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贺子珍去世,其后事令中央为难,邓小平:将其骨灰放一室

大大怪巨怪 2025-04-12 15:08:03

【前言:】

1984年那会儿,贺子珍因为生病走了,这事儿一传出来,好多老百姓都伤心得掉了眼泪。但说到怎么安排她的后事,上海市委心里没底,不敢随便做决定,只能上报给中央办公厅。中央办公厅也挺棘手的,没办法,只能去找邓小平拿主意。

邓小平深思许久后讲道:“贺子珍是我们党里的优秀成员,咱们中央的领导都该去送花圈,干脆就把她的骨灰安置在一个屋子里吧!”

有个屋子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里,专门用来安放我们中央领导同志的骨灰。邓小平说的一番话,基本上就确定了贺子珍葬礼该怎么举办。

【“对我最好的女人”】

1938年那会儿,29岁的贺子珍肚子里怀着娃,决定去苏联养身体。毛主席想留她,可贺子珍主意已定,谁劝都不行。除了贺子珍,毛岸英、毛岸青还有李敏也跟着一起去了苏联。

到了苏联那会儿,已经是10月份,天气开始变冷,满街的落叶都是黄黄的,铺得满地都是。贺子珍自然而然地摸了摸自己的肚皮,心里头忽然就热乎乎的。这个小家伙,是她和毛泽东的爱情结晶,也是让她在苏联坚持下去的最大力量。

过了四个月,贺子珍顺利生下了一个男娃,她给这宝贝取了名儿,叫柳瓦。毛岸英、毛岸青还有李敏,几个小家伙都围在婴儿床边,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熟睡中的小柳瓦,笑得嘴都合不拢了。他们一会儿轻轻摸摸小柳瓦那嫩乎乎的脸蛋儿,一会儿又小心翼翼地揉揉他那软绵绵的小手,简直是喜欢得不得了。

毛岸乐呵呵地讲:“嘿,我家小弟那模样,简直就是爸爸的翻版!”躺在病床上的贺子珍,嘴角也勾起了一抹安心的笑。她心里头暗暗想着,这个孩子,简直就是她全部的指望了。

小柳瓦的到来,真是给远在他国的贺子珍心里头添了不少暖和,也让她没那么想毛主席了。但好景不长,这样的日子没多久就没了。

小柳瓦因为适应不了苏联和国内那差别巨大的生活环境,吃的、喝的和习惯都完全不同,结果不小心得了流感。贺子珍急得满城找医院,但遗憾的是,尽管她拼尽全力,也没能挽回小柳瓦的生命。她只能无奈地看着怀里那个才六个月大的小家伙,一点点地离她而去。

贺子珍心里头遭受了重创,但这还没把她彻底击垮。小柳瓦走了以后,贺子珍一直沉浸在失子的痛苦里,成天躺在床上,眼泪流个不停。毛岸英和毛岸青两兄弟,在苏联时受过贺子珍不少关照,见她这样伤心欲绝,心里也难受得很。于是,他们主动接过了照顾李敏的活儿,好让贺子珍能轻松点儿。

毛岸英看贺子珍太过伤心,就安慰她说:“贺妈妈,小弟弟走了这事儿已经过去了,你得好好照顾自己啊,你还有我们,还有妹妹呢。你得打起精神来!”毛岸英这么一说,贺子珍心里好受多了,她擦掉眼泪,轻轻摸了摸毛岸英的脸,点头说道:“有你们在,我真是太高兴了。我不该老想着伤心事,你们还需要我呢,我不能垮掉!”

有了毛岸英两兄弟和李敏的陪伴,贺子珍的心情一点点好转,慢慢从难过中走了出来。但没想到,一封从远方寄来的信,却让贺子珍刚刚好转的心情,又一次跌入了谷底。

在苏联养病的日子里,贺子珍和毛泽东还是常通过书信保持联系。信里头话虽不多,但那份深深的惦记还是能感受得到。毛主席不止一次想让贺子珍带着孩子回来,可贺子珍性格倔强,就是不肯回,这让毛主席也挺没办法的。

可能长时间的相隔让两人的情分渐渐变淡,又或者是贺子珍那股不服输的性子,早就在两人之间悄悄种下了分开的因。某天,贺子珍和平常一样,走进了读报室。里头还是那样安静,学员们一个个都全神贯注,耳朵竖着听台上读报员用沉稳的声音,播报着最新的资讯。

