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存款十强地级市!苏州继续领跑,浙江入围四个

城市爱记录 2025-03-12 09:44:51

资料显示,地级市是中国行政区划中的一级,介于省级和县级之间,通常由若干个区、县或县级市组成。

一种观点认为,地级市的存款很难提升。

因为地级市的经济结构单一,依赖传统产业,缺乏高附加值行业,导致企业和居民收入增长有限。此外,金融资源集中在一线城市,地级市金融机构数量和服务能力相对不足。

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中国地级市存款十强依次为苏州市(54232.9亿元)、佛山市(29917.9亿元)、无锡市(28920.3亿元)、东莞市(28543.9亿元)、温州市(22718.5亿元)、南通市(21946.9亿元)、常州市(18982.3亿元)、金华市(17386.4亿元)、绍兴市(16952.6亿元)、嘉兴市(16093.2亿元)。

其中,苏州市以绝对优势稳居榜首,存款余额占十强总额的40.5%。温州的存款余额增速3.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总量仍居第五。浙江共有温州、金华、绍兴、嘉兴四市进入地级市前十强,体现了浙江省内均衡发展的特色。

苏州市作为全国地级市“领头羊”,庞大的存款规模得益于“双循环”战略下的外向型经济与内需市场双驱动。

2024年苏州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万亿元,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8%,带动企业利润留存和居民财富积累。

同时,苏州工业园区作为国家级金融开放试验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占全国12%,吸引外资银行分支机构超50家,形成“产业+金融”深度融合的生态。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苏州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数字经济创新高地,进一步巩固其资金集聚能力。

温州市虽增速平缓,但凭借民营经济活力和“温商网络”全球布局维持资金总量优势。

2024年温州民间投资占比达65%,居全国前列,鞋服、低压电器等传统产业通过品牌化升级拉动产值增长9%。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深化“普惠金融”模式,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2万亿元,占全省30%。

此外,海外温商年汇回资金超2000亿元,成为存款增长的重要补充。

《浙江省“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将温州定位为“民营经济金融创新中心”,推动其从“资本输出地”向“资金回流枢纽”转型。

浙江多地级市入围的深层原因在于“一县一业”的块状经济模式和共同富裕政策导向。

金华拥有义乌跨境电商、绍兴拥有柯桥纺织)、嘉兴拥有集成电路)、台州拥有汽车零部件等,浙江各大地级市依托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小城市、大产业”格局。

数据显示,2024年浙江县域经济GDP占全省67%,高于江苏和广东。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通过“山海协作”工程引导杭州、宁波资金向省内欠发达地区流动,例如嘉兴南湖基金小镇管理规模超1.8万亿元,定向投资浙西南基础设施项目,间接推高本地存款规模。

此外,浙江民营经济占比达71%,居民储蓄率长期高于全国平均3-5个百分点,进一步夯实资金基础。

其他地级市中,佛山市以8.7%的增速位列第二,家电、陶瓷产业数字化转型带动美的、格兰仕等龙头企业利润增长22%,同时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吸引港澳居民存款超千亿。

东莞市凭借电子信息制造业优势和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科创企业融资规模增长35%,推动存款余额逼近3万亿元。

无锡市则依托物联网产业集群和太湖湾科创带规划,2024年新增上市公司23家,直接融资占比提升至41%,加速资金沉淀。

相关文件中,《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强调资金要素向高效领域集中,苏州、佛山等制造业强市受益明显。

而浙江独特的“县域金融生态”模式,通过蚂蚁金服、网商银行等数字金融平台覆盖小微经济,形成“毛细血管式”的资金循环网络。

2 阅读:1246
评论列表
  • 2025-03-15 19:50

    苏锡常一直都在线,苏浙粤三强

城市爱记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