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观新闻报道,近日,商务部官网更新信息显示,李成钢现已担任商务部党组副书记、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正部长级)兼副部长。当天稍早前,人社部网站发布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信息。其中,任命李成钢为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正部长级)兼副部长。
特朗普(资料图)
这一人事变动发生的时机极为微妙,正值中美“关税大战”进入新阶段。特朗普政府在贸易战中手段频出,先是威胁对中国商品征收最高达245%的关税,试图以这种“数字游戏”和高压手段压垮中方谈判意志;另一方面,又秘密游说七十多个国家,妄图禁止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建厂、转口、设点,将中国商品从全球供应链中剔除,以此孤立中国。然而,现实却给了特朗普政府沉重一击。欧洲松口,计划取消对中国电动车的惩罚性关税,连“最低价销售线”也可能放宽;韩国迅速派出高规格代表团赴华磋商自贸协定;日本和东南亚也重新评估与中国的投资依赖度。特朗普精心策划的“外部孤立”策略,还未真正实施便已走向崩溃。
贸易局势剑拔弩张之际,李成钢的走马上任蕴含着深远战略布局。外国媒体纷纷解读,这一任命折射出中方的两大关键态度。李成钢履历丰富,处事风格硬朗果决,未来一旦开启中美贸易谈判,他必将成为令美方不容小觑的谈判对手。
特朗普(资料图)
在WTO履职期间,他多次与美国正面交锋,面对美方施加的重重压力,始终坚守底线,全力捍卫中国利益,展现出卓越的谈判智慧与坚定立场。此次任命同样彰显出中国对美谈判的坚定原则。中国虽已着手筹备谈判相关事宜,但绝不是无底线求和。美国只有拿出足够诚意,做到尊重中国主权、停止恶意抹黑、派出对等谈判人员、秉持公平公正的贸易立场、重视并回应中国的安全关切,双方才有望在短期内重启正式谈判。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未来三个月内中美双方启动谈判的可能性较大,两个月内实现初步接触的概率更高,初期谈判目标可能聚焦于降低互相加征的“报复性关税”,降幅约91%。然而,未来关税是否能进一步下调,还取决于芬太尼等核心问题的进展。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国会正在酝酿立法,计划取消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这一动向无疑给中美贸易关系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也在考虑削减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幅度在50% - 60%,试图缓解紧张局势。
特朗普(资料图)
中国在这场贸易博弈中掌握着多张“王牌”。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手握全球85%的稀土精炼产能,通过实施出口管制,直接掐住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命脉。美国F-35战机制造、半导体等核心产业,都因稀土供应受限而面临危机。中国持续升级反制措施。扩大“不可靠实体清单”,对16家美企实施出口管制,切断其获取中国技术的渠道,精准打击美国关键企业。中国加快“去美元化”步伐,大规模抛售美债。这一操作让美国财政承压,融资成本水涨船高。中国还积极寻找新出路,与欧盟、东盟等地区深化合作,成功开拓替代美国市场的新通道。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18%,欧盟也有意降低中国电动汽车关税。
中美贸易博弈正处于关键节点,李成钢的履新是中国在这场棋局中的关键落子。中方早已做好应对一切状况的准备,以稳健的步伐、有力的举措应对美方的各种挑战。而美方高估自身实力、低估中方准备,在关税战中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特朗普试图通过极限施压和孤立中国来实现其“美梦”,注定无法得逞。未来,中美贸易关系走向何方,是在谈判桌上达成互利共赢的协议,还是继续在摩擦中前行,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将始终坚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国际贸易舞台上展现大国担当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