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总量是怎么来的,简言之就是三大产业年度效益成果的体现,所以也就被称为三大产业增加值的总和。而之所以唯GDP论被诸多反对,就是因为不少地区的GDP总量与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不太对应而很难被取信。
就像税收收入也是来自各产业效益成果(除了比重很小的第一产业增加值),按理说是与各地的工商产业增加值的相关性是非常高的,但从国内各主要城市的GDP、税收对比看偏差度真的是不小,确实难理解。

因为暂时还没拿不到各城市的国内税收数据,所以就收集整理了2024年度国内城市预算收入内税收12强榜单,其实与GDP的相关性要更高一点的,毕竟后一项是不含消费税、车购税等与GDP关联度较低的税收的,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12强城市的税收排位与GDP偏差有多少。
上海、北京与深圳这GDP三强城市的税收收入同样也是高居前三的,但也有偏差感,那就是它们的收入规模与其他城市相比实在是过于强大了,要比它们的GDP总量出众太多了。

第三位的深圳高达3200多亿而能比广州市高出千亿以上、首位的上海市更是达到7千亿以上,这完全与这几个城市间的GDP差距不相符呀,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总部效应在其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沪京深是我国最典型的总部经济城市,通过分布于其他省市的分支机构或分公司可虹吸到不定量的税收,其中以上海、北京两市最为突出,深圳市的总部税收虽然与前两者相比差距不小但也要比广州、杭州等大省会城市强一些哦,因此同样也能获得比后两者更多的税收收入。

那么问题来了,杭州市为何能如此优异,居然能以2284亿力压广州、苏州而高居第4位,难道也是有总部税收?因其省会功能肯定是有一定省内总部效应的,但广州、成都、武汉与南京等同样拥有,要么是它的阿里巴巴、吉利等企业的总部效应强大?
但不可否认的是杭州市的经济实力是一直被低估的,同时也能发现各地的GDP核算还是有尺度不一的状况的,如一直与杭州在争夺GDP第8位的武汉市2024年度的税收收入仅有1223亿,不仅只有杭州的近半数而且还比宁波市低、只能居第12位。

这也就是影响到各市GDP与税收有偏差的第二大因素,GDP核算尺度问题。就像重庆市的GDP总量已超过了广州而高居全国第4位,但再看其税收真是可用惨淡来形容,只有1520.9亿还比天津市低了近百亿而只能居第9位。
而有些城市则要表现得比它们的GDP强劲的多,如苏州、天津与宁波等。苏州市作为普通地级市能有2千亿以上而仅低于大省会广州2百多亿那已是很强悍了,天津与宁波也是能位居前十之内,均是高于GDP总量更高的南京与武汉不少。

所以说按理GDP总量中的工商产业增加值是与税收收入是能高度相关的,但从上面的12强城市比较来看还是有较明显偏差出现的,除了城市功能性不同如像沪京深有较多总部税收外,那就是各城市的GDP核算尺度、数据采样等不统一所致了,哪怕是经历了数次经济普查貌似也还没有彻底解决。
所以才出现了某些城市GDP走高却税收很是偏低,如重庆、武汉等,也有GDP偏低却税收走高的城市,典型如杭州、天津等,大家看下来是不是这样呀?
最后请来查看下表,具体了解12强城市的税收收入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