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网络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请知悉
长江和鄱阳湖近年来频频出现缺水问题,而三峡水库底部却堆积了约20亿吨泥沙。很多人疑惑:既然水库淤积这么严重,为什么不赶紧清理?其实,不是不想清,难道是现实条件真的不允许?

长江每年携带约4.6亿吨泥沙进入三峡库区,其中约60%会沉积在水库底部。这些泥沙主要来自上游的四川、云南等地,尤其是暴雨后,大量泥沙被冲刷进长江。三峡大坝建成后,水流变缓,泥沙自然沉降,时间一长就堆积成山。
当然,这时候有人就有人产生疑问,为什么不直接挖走?

首先就是技术难度大,三峡水库最深处超过300米,普通挖沙船根本够不到。即便用最先进的设备,也只能在浅水区作业,深水区的泥沙根本无法有效清理。
2018年曾尝试在奉节段清淤,结果挖出来的泥沙搅浑了江水,导致下游鱼类大量死亡,最后只能叫停。

然后就是成本太高了,按现在的技术,清理1吨泥沙的成本大约是15元,20亿吨就要300亿元。这笔钱够修好几条高速公路,但挖出来的泥沙质量差,连建筑商都不愿要——长江泥沙颗粒太细,根本没法用来盖楼修路。
其次就是生态风险大,水库底部的泥沙里含有大量微生物和重金属,如果大规模清淤,会搅动沉积物,污染下游水质。2015年重庆段曾试过小规模清淤,结果下游40公里内鱼群大量死亡,原因是水体溶解氧骤降60%。

虽然不能大规模清淤,但三峡水库有自己的排沙策略,比如利用蓄清排浑,汛期多放水冲沙,枯水期蓄清水发电。然后就是底部泄洪孔排沙,22个泄洪孔可以在洪水期把泥沙冲往下游,每年能排走约1亿吨。
另外在上游治理方面,四川、云南等地修建拦沙坝,减少进入长江的泥沙量。
而长江和鄱阳湖缺水,和三峡水库有关吗?

鄱阳湖近年来的低水位,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降雨减少)和长江上游来水减少。三峡水库虽然会影响下游流量,但并非主因。相反,三峡水库在旱季还能通过放水缓解下游缺水问题。
未来该如何变化很多人也开为未来开始担心,如今面临的情况,那在未来是不是会麻烦?
加强上游水土保持,减少泥沙来源才是根本,优化水库调度,科学放水,既发电又排沙。研发更环保的清淤技术,比如生态疏浚,减少对水体的破坏。

三峡水库的泥沙问题不是不想解决,而是现实条件限制太多。与其花巨资清淤,不如从源头减少泥沙进入长江。未来随着技术进步,或许能找到更经济的解决方案,但目前来看,维持现状仍是更稳妥的选择。
从自然的角度分析,长江和鄱阳湖缺水,以及三峡水库的淤泥,都是必然的事情,我们与自然进行斗争的时候,也要尊重自然的规则。也相信在国家的引导下,我们也不需要过分担忧。
读者朋友,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近20年来三峡水库泥沙淤积及其对库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