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态度不会变,就算俄罗斯不爱听,中方有些话也要先说明白

且闻故琴 2023-08-14 15:34:02

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不会放弃劝和促谈的努力,但乌克兰危机的解决,离不开欧美的积极参与。

【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中国不会放弃劝和促谈的努力】

吴大使强调,乌克兰危机主要影响的是欧洲的安全利益,如果欧洲和美国不积极参与,那么无论中国如何行动,危机都不会很快结束。

吴大使的意思很明确:我们希望西方跟中国一起努力,劝和促谈,共同推动俄乌走向谈判桌。俄罗斯那边,中国可发挥自己的建设性作用,与莫斯科保持沟通;而与此同时,在乌克兰那边,西方也应该施加自己的影响力。只有西方跟中国在同一个方向发力,俄乌冲突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这一点可能在俄罗斯看来比较刺耳,但该说的我们还是得说。

【只有西方跟中国在同一个方向发力,俄乌冲突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

换句话说,西方既可以是“拱火浇油”的那一方,也可以是“劝和促谈”“积极参与”的那一方。中方如何评价,取决于西方怎么做。

其实正如吴大使所言,中国虽然一直在以调解人的身份积极行动,劝和促谈,推动双方走向谈判桌,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也发现,自己能施加的影响力是有限的,光靠我们是不够的,因为俄乌冲突毕竟是在欧洲大陆上发生的。

尤其是对乌克兰,能对他们施加决定性影响力的,只有西方。2014年的时候,俄乌就是在法国、德国以及白俄罗斯的共同推动下,才达成《明斯克协议》实现停火的。

【2014年,俄乌在法德白三国的推动下,达成《明斯克协议》实现停火】

可以说,作为域外国家,作为中立一方,中方能够做的,也只能限于“中立”这个框架下。而现在西方想要中国做的事情,明显超出了这个框架,不符合中国的中立立场。西方希望我们在冲突中支持乌克兰,希望我们能向俄罗斯进一步施压,希望我们能够停止中俄之间的正常贸易,全面跟随西方制裁——这些事情,既不符合我们的反对单边主义制裁的原则,也不符合我们的中立立场,更不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

于是矛盾和分歧就产生了。为什么中国驻德国大使这次要就乌克兰问题如此表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矛盾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中德、中欧关系。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为代表的对华强硬派,把中欧关系与乌克兰危机绑定在一起:如果中国不支持乌克兰,那么欧盟在一些问题上就会对中国收紧政策。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而作为欧盟第一大经济体,德国也不可能避免地受到了这种“政治正确”的影响。近段时间,德国方面多次表示,他们需要“去风险化”,降低对中国进出口的“过度依赖”。另外,在某些领域,中国的技术可能会用于军事和情报用途,从而“威胁到德国的国家安全”。

在当前全球复杂的地缘和经济环境下,我们不想看到中欧关系因俄乌冲突受到负面影响,所以有必要在舆论场上充分表达我方的立场,把态度亮清楚。与此同时,中方也在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在事关和平的问题上绝不马虎。

今年5月,中方派出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前往欧洲,访问乌克兰、波兰、法国、德国以及俄罗斯,以调解人的身份与各方沟通。访问结束后,中方还举行了吹风会,向多国驻华使节介绍了此次行程的沟通交流情况。本月初,中方又派出李辉特使前往沙特第二大城市吉达,参加在当地举行的乌克兰和平峰会。会后,乌克兰和美国方面都对中方的参与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中方为峰会的召开“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举行吹风会】

毫不夸张地说,在世界上这么多对俄乌冲突保持中立的国家中,中国是最积极推动俄乌走向和谈的国家,没有之一。更重要的是,中国是现在为数不多的俄乌共同承认的调解人之一,我们与俄乌之间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与顺畅的沟通渠道。

而假如中方选择放弃中立立场,跟随西方,一边倒地支持乌克兰,那么不仅会让俄罗斯无法在乌克兰问题上相信我们,还有可能进一步激怒俄罗斯,使其做出更加不理智的行为。西方所设想的“中方施压迫使俄罗斯放弃冲突”,恐怕也只能是一个设想,发生的概率很小。

从历史上来看,俄罗斯从不是一个甘愿屈服于外部压力的国家,越是施压,越是容易发生反作用。现在俄罗斯,由于被西方国家所孤立,因此在很多事情上已经变得不太理智了,不能再给他们更大的外部刺激了,他们虽然不是“世界第二大军事强国”,但毕竟还是实打实的“世界第一大拥核国家”。

如何在不进一步激怒俄罗斯的情况下,让他们愿意走向谈判桌,是目前摆在中国和西方面前的一道难题。而解决这道难题,正如吴大使所言,不仅需要中国出力,也需要西方的积极参与。

0 阅读:2

且闻故琴

简介:多年自媒体经验,为您带来最精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