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悟语
看到一位二胎妈妈的分享,女儿上五年级了,回头看,才发现,小学阶段,真正影响孩子成绩的分界点在三年级,一二年级如果早重视晨读,语文就不会遭遇滑铁卢了。
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总会考双百,到了三年级,这种现象就不见了,考八十多分是常有的事。
因为增加了英语,对孩子来说是新的科目,以前没有基础,学起来会吃力。幼儿园学过简单的数学和语文,但是底子已经用光,再加上知识难度上升也很大,孩子如果只是浅浅地学习课本知识,没有持续输入更多新的知识,就很可能跟不上。
尤其是语文,孩子的成绩直线下降。但是同班的邻居小孩却表现不同,她的语文成绩没有退步,反而越来越好。对此,她很不解。
她特意向邻居妈妈请教,原来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养成了晨读的习惯,储备了很多知识。一二年级区分度没有那么高,看不出优势,到了三年级,随着阅读难度加大、作文的增加,孩子就有了用武之地,成绩开始变得突出。
了解到信息后,她也开始让女儿每天晨读20分钟,孩子一天读一篇美文,坚持两年,读了720篇美文、880段好句,总输入量达30万字。
自从增加晨读后,语文成绩稳步提升,后来一直位列班级前三。
孩子有了好成绩,肯定越来越自信。家长看到孩子成绩好,少不了鼓励和赞扬,孩子得到正向激励,干劲也更加十足。
优秀也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晨读让孩子变好,孩子会更加喜欢晨读,晨读又再次反哺孩子,一直向利好方向发展。
有家长说,学校里每天也有早读,为什么还要在家里额外晨读呢?不会重复吗?不会给孩子增加负担吗?
学校的晨读和家里的晨读并不冲突,是互补的关系。
因为学校里读的是课本内容,而家里补充的是课外知识,不仅丰富孩子的头脑,也会增加理解能力,提升词汇运用能力,给写作助上一臂之力。
能力的增长就像肌肉变强大,需要大量的训练,需要细水长流的坚持,而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上,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北大派派学长多次提到他的高考语文成绩140分,得益于小学阶段,妈妈逼他早起晨读。他身边的很多学霸,都有晨读的习惯。
清华博士晴妈说,在所有的学习习惯中,最能立竿见影出效果的一定是晨读,这是每位学霸的习惯。
特别重视孩子教育的海淀妈妈,也对晨读重视有加。她们甚至在陪孩子晨读的过程中,创造了337晨读法,能让孩子只读不背,就能记住所读内容,无痛提升语文素养。
《超级优等生:优等生最高效的学习方法》中提到:晨读的效果,比一天中任何时刻都好,既少杂念,易于理解,又无记忆负担,最能留下清晰、深刻的记忆。晨读一遍的效果,会比白天读10遍都好。
原来,学霸和普娃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晨读。
那应该怎么进行晨读呢?晨读应该读什么呢?每天读多长时间呢?
建议大家使用火爆海淀妈妈圈的“337晨读法”,操作简单、压力不大、时间不长,孩子有信心读下去,自然而然记住很多内容。
经典的“337晨读法”这样进行:
以7天为一个周期,选择古诗词、小古文、现代文3种题材,每种题材选择3篇文章,共9篇文章,按照下列表格的要求每天阅读。
比如,第一周,读的小古文是《邯郸学步》、《司马光》、《守株待兔》,读的古诗词是《江南》、《长歌行》、《敕勒歌》,读的现代文是《少年闰土》、《好的故事》、《花的学校》。
第一天,读《邯郸学步》、《江南》、《少年闰土》,每篇文章读2遍。
第二天,读《邯郸学步》、《江南》、《少年闰土》、《司马光》,前3篇文章读1遍,第4篇文章读2遍。
第三天,读《江南》、《少年闰土》、《司马光》、《长歌行》,前3篇文章读1遍,第4篇文章读2遍。
第四天,读《少年闰土》、《司马光》、《长歌行》、《好的故事》,前3篇文章读1遍,第4篇文章读2遍。
第五天,读《司马光》、《长歌行》、《好的故事》、《守株待兔》,前3篇文章读1遍,第4篇文章读2遍。
第六天,读《长歌行》、《好的故事》、《守株待兔》、《敕勒歌》,前3篇文章读1遍,第4篇文章读2遍。
第七天,读前6天读过的8篇文章+《花的学校》,前8篇文章读1遍,第9篇文章读2遍。
到第二周,选择新的文章阅读,以此类推,每天的阅读时间保持在15-20分钟左右即可。只要孩子愿意读就可以,不需要考核孩子是不是能背诵。
可以根据上面的表格自行绘制打卡记录,根据孩子的能力选择合适的文章即可。
写在最后:女儿五年级,语文稳居前三的背后,是妈妈逼着做了一件事——晨读,每天20分钟效果明显。如果孩子从上一年级开始,就重视晨读,孩子语文成绩会更好,学习会更轻松。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大量阅读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