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曾有美国媒体声称,中国官员在中美网络安全对话中暗示对美国关键基础设施发动了网络攻击,还传出特朗普政府高官要对中方采取更多进攻性网络活动。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明确指出,这是颠倒黑白、与事实严重不符的虚假信息。
特朗普(资料图)
此前在“伏特台风”事件中,中方就多次拒绝美方毫无根据的无理指责,还向美方展示了中国网络安全机构的调查报告,有力证明这是美国情报机构对中国的栽赃抹黑。中国坚决反对美国利用网络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同时就美国政府授权国防部对外网络攻击、攻击中国关键基础设施以及美台网络军事合作等问题表达关切,要求美方负责,避免误判,并且会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身网络安全。美国这种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的无端指责,实际上是其霸权主义的体现,试图通过抹黑中国来掩盖自己在网络领域的不轨行为。
美国在贸易问题上,不仅针对中国,欧盟也深受其害。美国市场对欧盟出口企业至关重要,然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让欧盟的钢铁、汽车等产业出口量大幅下滑,企业成本增加、利润减少。例如,美国对欧盟加征20%关税后,德国汽车出口到美国的数量锐减,法国葡萄酒在美国市场也举步维艰,欧洲众多企业订单减少,失业率上升。欧盟此前为扭转经济危机,向特朗普提出豁免关税条件,却遭到无情拒绝。美国还要求欧盟国家购买价值3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本就受俄乌局势困扰、经济形势不佳的欧盟根本无力承受。
欧盟理事会(资料图)
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盟的态度逐渐发生转变。英国《镜报》报道显示,欧盟领导人越来越倾向于和中国达成贸易协议,而不是与特朗普结盟。中欧商务部门同意尽快启动关于电动汽车的磋商,欧盟委员会也透露,欧中已同意重新考虑价格承诺方案,以解决围绕中国电动汽车的争端。此前,欧盟在电动汽车领域对中国强征关税,如今这一转变体现了双方解决贸易争端、加强合作的意愿。从欧盟自身需求来看,其经济面临增长乏力、就业压力大等问题,和中国达成贸易协议,能够开拓新市场,增加贸易额,带动经济复苏;同时,与中国这样的大国加强合作,还能提升欧盟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然而,欧盟内部并非完全一致。部分出口导向型国家,如德国、荷兰等,和中国贸易往来频繁,对加强与中国合作持积极态度;但也有一些国家,像法国,在贸易问题上存在分歧。法国财长曾发表“防堵任何来自中国的产品涌入”等贸易保护主义言论。不过,目前欧盟内部支持与中国合作的声音占据上风。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在不断激化与中国、欧盟矛盾的同时,还试图拉拢欧洲盟友。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卡尔,就在卫星技术和移动电信领域做文章。在卫星技术领域,他宣称欧洲应警惕中国崛起带来的“威胁”,理由是欧洲监管机构对美国科技公司存在“偏见”,而这所谓的“偏见”,很大程度上源于特朗普政府曾威胁切断星链在乌克兰的服务,导致欧洲国家对“星链”技术心存担忧。在移动电信领域,卡尔向诺基亚和爱立信等欧洲电信公司施压,要求它们将更多制造业务转移到美国,免受关税打击,实则是逼迫欧洲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中美博弈的扩大以及欧盟态度的变化,反映出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处于深刻调整之中。美国的霸权行径不得人心,其关税政策和在各个领域的无理干涉,不仅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也让自己陷入经济困境。欧盟在权衡利弊后,逐渐寻求与中国加强合作,这是其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国际地位考虑做出的选择。未来,国际局势充满不确定性,但可以确定的是,合作共赢才是发展的主流。中国始终坚持维护自身利益,捍卫国际贸易秩序,愿与各方在平等、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推动全球经济朝着更加公平、自由、开放的方向发展 。而欧盟若想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与中国的合作无疑是一个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