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淇县发现纣王墓,儿子会错意将纣王葬在河底?还有妲己陪伴?

方正刚不毅 2025-04-21 14:34:12

河南鹤壁淇县有条河叫淇河,以前叫淇水,是黄河的一条分支。从上个世纪开始,中国一直在治理黄河。让人没想到的是,在对淇河进行改造的过程中,意外挖出了商纣王的陵墓。

说到商纣王,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虚无缥缈。毕竟纣王那个年代离现在实在太久远了,再加上《封神演义》这些小说的影响,我们看纣王,就跟看神话故事里的人物没什么两样。

如今,这位残暴君主的陵墓竟如此轻易地展现在世人眼前,无疑激起了人们无尽的猜测。纣王的墓是否真的存在?它为何会深埋在淇水之下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桀纣"这两个字就是残暴统治者的象征。不过,虽然都是暴君,他们的名气大小却不太一样。比起夏桀,纣王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似乎更深刻一些。

说到这个,主要因为纣王结局比夏桀更惨。夏桀只是被赶下台,而纣王在牧野之战失败后自焚而死,后来周武王还砍下他的脑袋示众,震慑力十足。所以,比起夏桀,大家更爱用纣王来警醒后人。

另外,纣王的形象通过《封神演义》等作品的广泛传播,几乎和姜子牙一样家喻户晓。同时,纣王身边的宠妃妲己也在各种文艺作品中频繁出现,使得“狐狸精”这个词彻底变成了一个贬义词。

在淇水河畔的纣王墓附近,竟然还有一座"妲己墓",这让在场的人都惊讶不已,纷纷议论:难道历史上真的存在妲己这个人吗?

接下来,咱们就一块儿聊聊河南淇县那座被称为“纣王之墓”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纣王的下场很惨。不过,灭了商朝的周武王并没有对纣王斩草除根。说到底,纣王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他打仗太多、统治太残暴。而周武王呢,其实是在纣王带兵去打东夷的时候,趁机端了他的老窝,赢得有点不太光彩。

商朝末期,仍有不少反对周朝的力量存在。像伯夷、叔齐这样的名士,宁愿饿死在首阳山也不愿归顺周朝。周武王明白,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引发动乱。于是,他决定以帝王之礼安葬纣王,并允许纣王的家人选择墓地。

淇县,也就是商朝的都城朝歌,据说是纣王最后安息的地方。当地的老百姓世世代代都相信,纣王的陵墓就藏在淇水河底。

商朝灭亡后,纣王的儿子武庚被周武王封为诸侯,用来安抚原来的商朝百姓。纣王的后事,也是由武庚一手操办的。

按照常理,武庚有个这么厉害的父亲纣王,他的性格应该会温顺一些。可现实却出乎意料,面对父亲的威严,武庚表现得特别不听话,专门和纣王对着干,纣王往东他偏往西,纣王教训狗他却去骂鸡。

纣王拿这个倔强又不怕他的儿子一点办法都没有。再狠的老虎也不会吃自己的崽,纣王治国虽然凶狠,可对这个不听话的儿子,心里还是有几分偏爱的。

遗憾的是,纣王没能等到把王位传给武庚的那一天。牧野一战,商朝军队彻底溃败,用古书上的话说,就是"一夜之间覆灭"。面对无法挽回的败局,纣王心灰意冷地找到武庚,告诉他局势已无法逆转,自己准备结束生命。临终前,他嘱咐儿子,希望死后能被安葬在朝歌最低洼的地方。

很多读者可能会纳闷,纣王这么狂妄自大、残暴专横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会同意儿子把自己埋在最低洼的地方,任由无数人从他头上走过呢?

说白了,纣王这是在跟儿子耍小聪明。他太了解武庚了,这孩子从来就没听过自己的话。所以纣王故意说要埋在朝歌最低的地方,因为他知道武庚肯定会反着来,非要把自己葬在高高的山坡上不可。

可谁能想到,看到落魄绝望、心灰意冷的父王,武庚的心也软了。父亲含辛茹苦把他养大,他却总是惹纣王生气。如今父王命不久矣,他还继续跟父亲对着干,实在太过分了。正因如此,武庚最后真的按照父亲遗愿的字面意思去做了。

武庚和他父亲之间互不了解的状况,确实让人感到无奈又心酸。尽管如此,武庚还是费尽心思,努力尽到做儿子的孝道。

武庚走遍朝歌,发现淇水位置最低,他特意在上游截断水流,计划将纣王安葬在河床下。从这事就能看出,一旦反叛者认真执行命令,后果会多么严重。纣王若泉下有知,看到儿子如此尽心完成自己的遗愿,不知会作何感想。

纣王的陵墓早已被河水淹没,地面上连个坟堆都看不到,因此当地人不称它为墓地,而是习惯叫它“纣王窝”。

纣王从此长眠于淇水深处,虽然后世无人惊扰,但终日听着流水声,是否真能安息,谁也说不准。

这段故事虽然正史上很少提到,却在淇县老百姓口中一代传一代,流传了很长时间。明朝有个叫刘希鲁的诗人去淇县游玩,听说了这个传说后,对纣王死后的遭遇特别有感触,就写了一首诗:没有选在平地上建陵墓,却在急流旁边建了坟。听着水声哗哗响,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纣王发号施令的声音。

纣王在河底的日子不会一直持续下去。要知道,他的陵墓位于河南,那里的河道经常发生变迁。到了现代,随着淇水向东改道,商纣王的陵墓终于重见天日。

夏商周时期的墓地通常都很低调,既不起坟头,也不种大树,从外面看没啥明显的标记。后来,当地人在淇水河床上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用篆书刻着"纣王之墓"几个字,这才确定了纣王墓的具体位置。

淇县把纣王墓开发成了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当地政府不仅将纣王墓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还特意堆砌了墓冢,使其更有帝王陵墓的气派。他们还在墓前竖立了纣王雕像,每年都有姓殷的后人来这里祭拜先祖。

纣王墓后方,当地人又找到了两座稍小的墓。据传,这两座墓是纣王的陪葬墓,里面葬着纣王的王后和他最宠爱的妃子妲己。

历史上确实存在妲己这个人,她是有苏部落献给商纣王的女子。纣王晚年对她特别宠爱,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不过实话实说,纣王之所以亡国,主要还是因为他喜欢打仗、手段残忍。就算没有妲己,他后宫佳丽三千,照样会沉迷女色。所以说妲己被骂了这么多年,很可能是在替纣王背锅。

相传,献上妲己的有苏部落,他们的标志就是狐狸。这样一来,妲己就和狐狸扯上了关系。经过历代人的抹黑和虚构,"狐狸精"这个词彻底变成了骂人的话。

看待历史人物要客观公平。纣王虽然被后人抹黑得厉害,但作为一代君王,他南征北战,为华夏开疆拓土,立下了赫赫战功。

所以,尽管纣王在历史上口碑不佳,淇县却完好地保留了他的陵墓,附近还有很多人立碑题字,讲述纣王的贡献。

长江滚滚向东流,曾经的辉煌早已消逝。不管商纣王当年多么不可一世,如今留给我们的,不过是一座孤零零的坟墓罢了。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