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前,真正想杀李世民的是李渊,李建成只是执行者吧?

啵啵乐乐 2025-04-21 10:13:32

李渊说实在的,我可是个疼爱孩子的父亲啊!他们三个兄弟互相不对付,我要是稍微心硬点,哪能搞成那个样子?

李建成和李元吉曾三次想要对李世民不利,但李渊每次都装作没看见,让人感觉他好像巴望着老二能被老大和老三给收拾掉。

头一回,老爹带着三个儿子出去打猎,李元吉动了歪脑筋,给李世民挑了匹野性难驯的马,打算来个“意外受惊”,让李世民稀里糊涂地送了命。可没想到,李世民骑马那是一绝,硬是把那匹烈马给驯得服服帖帖的。

李世民心里暗自窃喜,他对宇文士及讲道:“人的寿命长短啊,那都是老天爷定好的。有人妄图通过这种手段来害我,那纯粹是痴人说梦。”

李建成立马凑到李渊身边,添枝加叶地说:“老二那小子自称有老天保佑,说老天让他主宰天下,绝不会轻易丢掉性命。”

李渊一听,气不打一处来,立马把李世民喊过来,一顿数落:“你说你天命所归?天命是能随便求来的吗?你这么心急火燎的干啥呢?”

李世民心里头憋屈得很,他吵着要当面锣对面鼓地把事儿说清楚,可李渊愣是一点儿反应都没有,明摆着护着李建成和李元吉。

又一次,李建成邀请李世民去东宫吃饭,想在饭菜里动手脚。结果李世民吃后直接吐了好几大口血,多亏了李神通帮忙扶着,他才好不容易逃了出来。

碰到明摆着的杀人企图,李渊非但没深入追查,反倒只是训斥李建成说:你心里清楚老二酒量不行,干嘛还硬灌他?这次就算了,以后别再这样了!

棒子高高举起,但落下来时轻如鸿毛,更像是说李建成办事不力,而非真的怪他心狠手辣。说到底,就是觉得他太没用,这么点儿小事都能搞砸,还留下破绽,最后还得老爸出面给你收拾烂摊子。

第三次时,李元吉索性摊牌了,他直接向李渊提议要了李世民的命。这让李渊挺纠结:老二可是为咱家打下了江山,功劳大大的,但要说他谋反吧,证据又不那么确凿,要杀他,实在是师出无名啊。

李元吉翻了个白眼,说:“这还不清楚吗?打从拿下洛阳开始,他就忙着打理东都,拉拢人心,连皇上的命令都不听了。这不是想造反,是啥?还需要啥理由啊?”

李渊一句话也没说,光是一个劲儿地摇头,对李元吉的请求没有点头答应。

这三次事情,一次比一次闹得大。头一回,李渊有点像是被蒙在鼓里,他做的那些,顶多是帮着李建成、李元吉遮掩一下。到了第二回,李渊明明知道李建成干了杀人的勾当,却还想方设法替他开罪,这不难看出,他对李世民那叫一个冷淡,没心没肺的。再到第三回,虽说李渊拦下了李元吉,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他心里头已经有了杀念,就差那么一点点,找个理由说服自己了。

所以,大伙儿都觉得,李渊、李建成、李元吉这爷三个其实是一伙的,还有人琢磨,李建成和李元吉说不定就是李渊用来对付李世民的工具罢了。

但其实这个说法不太对劲。李渊基本上是站在李建成和李元吉那边的,这点没啥好争的。但他从没动过要杀李世民的心思,更不可能让李建成和李元吉在背后搞小动作。

哥仨这么一闹,最难受的当属李渊。他就像被两条绳子绑着,一边一个,扯得他生疼,心里头那叫一个煎熬。

李渊是大唐帝国的皇上,他的头一个角色就是得保住太子李建成的位置。他可不希望李世民来抢这个位子,搞得家里鸡犬不宁。他是绝对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的,毕竟内乱可不是闹着玩的。

史书上多次提到,李渊心里头觉得,这整个天下,其实是李世民一手拼下来的,因此他心里头想立李世民做太子。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李世民自己却主动说不干了。

这个说法真的不靠谱。李世民对大唐的建立,那绝对是功不可没,但说“天下全靠李世民一人打下”那就不对了。其实呢,李世民只是在北边战场上表现出色,而南边战场可全靠李靖一人撑着。那这样算来,我们能不能也说“天下其实是李靖打下的”呢?

