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辽宁辽阳传来揪心的消息——白塔区一家叫“三里厨娘”的饭店突然起火,大火和浓烟瞬间吞没了整栋楼,最终22条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个平常的工作日。消息传来,网友们既痛心又疑惑:这家开了四年的饭店,营业执照、食品许可证样样齐全,怎么就突然成了“夺命火场”?更让人后怕的是,这场大火撕开的,可能是无数小餐馆暗藏的安全隐患。
事故发生在中午用餐高峰期,饭店一楼的厨房最先窜出火苗。按理说,厨房有点火星不算稀奇,但这次火势像被点了导火索,眨眼间就顺着楼梯和管道往二楼蔓延。二楼是员工休息区,当时不少人正在午休,等意识到起火,楼道已经被浓烟封死了。消防人员赶到时,现场情况让人揪心:二楼窗户装着防盗栏,根本没法逃生,好多人是被浓烟呛晕的,送到医院时已经没了生命体征。更让人难受的是,这家饭店开在回迁楼的底商,楼体结构本就紧凑,一楼厨房、二楼住人,燃气瓶就挨着灶台,电线像蜘蛛网一样绕着天花板,典型的“前店后住”“楼上楼下混用”的“三合一”格局。
其实,这样的隐患早就被盯上了。有退休的消防专家说,早在2017年,当地就对老城区的商铺做过排查,发现七成以上都有排烟不畅、电线老化、消防间距不够的问题。2021年,白塔区的回迁商铺还发生过几次小火灾,当时就有消防员提醒:“这种小饭店看着合法,其实结构根本不达标,一旦起火,烟气分分钟封楼。”可为啥这么明显的问题一直没解决?说起来,这类小餐馆大多开在老旧小区,产权复杂,房东、租户换来换去,今天整改完明天又改回去,监管起来实在难。而且小本生意挣的都是辛苦钱,让老板花大价钱装消防设备、隔离开住宿区,很多人都舍不得,总觉得“哪能这么巧就着火”。
这场火之所以烧得人心惶惶,还因为它不是个例。这些年,江苏常州、山东潍坊都发生过类似的餐饮火灾,共同点都是:证照齐全,却把厨房、餐厅、住宿混在一起,消防设施要么没有要么成了摆设。有网友翻出资料发现,“三里厨娘”的二楼根本不是正规的住宿区,就是临时搭出来给员工休息的,电水壶、电炉随便用,电线乱拉,燃气瓶就堆在墙角,这不就是把“定时炸弹”埋在身边吗?
再看网友的评论,真是啥心情都有。有人忍不住发火:“天天查证照,查完就了事,就没人看看现场啥样吗?楼上住人楼下动火,这跟在家放煤气罐有啥区别?”还有人想起自己身边的小馆子:“我们小区楼下的饭店也是这样,二楼住老板一家,楼梯窄得只能过一个人,万一着火跑都没地儿跑。”也有网友说得实在:“小饭店是民生,要养家糊口没错,但安全是底线啊!不能因为店小就放松,等出了事再后悔就晚了。”更有人提到监管问题:“都说‘三合一’场所危险,可到底谁来管?消防、工商、社区各管各的,最后反而没人管,这种‘监管真空’才是最可怕的。”
说句掏心窝的话,这次事故最让人警醒的,就是“合法合规”不等于“安全”。很多小商户觉得,只要证照齐全就万事大吉,监管部门也觉得“手续都全了,应该没问题”,可恰恰忽略了最关键的现场隐患。就像这次的饭店,一楼厨房的油烟管道多少年没清理了?二楼的逃生通道是不是真的畅通?电线有没有老化?这些细节才是救命的关键。再说了,那么多前车之鉴摆在那儿,为啥还是“年年排查、年年出事”?说到底,还是隐患整改没落到实处,嘴上喊着重视,实际操作中却因为“难协调”“成本高”“怕影响生意”而打了折扣。
小饭店连着大民生,很多老板都是起早贪黑挣辛苦钱,谁也不想出事。但安全这根弦,真的不能松。这次事故后,相信各地又会掀起一轮安全检查,但希望别再是“走过场”——别只看证照齐不齐,多去后厨看看燃气瓶怎么放的,去楼上看看住人的地方有没有隔离,试试消防通道能不能随时打开。对咱老百姓来说,下馆子时也多留个心眼,要是看见店里住人、电线乱拉、逃生通道堆杂物,咱扭头就走,别拿自己的命冒险。
这场大火烧痛了辽阳,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安全从来不是纸上的几个印章,而是实实在在的细节。希望这次悲剧能换来更多的改变,让每个小馆子都能既守住生计,又守住安全,别让“合法合规”的外壳下,藏着随时可能引爆的危险。毕竟,再小的生意,也大不过人命;再难的监管,也不该输给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