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9年以来的法国版图变迁:短暂的荣辱过后,一切又回归战前

由版图说历史 2024-08-08 14:33:39

1774年,路易十五去世,路易十六继承王位。1775年,英属北美十三块殖民地爆发了独立战争。因为法国与英国有仇,所以法国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恶心英国的机会。

因此,路易十六果断将法国拉入到北美独立战争当中去,不但援助了美国90%的弹药,还派出数千名远征军和一支海军舰队亲自下场参战。英国的那些手下败将如西班牙、荷兰也纷纷参与其中,帮助美国。

1783年,随着《巴黎和约》的签订,美国独立获得了英国的承认。可以说,法国是美国能够独立的头号功臣,可法国的国际地位是提高了,收获却甚少。法国在战争中投入的军费开支过大,而且大部分钱都是路易十六借的。所以,战后的法国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1786年法国财政已濒临崩溃,无法挽回。

旧制度时代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财政危机,加上自然灾害、饥荒的出现,法国王室和政府逐渐失去了民众的信任,人们的情绪日益激进。最终,1789年,三级会议召开,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累积的所有矛盾像火山喷发一样迅速迸发出来。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与法国在北美独立战争中投入过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法国大革命引发了欧洲各国君主的恐慌,他们害怕革命蔓延到国外,于是以奥地利、普鲁士为首的干涉军侵入法国。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在取得瓦尔密大捷之后,法国准备输出革命,转守为攻,并于年底占领奥属尼德兰的比利时。

然而,接下来的举动进一步激化了事态。1793年初,法国当政的“雅各宾派”以叛国罪处死路易十六,让英国感受到了威胁。于是,英国与荷兰也加入反法同盟序列。

从这时起直到1815年止,法国陷入了长达25年的接连不断的对外战争,这也极大地改变了法国的版图。在“天然边境”理论即由比利牛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汝拉山脉和莱茵河构成的法国“天然边境”指导下,法国进行了有史来最大的一次对外扩张,版图大为扩展。

1791年,法国收回教皇国的飞地阿维尼翁和孔塔-弗内森;

1792年,吞并撒丁王国的萨伏依;

1793年,并入神圣罗马帝国被法国包围的萨阿尔韦尔登、萨尔姆和蒙贝里亚尔三块飞地,瑞士同盟的巴塞尔主教区,撒丁王国的尼斯以及摩纳哥公国;

1795年,突破1789年的法国边境,兼并奥属尼德兰和从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列日主教区,并将其划分为几个省;

1797年,在打败奥地利与撒丁王国后,第一次反法同盟失败。拿破仑与奥地利签订了《坎波·福尔米奥条约》,奥地利承认法国对荷兰、莱茵河左岸和意大利北部的占领,奥地利则获得了威尼托作为补偿。1798年,莱茵河左岸以及瑞士同盟的牟罗兹、日内瓦正式并入法国版图。

至此,法国实现了几个世纪以来历代君王梦寐以求却不得的梦想,即所谓的“天然边境”。拿破仑甚至无比得意地宣称,“法国已经成功地建立了伟大的国家,它的领土疆界就是自然向它提供的疆界本身。”

除了版图大为扩展外,法国还迫使荷兰、瑞士、热那亚改成了“巴达维亚、海尔维第、利古里亚”等带有复古色彩的名字,使它们成为自己的附庸国,并在当地推行新制度改造。

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意大利的法军也没闲着,继续发动进攻。法军实际占领了原属撒丁王国的皮埃蒙特,将萨伏依家族赶回撒丁岛;他们还占领了托斯卡纳大公国。

1799年,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成为法国第一执政。由于奥俄联军又控制了北意大利的波河平原,拿破仑决定拿代表神圣罗马帝国权威的奥地利开刀,重点收拾它。1800年,拿破仑重新踏上征服意大利之路,在马伦哥之战中大败奥地利军队,挫败第二次反法同盟。

战后,拿破仑迫使奥地利于1801年签订《吕内维尔和约》,将在原撒丁王国的皮埃蒙特成立的下阿尔卑斯山共和国并入法国版图;他还将托斯卡纳大公国改名为埃特鲁利亚王国,授予前帕尔马大公的儿子路易,此地1808年并入法国;1802年,他还改组成立了意大利共和国;瑞士瓦莱被抽出成为独立国家。