说白了,不可能有别的可能。其实啊,不论南边还是北边,真正的老大都是李渊。李世民也好,李靖也罢,他们都只是李渊使唤的得力助手。

那时候,各地势力众多,为啥最后是李渊赢了?你要是好好瞅瞅《新唐书》和《旧唐书》,就能瞧出李渊可不简单,还有他那独一无二的身份背景,别人根本比不上。

咱们换个角度来讲,要是李世民真有那“一统江山”的本事,当初干嘛还要挖空心思把老爹也扯进来呢?他自己动手不就完了?咱们现在瞧见的这些事儿,其实都是李世民刻意给后人摆的迷魂阵罢了。

因此,李渊压根儿没想过要让李世民当太子,李建成嘛,不管是才能品德,还是出身地位,他都是大唐帝国里公认的皇位继承人。

换个说法来说,李渊还有另一个角色,那就是当爹的。他琢磨着怎么解决儿子们之间的争斗,同时还得保住他们的命和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其实啊,前面说的那三个事儿,真实性都挺让人琢磨不透的,特别是那个“晚上喝酒中毒”的事儿,史书上写得模棱两可,谁也弄不明白到底咋回事,不过那写法好像是在说“这事儿是李建成搞的鬼”。

但说实话,谁都能瞧明白,李建成咋可能在自己地盘动刀子?更别提当时李神通还在旁边呢。就算他真有这个念头,李世民能那么傻就往里跳?他俩都那地步了,水火不容的,李世民咋还毫无防备地喝了那杯毒酒?要是李建成真这么狠,咋还让李世民给跑了?这计谋也太笨了点儿吧?

说白了,李渊和李建成的目标是一样的,那就是要搞定秦王集团,不过他们有个底线,就是不能动李世民一根汗毛。李元吉对李建成的这个态度有点意见,他直接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兄弟三人的关系像螺旋一样越拧越紧,矛盾不断升级,这时李渊满脑子都在琢磨怎么找个折中的法子,好让大家都满意,其中他就琢磨出了“分陕而治”这一招。这法子听起来不咋地,但却实实在在把李渊的心思给兜底了:他压根儿不考虑以后可能会出啥大乱子,眼下就盼着兄弟们能别掐架,和平共处就行。

这不就是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的典型表现嘛?被惹急了,就失去了理智。

说实话,要是李渊能狠下心来,那“玄武门之变”这种悲剧根本就不会发生。例如,他可以直接把李世民的所有权力都收回,就留个秦王的空头衔给他,再找人把他看住。对秦王府的人,该杀的杀,该关的关,该收编的收编,这样一来,李世民不就成了孤家寡人了嘛。

但要是李渊真这么做了,他可得承受不少痛苦。他会被人说成是“冷血无情”,而且要是李世民因此想不开,做了傻事,那他这辈子都得活在愧疚里,成为心里永远的痛。

李渊在“皇上”和“老爸”这两个身份间挣扎,结果搞得自己没了主意,让情况变得越来越糟。

按李元吉那话的意思,要是李渊真打算对李世民下手,他还用得着找啥借口嘛?一个藩王的势力盖过了储君,甚至还威胁到了皇上,这理由难道还不够充分?

真让人遗憾,不管是李渊还是李建成,都自信过头,而且做事犹豫不决,压根就没搞明白李世民的底线在哪。结果呢,被那场“玄武门之变”给打了个毫无防备。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