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报191:郑广银评选为中国经营大师,我的推荐文章获奖(2)

花木花木 2024-11-07 04:54:50

郑广银还认为,要向决策要效益,必须做深入的市场分析,准确地把握市场走势。

1994年1月,该厂的12吨75D有光人造丝产品库存36个月仍销不出去,销售人员急了眼,主张降价。可郑广银分析后认为,这是市场需求不旺造成的,降价也没有用。而且75D是全国独家产品,这个市场别人抢不了,不如再等一等。6个月后75D产品竟然成了抢手货。郑广银的这一决策,为企业多创效益12万元。

1994年10月,处于销售淡季的无光丝价格一跌再跌。而保定化纤厂由于没有降价,到11月份库存的120D无光丝达到1500吨,是正常库存的3倍,连库房都开始告急。经销处的同志更是焦急万分,提出要降价销售。可郑广银却非常平静。他对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由于国内外丝绸厂家都准备来年大干一场,无光丝市场将提前起动,而降价抛售只能起到延缓市场起动的作用。他坚定地对经销处的同志说:“仓库放不下了,我就腾食堂!”进入12月,价格仍在41500元左右徘徊,人们还担心,市场会不会仍象往年一样到3月才会起动,那可就受不了。可一进1995年,销售立即转旺,连往常要到3月之后才寻购的外国客商也接连打来电话。无光丝价格一路上扬,44000元、46000元,外贸达到48000元,到 2月份库存的120D无光丝全部销售一空,总体算起来多创效益300万元。仅1月份就实现利税2168.5万元,同比增长84%。

有人把上工程购设备,当作自己玩花活捞实惠的良机,可郑广银却把它看作施展自己的谈判技巧,向决策要效益的舞台。

老厂改造工程需引进的连续纺丝机价值一两千万美元,谈判中松点儿紧点儿就能差出个大数。郑广银决定利用外商们都想打开中国市场的心理,让他们在相互竞争中降低售价。

1994年4月,他将国际上生产此类设备的3个国家的4个公司,都请到了保定,在三星级的燕赵大酒店和那些国外的谈判高手,玩起了谈判“游戏”。他搞了个封闭式谈判,只让客人竞争,不让客人“串连”。由于是分头洽谈,信封报价,除了他心里亮堂, 别人都摸不着底细。老外们急得团团转,直跟工作人员发牢骚。郑广银还嫌火候不够,又搞了个“最后报价机会”,使售价越报越低。那家当初曾扬言专利设备说什么也不卖的公司,也不得不降低报价40%,最终以这一价格与保定化纤厂成交。

外商按惯例提出收80万美元的专利费,郑广银说:“你们的设备安装在我们保定化纤厂,就等于在整个中国做了广告,广告费怎么算?”最后专利费不了了之。外商不提条件了,郑广银提出了条件,再配上两年用的配件。外商同意后,连称“郑老板真厉害!”

由于郑广银在引进设备的谈判中连连告捷,该厂在完成设备引进后节约用汇达1000多万美元,占到引进设备概算的三分之一。

对于如何才能向决策要效益,郑广银认为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必须强调,那就是要有企业家的胆略。

保定化纤厂历年来都是集中停车检修,可当郑广银判断1993 年将是人造丝销售的火爆年头之后,就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大胆提出在1993年实行有计划的不停车检修。有人担心这样做设备会出现意外故障,可实践结果却是设备运转完全正常,不但节省了523万元的检修费用,而且增产人造丝1715吨,多创利税1000万元。

在老厂易地技术改造工程的工期问题上也能突出体现郑广银的企业家的胆识。他算了一笔帐:如果能提前竣工一天,就可以少交贷款利息10万,多创利润20万,这对资金紧张的企业是多么大的诱惑!郑广银又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策——老厂技改搞“三边”工程,力争提前10个月竣工。

有人担心搞“边设计、边土建、边安装”风险太大,万一出点事不好交待。可郑广银说:“国内的不少化纤企业是我们援建的,不少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我们输送的,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实力。而且干工作不是为了保乌纱帽,有风险的决策才能出效益,有了百分之百的把握,还用得着厂长来决策吗?”

当然,风险决策绝不等于蛮干,郑广银经过大量调查制订出了详细而又可行的工程进度表。目前,工程施工正在按计划紧张地进行。

作为带头人,他向感情要效益。

作为公司8000多名员工的带头人,如何将自己的意志变为大家的行动?郑广银的做法是,处处关心职工,事事相信职工,一切依靠职工。凭借自己与职工水乳交融的感情,激发职工的热情与干劲。他,还要向感情要效益。

郑广银发现职工休息室存在脏、乱、差的问题,便在全厂开展了“建小家”活动,组织职工自己动手,建起500多个“职工小家”。这些“小家”不仅整洁干净,还配有桌椅,有的还配上沙发,种花养鱼。职工休息时可体味到“家”的温馨。

他还把改善职工福利生活条件列入厂长工作日程,想方设法为职工办实事,近两年,企业共筹资4000余万元,用于职工宿舍建设。目前已有千余名职工喜迁新居,有2000户职工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居住条件。企业还投资130万元,建起新幼儿园,彻底改变了用车库作为幼儿园校舍的局面,使该园成为省内一类园所。为改善职工医疗条件,企业先后投资150万元,购置了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为使职工集中就餐更加卫生、舒适,企业投资50万元对职工食堂重新进行装修改造,并添置了不锈钢餐具、红外线消毒器等设施,使已有30多年历史的食堂面貌一新,可与大宾馆的餐厅相媲美。