1804年,拿破仑被法国人民选为皇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又称拿破仑帝国。

法兰西帝国建立后,拿破仑将意大利共和国改为意大利王国。1805年,由拿破仑兼任意大利王国国王,并由自己的女婿博阿尔内担任意大利总督。他还将巴达维亚改回荷兰,让自己的兄弟路易任国王。此外,利古里亚、帕尔马直接并入法国版图。

1805年,拿破仑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大败奥、俄联军,挫败第三次反法同盟。战后根据《普雷斯堡和约》,奥地利被迫向法国及盟国割让了大量领土。其中威尼托、伊斯特里亚和达尔马提亚并入法国的附庸国意大利王国。

1806年,在拿破仑的精心策划下,莱茵河东岸以巴伐利亚、符腾堡、巴登为首的16个邦国宣布脱离神圣罗马帝国,组建了附属于法国的“莱茵邦联”。同年,拿破仑逼迫神圣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弗朗茨二世退位,早已成为空壳的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灭亡。

拿破仑还赶走了倾向奥地利的那不勒斯王国国王,让自己的弟弟约瑟夫·波拿巴担任那不勒斯国王。

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闻听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后一病不起,面对如日中天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他在临死前令人取下挂在墙上的欧洲地图,“卷起来吧,今后10年不再需要它了”。

1806年10月,拿破仑率法军在耶拿会战中大败普鲁士军队,将萨克森等5个邦国纳入莱茵邦联。接着他攻陷了普鲁士首都柏林,普鲁士国王逃亡俄国。1807年,拿破仑又率军战胜了俄普联军,挫败第四次反法同盟。

战后根据《提尔西特和约》,普鲁士割让易北河以西的所有领土,成为莱茵邦联的一部分,其中一部分组成威斯特法利亚王国,由拿破仑的弟弟热罗姆·波拿巴统治;普鲁士吞并的一部分波兰领土组成华沙大公国,由拿破仑的盟友萨克森国王进行统治;但泽划为自由市。本来拿破仑可以完全吞并普鲁士,但是考虑到对俄国的制衡,还对其作了保留。

至此,法兰西帝国确立了在欧洲大陆的霸权。

但是英国一直挑唆着葡萄牙与法国对着干,于是拿破仑决定教训一下葡萄牙。事实上,拿破仑“醉翁之意不在酒”,于1808年趁机占领了自己忠实的小弟西班牙,将自己的哥哥约瑟夫·波拿巴扶上西班牙王位。这下西班牙人也不干了,反法游击战之火此起彼伏。直到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拿破仑都没有扑灭。

1809年,拿破仑在瓦拉格姆战役中击败奥军,挫败第五次反法同盟。战后根据《维也纳和约》,奥地利将伊利里亚割让给法国,与法国从意大利王国抽出的伊斯特里亚、达尔马提亚一起组成伊利里亚行省并入法国版图;同时奥地利瓜分波兰的领土并入华沙大公国。

同年,拿破仑还吞并了教宗国唯一的剩余领土,将其并入法国版图,除了西西里、撒丁王国外,意大利全部成为法国的势力范围。

1810年,拿破仑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英国的大陆封锁政策,吞并了不听话的荷兰和德意志西北部至吕贝克地区以及从瑞士分出的瓦莱共和国。1812年,拿破仑又将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亚并入帝国版图。

至此,法兰西帝国的版图和霸权达到了顶峰。

事实上,拿破仑时代的扩张使法国的版图已大大超过了1798年的“天然边境”框架。法国在意大利和奥地利拥有两三块很大的领土,还吞并了荷兰、德意志西北部、瑞士瓦莱。但是这些新获领土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后不得而复失。

1815年后,随着拿破仑帝国的覆灭,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二次复辟,维也纳会议召开,根据签订的《巴黎条约》,法国版图的边界又大致回到了1789年的状况。值得庆幸地是,法国作为战败国,它的领土并没有被分割。