贺子珍听得入了迷,但接下来的一则消息直接把她惊到了。读报员慢慢悠悠地念着:“塔斯社的记者跑去延安采访了毛泽东,两人在窑洞里聊了好长时间。等话说完了,天都黑了,毛泽东和他老婆一块儿出来送记者走呢。”

这消息简直像天上打了个响雷,把贺子珍震得半天回不过神。读报员一字一句把报纸上的内容念完,贺子珍还是懵懵懂懂的,像是没听进去一样。她扶着墙,摇摇晃晃地从读报室走出来,两条腿软得像面条,不停地打颤。这时候,她开始心里犯嘀咕,后悔自己当初为啥要那么倔,非得留在苏联,和毛泽东分开。

贺子珍心里别提多后悔了,可后悔也来不及了,刚有点缓和的失去孩子的痛苦又偷偷钻了出来。从那以后,贺子珍的精神就大不如前,经常一个人坐在窗边,啥话也不说,就那么闷着。

之后,周恩来在苏联养病期间,去探望了贺子珍。贺子珍写了封信给毛泽东,想让周恩来顺道捎回去。

毛主席读罢来信,平静地提起笔回复说:“信已安全抵达我手,我这边啥都好着呢。盼你专心向学,努力在政治道路上大步向前,往后咱们可就是并肩作战的同志喽。”

毛主席的信写得明明白白,贺子珍深深地叹了口气,心里清楚,自己和毛主席的那段情分已经走到了头,现在能做同志,也算是对过去的一种放下吧。

孔冬梅,贺子珍的外甥女透露:“外公以前提起过,说‘贺子珍跟了我这么多年头,吃了不少亏,但她是我遇到过最贴心的那位女性。’”这句话算是毛主席给贺子珍的最高赞誉了。

【异国他乡的艰苦生活,贺子珍落下病根】

跟毛主席离婚后,贺子珍心里头受到了很重的打击,身体也是日渐衰弱。但她没放弃活下去的念头,毕竟她还有三个宝贝孩子得靠她养着呢。

毛岸英和毛岸青特别省心,从来不给贺子珍添乱,就连最小的李敏也经常陪着贺子珍,让她的日子多了不少温馨。

在外国一个人拉扯大三个孩子真是超级不容易,贺子珍硬是靠着她那份深沉的母爱咬牙坚持。但命运弄人,就这么一个温馨的小家庭,苏德战争一开打,就给彻底打破了。

苏德冲突一起,苏联立马进入了紧战状态。贺子珍被安排进了一个儿童院工作。战争需要啥,贺子珍就得学啥,像缝衣服、做饭、修补衣裳,还有教孩子们中文这些活儿。贺子珍经常忙到半夜,身体也越来越吃不消了。

战争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贺子珍的日子过得越来越不容易。虽然跟当初来苏联的想法完全相反,但她也只能咬紧牙关,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说起在苏联度过的那些岁月,贺子珍往往选择避而不谈,想必那段时间对她来说是最煎熬的过往。

贺子珍在给共产国际的信里说了这么个情况:俄文咱们是一窍不通,工作做起来真是挺费劲的。更别提了,我身体里还留着四颗子弹,时不时就让我疼得晚上睡不着。这还不算,我现在这儿疼那儿痛的,头痛、背痛、腰痛,一个个找上门来,真是让人受不了。

从那些信里头能感觉到,贺子珍在苏联的日子过得特别不容易,那时候她精神上都快撑不住了。贺子珍硬挺着,为了不让孩子们饿肚子,她心里清楚,光靠儿童院那点工资根本不行,得自己想办法养活大家。

那时候李敏还年幼,儿童院会管孩子们的伙食,但大人们就得自力更生了。贺子珍瞅见一块荒地,就凭着她那单薄的身子骨,硬是给开垦出来,种上了好多菜。可谁能想到,战争一闹,儿童院的东西也紧缺得厉害。贺子珍的生活补贴没了不说,儿童院还给她多派了活儿。

儿童院给贺子珍下了个硬指标,得在一个月内织好九双袜子和一件毛衣。这任务可真够重的,让贺子珍感觉压力山大。眼看冬天就要到了,苏联那边冷得要命,贺子珍的身体也不太好,老毛病时不时就来捣乱,让她的日子更不好过。但为了能按时完成任务,贺子珍也是拼了。她经常躲在被窝里,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赶工,一织就是一宿,真是够拼的。