除了关心职工生活,郑广银还把相信和依靠职工,作为自己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他提出的口号是:“业绩大家创,经验大家出,典型大家当”。为此,他在党委支持下制定并实行了党务活动、政治工作目标和生产经营、行政工作目标双向挂钩、双向考核、双向评比和双向奖惩的制度,调动了各级党组织“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积极性,使得广大党员在生产经营中的模范作用大为加强。

组织纪检干部直接参与经营则是郑广银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的一个创举。企业采购大宗的材料、设备、备件等,郑广银都组织纪检、物资供应和使用单位三方人员组成小组,由纪检委书记带队,对市场进行联合调查,不仅杜绝了可能出现的背后交易,加强了廉政建设,还为企业节约了大笔资金。1993年,企业在采购10000米电缆时,便通过采用这种方法,节约开支50万元。去年在订购24个碱站罐时,同样采取这种方法,节约开支60万元。

郑广银为了调动职工积极性,还处处尊重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1994年1月,郑广银在参加纺丝二分厂自己召开的现场管理现场会之后,深受启发,立即将这一经验在全厂推广,决定每月在一个分厂召开一次这样的现场会,检查生产现场的环境状况,设备保养情况、管理的规范程度、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等,并现场解决发现的问题,截止1995年3月,已召开了11次这样的现场会,大大提高了职工群众强化现场管理自觉性,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

郑广银深深懂得,要把自己的意志变为大家的行动,就必须处处率先垂范。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求别去做的,自己首先去做。

他当厂长后,发现厂内吸烟禁而不上,严重威胁着企业安全,便亲自制定了《厂内严禁吸烟的规定》,不仅车间不准吸烟,就是厂长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也照样不准吸烟。而且规定职工在厂内吸烟罚款三十,而厂领导则罚款三百。他自己就烟瘾很大,但为了带好这个头儿,硬是戒了烟。市长到厂里检查工作,习惯地掏出香烟,他也照样制止:“我们厂区已全方位禁烟。”市长只好笑着把烟收了起来。

他要职工关心企业,热爱企业,自己便把发展中国的人造丝工业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全身心都扑在工作上。

1993年8月,他在外国考察时,脊椎病犯了,双腿麻木,背部疼得睡不着觉。可他硬是坚持着考察完了所有项目。回国后病情恶化,经检查是脊椎血管畸形,压迫了神经,保定治不了只好到北京天坛医院治疗。医生为他做了危险性很大的剥离手术,命令他绝对卧床一个月,两个月以后才能出院。可他人在病床上,心却还在企业,仅两个星期就坐了起来,照样坚持安排厂里的工作。

职工们惦念着郑广银,都想到北京看看他。厂里看郑广银已脱离危险,便组织部分职工代表前去北京。给厂长带些什么东西呢?职工们最了解郑广银的心思,精心制造了一个小牌子,上面清清楚楚地写上了生产指标的完成情况,然后才写上全厂职工的心愿:“祝郑厂长早日康复。”

当职工代表来到医院,话还没说,就把小牌子举到郑广银面前时,他不由热泪盈眶。职工代表们走后,他更坐不住了,立即下床锻炼,第一天走100米;第二天走200米……手术后的第38天,他就办理了出院手续。回到保定,他仅半休了一个星期,就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在郑广银带领下,全厂职工团结奋战,三年迈出三大步,1992年利税达到7800万,1993年达到10068万元,1994年达到11351万元,保持了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称号。郑广户银也于1992年、1993年连续被河北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4年又被评为河北省杰出企业家。

1995年6月29日上午,王仲华到报社,送来《1994年中国经营大师评选活动及征文评选结果揭晓》的稿件,内容为郑广银被评为中国经营大师,我参评稿件获“获奖征文”荣誉。王仲华送来的稿件刊登于19995年7月3日《保定市报》,内容如下:

郑广银获’94中国经营大师称号

苑战国作品在评选中获征文奖

本报讯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1994——1995年度中国经营大师征文评选和经营大师评选近日揭晓。本报副总编苑战国撰写的《中国化纤工业的骄傲——记河北省杰出企业家、中国保定天鹅化纤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郑广银》被评为获奖征文;中国保定天鹅化纤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郑广银被评为’94中国经营大师。

6月22日至2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京举行’94中国经营大师颁奖仪式和经营大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讨会。郑广银赴京参加了会议。 谭全力 王仲华

王仲华还送来两本《中国第三产业》杂志,杂志刊登着《 ’94中国经营大师征文评选揭晓》及本人参评稿件。《 ’94中国经营大师征文评选揭晓》说:“1994 ~1995年度的来稿为292篇,采用发表53篇,从中评选出获奖征文12篇,优秀作品5篇,纪念奖7篇。”从中可以看出,评为“获奖征文”是3个等级中的最高等级。

后来,王仲华还我送来了获奖证书。

此稿经王仲华投送,还被《河北企业》杂志、《中国财经报》刊用。

1996年4月26日,宣传部发文通报表彰“宣传保定好新闻”获奖人员,我撰写的《中国化纤的骄傲》获1995年度及第三届宣传保定好新闻一等奖。

(照片原件由笔者本人保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