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中医临床时,我在门诊遇到过一位抑郁症患者。他长期依赖抗抑郁药物,却仍反复发作,情绪低落、失眠厌食,甚至出现轻生念头。看着像她一样的患者们,绝望的眼神,内心也深感煎熬与无奈。
自此我也暗下决心,投身医海。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参加了一场中医疑难病症研讨会,倪海厦老师作为特邀嘉宾登台演讲。他对情志病的独到见解,如同一束光照进我困惑已久的临床困境。
会后,我鼓起勇气向倪师请教抑郁症的中医调治思路。

倪师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你觉得抑郁症患者的痛苦,根源究竟在哪里?”
我答道:“是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导致情绪调节失常。”
倪师却摇头笑道:“用西医病名套中医理论,就像用圆榫头硬塞方孔洞。抑郁症在中医眼中,实则是‘心神失养、气机郁滞’,好比一潭死水,缺了源头活水,自然浑浊发臭。”

最后,倪师分享了一个以疏肝养心为核心的基础方,让我回去好好琢磨琢磨。仅 6 味药:柴胡、龙骨、牡蛎、桂枝、炙甘草、小麦。他叮嘱我:“此方看似简单,关键在于随证加减,辨清虚实寒热。”
回去后不久,一位 32 岁的女性患者前来就诊。她被抑郁症折磨 3 年,整日情绪低落,对生活丧失兴趣,入睡困难且多梦易醒,伴有胸闷胁痛、食欲不振。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我以倪师的方子为基础,加入合欢皮、酸枣仁、当归、茯苓。
结果如何?
患者服用 一周后,睡眠稍有改善;情绪低落感明显减轻,愿意出门散步。根据症状调整药方。
持续调理 2 个月后,她的笑容重新回到脸上,睡眠和食欲恢复正常,主动提出重返工作岗位。复查时,她激动地说:“我感觉自己像换了一个人!”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这 6 味药看似寻常,但配伍十分精妙:
柴胡、桂枝疏肝解郁,如同拨开郁结的乌云;温通心阳,为心神注入活力,二者配合,使气机顺畅。
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将浮越的心神牢牢 “收住”,尤其适合失眠多梦、情绪烦躁的患者。
炙甘草、小麦取甘麦大枣汤之意,甘润缓急,滋养心阴,缓解焦虑与抑郁情绪。

此后十余年,我用此方为基础,结合患者个体差异灵活化裁,帮助了数百位抑郁症患者。有人因工作压力致肝郁化火,加丹皮、栀子清热;有人因心脾两虚,加党参、白术补脾养血……
行医多年,我愈发认同倪师的理念:治病的关键不在于药方本身,而在于医者能否看透病症本质,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若能遇到真正懂患者、为患者着想的医生,比吃再好的药都有用。
温馨提醒:文中所提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具体用药需通过专业医师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