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工业格局因产业结构变化、转型升级效果不同等原因在近几十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早期传统重工业城市的地位有明显下降,而东南沿海不少城市凭借新兴产业与更具活力的民营工业快步崛起而成为主角。
而在近几年国内工业正面临着新一轮的革新,也就意味着新一轮的洗牌开始,这点从2024年度全国工业12强城市的营收走势就能见得一些端倪,增速差开始扩大、排位有所变动,不信就来看看。

从整体看的话,2024年全国工业形势是向好的,处于疫后继续回升向上状态,但作为工业实力最强劲、产业活跃性最大的12座城市,规上工业营收却有着非常迥异的走势,这也就上面所言的可能会有新一轮的洗牌发生了。
首先是深圳可保持着近几年来非常稳健的增长态势,2024年度又能取得11.8%的名义增长,使得它的营收规模继续扩大对苏州、上海的优势,以5.42万亿而能领先起码6千多亿之多而可稳住其首位了,因为它的涨势要比后两者好太多了。

苏州6.3%的增幅在PPI有所下行的2024年算是中规中矩的表现,它的规工营收也能升至近4.8万亿了;然而第三位的上海市则有点让人失望,居然出现了1.8%的下跌,这也让它的营收降至4.41万亿而被深圳、苏州有显著甩开距离了。
那么为何这国内工业三大巨头会有如此大的走势差异呢?私以为汽车产业在其中是主要推手,也就是电动汽车与传统油车之间在近几年的产销量大变化,深圳因电动汽车产业而工业营收大涨,上海则因油车产能大为受损而有一定受挫。

其实还有不少城市与上海一样的原因而营收下行的,12强中天津、广州也都出现了下跌,它们同样是传统油车产业大市,且广州市的跌幅2.7%还是较大的,它的营收规模因此收窄至23884.6亿而被下跌略少的天津市所超、被挤到第11位去了。
那么佛山更有5.4%的大跌而营收降至2.8万亿并被北京市所超、下滑至第5位,也是此因吗?非也!佛山市如此低迷态势应该是与近几年房地产业不振有关,作为建材生产大市产能受损是非常显著的。

所以从上述几城的走向就能看到只在一年内12强城市间就发生了较大格局变动了,事实上还不止这些,东莞市获得12.3%的领跑增速而进一步让营收格局复杂化了。
东莞经高增后营收达到2.77万亿,不仅连续超过了宁波与无锡而跃居第7位,而且也就比其前的佛山、重庆只低了3百多亿而已,所以只要在近两年能稍微涨势更好一点就有望再双超后两者而跃居至第5位去,这跨域速度真是惊人的。
那么为何东莞能如此强劲?据分析可能是与五经普上调有关的,之前数据略有低估。

东莞的工业实力应是长期被低估的,从它的规上工业用工人数、工业用电量与税收等指标看确实应有在前5内的工业实力的,五经普给了它证明的机会。
另一个一直被低估的应是排名第12位的杭州了,或者说是被误解吧?都以为它是个忽略工业而只有服务业的省会,谁承想它的营收规模也能达到2.1万多亿,在省会城市中也就仅次于广州市,这会让多少人大呼意外呀,哈哈。
在新兴产业对工业带动力越来越强的时代,肯定会有更多意外和惊喜发生的,大家说是吧?大家是怎么看这12强城市的工业格局的?请在下面留言!
最后来看下表,具体了解12强城市的工业营收额与排名变动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