但是,命运似乎对这个不幸的女人紧追不舍,又一次给她带来了生活的重压。李敏竟意外染上了肺炎,连续多日高烧无法消退,儿童院的工作人员只好把她紧急送往医院。贺子珍一听到这个消息,心里焦急万分,想立刻把李敏接回家照顾,可医院那边却坚决不同意。

没办法,贺子珍只能边忙工作边往医院跑。但这一天,当她又一次赶到医院,却发现病床上空荡荡的,没了李敏的影子。她心里一紧,急忙到处找:“娇娇,娇娇去哪儿了?”后来一问才知道,李敏竟然被送到了太平间。

贺子珍心里头一百个不愿意接受,她撒腿就往太平间跑,一下子扑到李敏身上,放声大哭。就在她以为李敏已经走了的时候,突然感觉盖在李敏身上的白布下面,好像有那么一丝丝微弱的喘气声。贺子珍赶紧伸手到李敏鼻子底下试了试,真的有气儿!她二话不说,一把抱起李敏就往外走。有人想拦她,贺子珍大声说:“我家娇娇我得带走了,有啥事儿我自己扛着,不用你们管!”

可能是母爱这股强大的力量,让李敏这次顽强地挺了过来。贺子珍整天围着李敏转,照顾得无微不至,结果自己的工作任务落下了,没多久就招来了儿童院院长的责怪。

贺子珍开口道:“我家孩子病还没好利索,院长啊,能不能再多给几天时间?”但院长听了这话,非但没心软,还凶巴巴地警告她:“要是到时候任务没完成,我就跟上面说你偷懒耍滑,别怪我没提醒你!”

院长那恐吓的话语,对贺子珍根本起不了作用,她立马就跟院长杠上了。贺子珍毫不留情地批评,让院长颜面扫地,他平生头一回碰到这种场面,眼里瞬间闪过一丝狠厉,喊道:“你简直胡闹!我要把你扔进疯人院!”

贺子珍已经从院长那儿听过这话好多遍了,但她从来都没往心里去。她可没打算听院长的,还是照常在家照顾着李敏。然而,没过几天,一群不认识的人突然闯进家里,把贺子珍给抓走了,还跟她说:“我们是精神病医院的,你得跟我们去医院!”

贺子珍一个劲儿地说自己没病,但那些人硬是不听,强行把她拽上了车。打那以后,贺子珍本就虚弱的身子,更是雪上加霜,掉进了更深的坑里。

医院的围墙像道屏障,把她和外面的世界完全分隔开来,她完全断了和外头的联系。她心里头时时刻刻都惦记着闺女,不知道孩子现在咋样了,过得好不好。

两年后,我又碰到了李敏。记得那天,贺子珍办完出院手续,一眼就瞅见了那个让她心心念念的身影。李敏长高了不少,一见贺子珍出来,立马开心地跑过去,母女俩立马搂在了一块儿。

【贺子珍去世,沉默的晚年生活】

贺子珍在苏联的那几年过得挺不容易,她把大把时间都搭进去了。原本她是想去苏联好好养养身子,再学点东西,结果没想到,这一去,反而给自己惹上了一堆病。

1947年那会儿,王稼祥和他老婆一块儿去了苏联养身体,还顺便打听到了贺子珍的消息。等真的见到贺子珍,王稼祥心里头那个惊讶啊,贺子珍看起来特别瘦弱疲惫,明摆着这些年她过得挺坎坷。王稼祥心里头挺不是滋味,就问她:“你有什么想做的事不?”贺子珍眼神坚定,张口就说:“我想回咱中国!”

这一年,贺子珍在王稼祥的协助下,带着李敏和毛岸青回到了祖国。之后,李敏就要跟贺子珍分开了。贺子珍心里清楚,跟着毛主席生活对李敏来说是最好的安排。于是,她强忍着心痛,把李敏送到了毛主席那儿,而自己则孤身一人在东北定居下来。

贺子珍没了女儿陪在身边,日子过得挺冷清。她跟别人聊起过,心里头有两个盼头。一个是能再找个活儿干,别因为她以前当过毛主席的夫人,就不给她机会工作。另一个,就是想再见见毛主席,哪怕是能握个手,心里也满足了。

直到1959年,那个心愿才算是达成了。那一年,李敏的婚礼快到了,毛主席当时在外地考察,他急急忙忙地往回赶。路过庐山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了正在那里休养的贺子珍,心里一合计,就决定顺道去探望一下贺子珍。

