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钱草这东西,说起来是养花人的“入门花”,便宜、好养、随便插一截就能活。六年前,我在花市上花了五块钱买了一盆,巴掌大的一点点,回家放在阳台上,一周浇两次水,看着它一天天往外冒新叶子,心情特别平静。那会儿还想着,这盆草象征着圆圆满满、旺旺家宅,真是个好兆头。

可谁知道,这东西养着养着,就越来越不省心。从岁月静好到不堪重负,这中间的转变,比我换工作还快。直到前几天,我终于下狠心把它整盆拔了,倒掉的时候,盆底都长满了又黑又臭的烂根,一股泥腥味冲出来,真是心里一阵烦闷。

很多人说铜钱草喜水、喜光、长得快,养起来像野草一样疯长。确实刚开始是这样,但等你养到第三年、第四年,它的毛病就全冒出来了。

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叶子黄得快。几乎每天都有黄叶在掉,刚开始我还挨个摘掉,想着这是不是缺肥、是不是光不够,但调整了半天,该黄的还是黄。有时候一晚上过去,盆面上一片枯叶,像秋天落叶似的,搞得人烦躁得很。
我后来才发现,这种草的叶子生命周期本身就短,长得快死得也快。而且它叶柄长得细细长长的,一旦底下叶子枯掉,整盆就变得空荡荡的,光秃秃的茎枝像乱七八糟的电线一样,看着一点美感也没有。哪怕你剪掉重养,新叶出来也是一样的节奏,循环往复,越养越累。

很多人喜欢铜钱草,是觉得它“旺”,叶子一层层铺着,像小伞一样。确实刚栽种那一年,它确实长得匀称又整齐,像一盆绿油油的迷你草坪,放在书桌边,干净又清爽。但等它生长速度快起来以后,问题就全来了。

它的枝条会疯狂往外爬,一点也不管边界,有时候长出好几根特别长的匍匐茎,伸到盆沿外面去,甚至还搭到隔壁的花盆上,整个就像一团没人打理的藤草。你修吧,修完不到一周又长回来;你不修,它就整个变成一个草团乱麻,完全失控。

这几年我试过分盆、换土、重剪,也试过掐掉顶部让它分支整形,但都治标不治本。只要气温一高,它就像开了挂一样长,到了四五月份几乎是每天都在变样。养得久了,你就会觉得它不是你养的植物,而是它在反客为主地占据你的阳台。

铜钱草是水培、土培都能活的植物,但无论哪种方式,只要通风不好、湿度大,它的根就特别容易烂。我原来图方便,用的塑料小花盆,时间长了底部积水,结果有一年春天,整个根部发黑发臭,那股味道真的是开窗都散不掉。
你翻盆的时候会看到,那些烂掉的根系已经完全断了营养通路,地上叶子还绿着,底下已经烂得一塌糊涂了。更可气的是,铜钱草的烂根还特别容易连带整个盆土变质,换土都救不回来,最终只能整盆丢弃。

我试过把它栽在陶盆里,提升透气性,也试过加珍珠岩、椰糠让土更松,刚开始有效,但养到第三个月后问题又来了。铜钱草天生就是那种“怕闷”的植物,一旦盆底湿度大,空气流通不好,根系烂掉的速度非常快。
从第一盆铜钱草算起,我断断续续养了六年。每年春天都满怀希望地修剪重生,想看看能不能养出一盆真正的“爆盆绿伞”,但到头来几乎每年都是失望收场。黄叶、乱长、烂根,一茬一茬地重复着,我的耐心也被它消耗得差不多了。

当初是觉得它象征着富贵和旺盛,结果越养越觉得是一种负担。现在阳台上虽然少了一盆绿意,但多了一份清爽。那些一直想养铜钱草的朋友,不妨考虑清楚:它确实好养,但“好养”的代价,是你得为它不断收拾残局,修修剪剪、清清烂根,每一步都离不开你。
有时候,植物养得舒服,也得讲究一个“干净利落”。铜钱草,确实不太适合长期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