1815手,波旁王朝复辟后,法国又先后经历了奥尔良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年,拿破仑帝国覆灭仅仅不到半个世纪,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建立起了法兰西第二帝国,他就是拿破仑三世。

拿破仑三世一心想恢复他大爷时期的荣光,重建法国的欧洲霸权,自然对于法国版图的扩张颇为上心。由于拿破仑三世在意大利统一过程中出过力,曾帮撒丁王国打败过奥地利,所以作为交换,1860年法国从撒丁王国手上重新获得了萨伏依和尼斯,公投以压倒性票数通过。至此,法国版图已基本上与今日一样。

可是,仅仅一个萨伏依和尼斯并不能满足拿破仑三世的胃口,他最想得到的是比利时与卢森堡。其实,1830年法国与英国支持比利时从荷兰独立,目的明显就是先将其分离出荷兰,后徐图之。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为了孤立奥地利,也曾向法国暗示可以承认它占领比利时。这下,拿破仑三世就更来劲了。

1866~1867年,拿破仑三世试图从普鲁士与奥地利的战争中获利,设想即使拿不下比利时,至少可以拿下卢森堡。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没有把卢森堡纳入北德意志联邦,拿破仑三世觉得有机可乘,打算以500万荷兰盾向其拥有者荷兰国王威廉三世买下卢森堡,威廉三世也同意了。结果被俾斯麦给搅黄了,卢森堡成为了中立国,1890年脱离荷兰王室独立。

志大才疏的拿破仑三世经不住俾斯麦的挑衅,1870年向普鲁士宣战,企图干涉德意志的统一。结果,战争变成一场灾难,法军惨败,拿破仑三世在色当被俘投降,德意志联军攻占巴黎,临时政府退往波尔多。

1871年,随着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临时政府与德国签订《法兰克福条约》,把阿尔萨斯-洛林即除贝尔福的阿尔萨斯地区与洛林的一部分地区割让给德国,并向德国赔偿50亿法郎战争赔款。从路易十四时代起,阿尔萨斯-洛林被法国吞并了整整190年,德国隐忍了长久终于等来了这一刻。

此后,法国版图的变化主要围绕着阿尔萨斯-洛林展开。1919年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后,根据《凡尔赛和约》,法国不仅收回阿尔萨斯-洛林,还获得了对萨尔地区煤矿的开采权。法国本想要萨尔的主权,但美国不同意。然而法国还是使萨尔地区成为了国联共管的特殊地区,15年之后投票决定其归属。

一战打掉了法国的一代精英,战后和平主义盛行,但忍辱负重的德国却时刻准备复仇。1939年发动了二战,与苏联瓜分完波兰之后矛头西进,直指法国。

1940年6月,法国战败,与德国签订停战协定。别说阿尔萨斯-洛林了,整个法国北部都被德国占领,只保留了由贝当政府出任总理的南部“自由区”,即维希法国。当然,戴高乐将军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坚决拒绝投降,依靠法国的殖民地持续对德作战。

投降后的法国贝当政府积极配合德国作战,为德国提供各种资源和便利。但是这仍然没有阻挡德国吞并的脚步,1942年底,德国伙同意大利一道攻占了法国南部。意大利不仅如愿以偿的收回了萨伏依和尼斯,还占领了普罗旺斯、多菲内等一部分地区。

1945年,经过数年的沦陷之后,德国战败,法国光复了所有国土,也收回了反复易主的阿尔萨斯-洛林,终于洗清二战之初的耻辱。

1946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成立。1947年,法国与意大利就边界问题进行谈判,从意大利手中获得了唐德等地。同年,法国还获得了德国的萨尔地区,但德国坚持认为这一地区属于德国。1957年,法国只好妥协,萨尔重归德国。1958年,戴高乐将军重新出山组阁,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直至今日。

至此,法国在经历了短暂的沦陷之后,它的版图几乎又恢复到了二战前的样子,本土最终定格在了55万平方公里,一切光荣与屈辱之后又归于从前的平静。

有什么问题或感想,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自然会有人解答。

备注:之所以采用绿字,是因为绿色有助于护眼

(本图文由天启元贞独立创作完成,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