孔冬梅说起那天,贺子珍被带到了一栋别墅里,进去就看见毛主席正专心地看书呢。贺子珍心里那个激动啊,听到毛主席叫她,就赶紧坐到了已经摆好的椅子上。

二十多年没见,贺子珍一见面就哭得停不下来,毛主席赶紧好言相劝,还问她在苏联过得咋样。贺子珍简单说了几句,也承认了自己以前的不是。最后,他们俩看着对方笑了,以前的事儿都过去了。

这是毛泽东和贺子珍见的最后一面,从那之后,两人就再没碰过面。不过,他们的联系并未中断,全靠女儿李敏在中间传话搭桥。

1950年的时候,贺子珍根据组织安排,在上海安了家,有哥哥一家陪着她,日子也不算孤单。但话说回来,之前在苏联的那段时光,确实给贺子珍的身体带来了不小的伤害。

有一次,贺子珍听完毛主席在一届人大上的发言,突然间就病倒了,毫无预兆地昏了过去,这可把周围的人都吓坏了。贺子珍的兄长赶紧把她送到医院去急救,好在最后人是救回来了。但从此以后,贺子珍的病就一直反反复复,伴随着她度过了整个晚年时光。

1984年那会儿,贺子珍突然间烧得厉害,家里人想尽各种法子,但她的体温就是降不下来。更让人担心的是,贺子珍还开始便血,整个状况是越来越糟。一看这情形,家里人二话不说,赶紧把她送到了华东医院。可到了医院,连医生也感到为难,没啥好办法。

这天,孔令华正忙着帮孩子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手机突然响了,是中办打来的。电话里,中办的人告诉他,贺子珍病情严重,情况很紧急,而且已经为他们订好了飞往上海的机票,让他们赶紧出发,一刻也不能耽误。

李敏一听到老妈病重的消息,马上就带着老公和孩子赶回上海去看望贺子珍。那时候,贺子珍的病已经很厉害了,躺在床上一直昏迷着,怎么也叫不醒。

飞机上,李敏心里急得要命,眼泪忍不住就掉了下来。旁边的孔令华赶紧搂住她,轻声安慰。贺子珍妈妈的身体这些年越来越差,李敏心里跟明镜似的。她多少次想陪在妈妈身边,但工作实在太忙,这个想法只能埋在心里,成了难以实现的愿望。

一到上海,李敏一家火急火燎地跑到医院,只见贺子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沉沉地睡着。她的脸色惨白,眉头拧成一团,好像正在跟疾病拼死较量。李敏伸手摸了摸妈妈那没有血色的头发,心里头那叫一个难受。

好久没见,老妈看起来苍老了许多。李敏悄悄弯下腰,刚想喊一声“娘”,贺子珍就睁开了眼。一瞅见朝思暮想的女儿,贺子珍的眼里立马亮了起来,嘴皮子动着,像是在说:“你们到了啊。”

李敏抹了抹眼泪,紧紧抓着贺子珍的手,说:“妈,我们来看你啦,你是不是哪儿不舒服呀?”贺子珍伸出瘦巴巴的手指头,指了指肚子:“这儿,肚子疼。”尽管这样,贺子珍神智还挺清楚,声音里带着颤抖,明显是在跟病痛作斗争。

治疗了好几天后,贺子珍终于退烧了,人也看起来精神了不少,还嚷嚷着想吃点美味的东西。可谁都没料到,这竟是贺子珍临终前的短暂好转。就在那天晚上,贺子珍的病情突然恶化,最终没能挺过去。那年,贺子珍75岁,离开了人世。

贺子珍过世的消息很快就在全国传开了,让好多老百姓都伤心得掉了眼泪。说到贺子珍身后事的安排,上海市委心里没底,不敢随便做决定,于是就向中央办公厅请示。可中央办公厅也挺犯难的,最后只能去找邓小平商量。

邓小平听到消息后,想了好一阵子,然后说道:“子珍是咱们党里的好战士,咱们中央的领导都应该送花圈,干脆就把她的骨灰放到一室去吧!”一室呢,就是八宝山那个放中央领导骨灰的地方。邓小平这话一出,贺子珍葬礼的档次也就定下来了。

1984年4月25号那天,贺子珍同志的遗体告别活动在上海龙华革命公墓的大厅里进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们,一个不落,都献上了花圈表达哀思。

4月26号那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贺子珍去世的消息,并且给了她一个很中肯的评价:贺子珍同志啊,那可是个铁打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里的好党员。她这一辈子,都在为革命奋斗,吃苦耐劳,从没停过!

0 阅读:13

大大怪巨怪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