照、温度、肥料都要卡得很精准,不然就会变成一盆“土味绿草”。
而且它开花后反而拉低颜值,像一根歪歪斜斜的穗子顶在头上,花不成花,草不成草,剪也不是,不剪更难看。很多花友养了半年后就放弃,真的是看图下单、现实后悔。

芦荟也曾经是火遍全网的网红花,尤其是什么“芦荟凝胶自制护肤品”,听起来太实用了。一盆能养好多年,出事还能掐一片抹脸抹手,买回去感觉自己就是健康达人。

但现实是,大多数人根本不会去掐它叶子用,一是怕疼,二是切出来那玩意味道不太妙。剩下的就是它在角落里年年长大,越长越粗、越长越丑,盆都撑变形了,根系四处乱钻,看起来像哪种“野味”植物。
而且一不留神它就爆崽,长出十几二十棵小苗,挤得大苗也没精神,整盆像个“沙漠绿军团”,真不适合观赏。

最开始对文竹的好感,几乎都来自它那种“温柔、安静、书香气”的形象,柔柔的枝条,纤细的羽叶,真的是让人一眼就爱上。但养了以后才知道,它就是个“娇气包”。

一晒黄,一干死,一碰掉叶,一挪地方掉光。明明室内通风还行,它照样黄得不行。尤其是它那种“看起来还活着,其实早就死了”的状态,最气人。
更别说它生长太快,一长高就开始“秃脚”,底下全是空的,上面还顶着一撮绿,怎么看怎么像快秃的中年大叔。剪吧舍不得,不剪又难看。到最后你会发现,文竹只适合出现在摄影棚或者卖花的图片里,不适合出现在普通人家里。

总结一下,那些当初看图种草、看评论跟风的花,真的不一定适合长期养。而那些曾经红极一时的植物,之所以最后“变丑”,也不全是它们的错,有时候,是我们对美的期待太理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