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对洪学智将军来说是个大变样的一年,由于某些特别的事儿,他挨了冤枉批评,没办法只能放下军中的担子,回家养身体。到了第二年,党中央又想起了他,让他去吉林省政府管事,主要负责农用机械的制造。那段时间,老将军心里头可没少受憋屈。
一到吉林,洪学智就懵了,这儿他谁也不认识。接待他的是个处长,那人一脸的不乐意,从头到尾绷着脸,说话也带刺,显得特别高傲。要是搁以前,洪将军指定得心里不痛快,但现在情况不同,他得看人家脸色,只好忍着点。办完报到手续,处长领他到了一间破仓库,里面就摆着几件简陋的家具,还有两个灯泡,这儿以后就是他的住处了。
洪学智不停道谢,可处长压根没搭理,直接扭头就走,真是太没礼貌了。洪学智自己笑了笑,摇摇头,走到床边坐下,看了看周围这仓库,心里真是啥滋味都有。到了第二天,他又跟着处长去省政府,没想到撞见了老朋友周光,他现在可是副省长了,正好管着农业这块,成了洪学智的直接领导。
说起往事,周光以前其实是洪将军的手下。那时候,周光在红军第10师做民运工作,负责土地改革。可就在那时候,传出他私自放走土豪劣绅的风声。上级领导就让军政治部主任洪将军去查个水落石出。洪学智一到红10师,师政治部的人说事儿都查清楚了,证据也摆在那儿,周光确实犯了大错,得严惩不贷。但洪将军可不跟着别人乱说,他觉得这事不对劲儿,所以就全推翻,从头开始查。
最后查明,周光其实被错怪了,他一直是个好样的,从没做过对不起党的事。洪立刻把这事向上级反映,帮周光洗清了冤屈,周光对此非常感激,总想找机会回报洪。现在洪遇到困难了,周光当然不会坐视不管。听说有领导故意给洪学智小鞋穿,周光立刻毫不客气地批评了那位领导,说他有眼无珠,好坏不分,还命令他立刻给洪学智换间条件好的宿舍,并且自己掏钱给洪学智添置了些生活用品。
那时候日子真难,全国粮食都不够吃,大家都得省着点儿,洪学智家的俩孩子老饿肚子,哭得撕心裂肺的。他看着心里头那个难受啊,可也没辙。正哄着孩子呢,突然有个人来家里了。洪学智瞅着这人挺眼熟,就是想不起来叫啥。那人挺爽快,直接说:“洪司令,我是任荣!”任荣以前在东野当过师干部,跟洪学智是一个战线的,抗美援朝那会儿,俩人还在总司令部一起干过,关系铁得很。后来朝鲜那边稳定了,任荣就被调回国内,在吉林那边当高干。他一听老首长被派到吉林来了,立马就过来瞧瞧。洪学智家里也没啥好东西招待,就给任荣倒了杯热水。
他俩坐在一起,聊着聊着就过了两个多小时。任荣看看时间,想到下午还有个会要开,不能继续待下去了,就站起身来道别。走的时候,他顺便往洪学智家的厨房瞄了一眼,发现灶台上干干净净,菜篮子里也是空空如也,小孩还在旁边不停地哭闹。他心里大概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下午开完会后,任荣从自己津贴里拿出一部分钱,让秘书去买点粗粮、白菜和土豆,然后给老首长送过去应急。这样一来,也算是帮洪学智解了燃眉之急。
动乱平息后,洪学智总算是回到了部队,挑起了国防科研的大梁。到了1980年,他又坐上了总后勤部的头把交椅。他瞅准了现代战争的门道,对后勤补给动了大手术,确保部队啥时候需要物资,都能立马跟上,全天都能打仗。到了1988年,他又一次参加了授衔,再次戴上了上将的肩章,成了解放军新一代领导里的顶梁柱。
1990年,洪学智不再在部队里工作,转而去政协上班。在那段时间,他全心全意地维护大家的团结,还加强了两岸三地之间的联系和交流,积极推动香港和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到了90年代末,这位老前辈光荣退休了。他的晚年生活非常简单,不怎么出门。2006年,洪学智因为生了重病,治疗也没能挽回他的生命,去世时享年94岁。
洪学智将军真是个了不起的革命英雄,他文武双全,既能亲自上战场带兵打仗,面对面和敌人较量,又能把后勤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给前线部队提供有力保障。特别让人佩服的是,他特别有韧性,就算碰到不公平的事,也从没泄过气,总是保持乐观的心态,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事,为国家默默付出。后来回到中央,他又根据形势推进军队改革,让解放军跟上时代步伐,大步走进现代化。他的这些贡献,我们得一直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