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近集中介绍了西部战区的几款新式武器,包括无人作战系统和无人机等,西部战区的“新玩具”确实越来越多。最近我们又看到了西部战区主动展示的红箭-12单兵反坦克导弹,这种先进的反坦克导弹自从21-22年装备部队以来,曝光率其实很低,如今西部战区也开始逐渐列装,这显然是个好消息。
(西部战区展示的红箭-12导弹训练模拟器,看不到导弹的导引头,还有外接的电源线)
其实此前西部战区的红箭-12就曾露面过,不过只是包装储运一体的导弹发射筒,这次曝光的是红箭-12的训练模拟器,导弹发射口看不到导弹的导引头,火控系统上能看到明显的外接电源线。细看还能发现,红箭-12的电池并未安装,因为训练模拟器依靠外接电源,所以蓄电池显然就不需要了。
(北部战区的红箭-12导弹模拟器,导引头只是模型,还能看到金属原色的电源线接口)
红箭-12这种依靠红外成像制导的反坦克导弹,虽然号称发射后不用管,整个发射流程相比其他反坦克导弹更简单,但这并不意味着导弹的操作也很简单。导弹发射前,操作手首先要激活电源让导引头冷却,然后才能用火控系统的热像仪瞄准目标,这个过程中的操作不能中断,否则导弹导引头冷却不充分,打出去也会因为分辨不出热源而锁不住目标。
俄乌冲突前期,乌军反馈美国提供的标枪导弹不好用,经常打不中目标。当时很多人质疑标枪导弹是不是名不副实,也对攻顶模式产生了怀疑。不过随着调查的深入,才发现乌克兰士兵在操作标枪导弹时,存在很多误区。由于训练不足,看不懂说明书,以及附件缺失,大量乌克兰士兵按照操作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的惯性,常常在火控系统锁定目标后就急匆匆的把导弹打出去。
(乌军早期对标枪评价不高,主要原因是训练不足)
标枪的导引头是90年代设计的红外成像系统,冷却时间长达50多秒,所以过早的发射导弹,会让导引头无法锁定目标,要么成了飞抛物线的火箭弹,要么就会打偏。乌军方后来组织了规模较大的北约制导武器操作训练,针对NLAW、标枪和毒刺等导弹进行培训,这些武器的战场效能得到了很大提高。其实标枪导弹俄军缴获了也在用,评价还是不错的,命中率和毁伤率都不错。
解放军的红箭-12几次不多的曝光,基本都和训练有关,这也能体现出解放军基层指战员对先进武器操作的重视。越是先进的武器,就越是要多摸多盘多练,否则在正式使用时,就会手忙脚乱,往小了说是浪费武器弹药,往大了说会影响战局,也会让前线士兵对先进武器的使用产生抵触心理。觉得高科技武器不好用,还是老兵器靠谱,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就和武器的训练不足分不开。
(西部战区上一次曝光的红箭-12导弹发射筒)
此前西部战区已经有多支部队装备红箭-12反坦克导弹,部分替代了原来的红箭-73和红箭-8系列反坦克导弹。在打印一线,这种发射后不用管,还飞抛物线的导弹明显更有优势。而且高原山地环境下,气温较低,红箭-12的导引头冷却时间反而更短。
此外西部战区在旅一级的反坦克分队中,用红箭-10远程反坦克导弹替代红箭-9重型反坦克导弹,再加上步兵战车携带的AFT-07反坦克导弹。这样西部战区就从单兵班组到车载支援,再到反坦克分队,形成了新一代三级反坦克作战体系。
(红箭-12导弹的红外成像导引头,几乎占据了整个弹头截面)
红箭-12是国产第四代反坦克导弹,号称中国版标枪,央视的《军武零距离》节目将它称之为“大眼睛”导弹,这个大眼睛说的就是红外成像导引头。导弹最大射程为2-4公里,静破甲威力为1000毫米均质钢板。红箭-12的红外成像制导系统已经是10年代之后的新产品,探测能力强,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好,导引头冷却时间也更短。
(红箭-12的大眼睛其实有两只)
导弹采用攻顶弹道,打击坦克炮塔顶部或者车体后部,针对坦克防护的薄弱点和动力系统,能够有效毁伤现代三代及四代主战坦克。由于采用了攻顶弹道,导弹能突破大部分防御水平方向来袭弹药的主动防御系统,进一步提高导弹的摧毁能力。必要的时候红箭-12也可以直接攻击目标,这样导弹不但可以攻击坦克装甲车,也能用来打击火力点、工事等其他目标。
(红箭-12的弹体,几乎是标准的圆柱体,这种设计是为了保证大尺寸的红外成像导引头,以及战斗部的布置)
红箭-12反坦克导弹优先列装西部战区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这个方向我们面临的坦克威胁最大。环顾中国周边,与我们有冲突可能性,同时装甲部队威胁比较大的,目前有且只有印度。印军在中印边境上很倚仗装甲部队,对方主力坦克是T-72M1和T-90S主战坦克。
T-90S是典型的第三代主战坦克,虽然谈不上防护顶级,但确实不算弱。印军还订购了更先进的T-90SM主战坦克,它的性能比T-90S主战坦克又有更大的提高。我们此前的单兵反坦克导弹是红箭-73和红箭-8,这些反坦克导弹的性能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红箭-73破甲深度不足,攻坚尚可,面对T-90S已经力不从心,更别说更先进的T-90MS。红箭-8系列的破甲能力不算差,但是整套系统很笨重,不利于高原山地机动作战。
(红箭-8整套系统很笨重,需要4-5人伺候,下放班组使用几乎不可能)
红箭12反坦克导弹优先列装西部战区还有利于本身性能的完善。西部战区多高原山地,自然及地理环境恶劣。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上使用对于武器装备性能、可靠性等都是一个挑战。因此我们可以在使用过程之中发现红箭12反坦克导弹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有针对性进行补充和完善,补差补缺,进一步提高导弹性能,增强作战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红箭-12发射-命中目标动图)
此前印军在中印边境的部队装备比较落后,限制他们的作战能力。所以印军也在不断更新中印边境地区部队的武器部队,以图加强边境地区的作战力量。印军已经边境布署了T-90S主战坦克、K9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LCH武装直升机、长钉反坦克导弹等等。布署在中印边境的T-72M1坦克、BMP-2步战车也进行了升级,换装了热成像夜视仪,解决了缺乏夜战能力的问题,作战能力有一定提高。
(红箭-10自行坦克导弹系统)
对于印军的动向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相应加快西部战区武器装备更新换代,以确立质量优势,以形成有效威慑。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新型陆战装备均优先装备西部战区,包括99A主战坦克、15式轻型坦克、155毫米卡车炮、红箭10反坦克导弹、625防空系统、无人作战系统等等。另外我们还加强了西部战区战场建设,提高了基础设施能力,具备更强的投送能力。我们能够迅速把重装部队投送到一线,连印方都承认,99A主战坦克突然出现在前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震慑,不得不放弃冒险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