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中国稀土管制,特朗普动“歪脑筋”?

兵戎要至 2025-04-18 16:54:20

根据环球时报援引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特朗普政府正起草行政命令,计划囤积太平洋海底金属,以应对中国稀土管制。消息一出,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联合国也罕见发声。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复杂博弈,又将对全球局势产生何种影响,且让我们一探究竟。

事情得从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贸易举措说起。今年4月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这一单方面挑起贸易争端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国际贸易秩序。仅过了两天,也就是4月4日,中国果断出手,出台系列精准反击措施,其中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一记“组合拳”直击美国要害。

特朗普(资料图)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多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与出口国。从产量数据来看,2024年中国稀土产量达27万公吨,占全球总产量近70%,稳稳占据世界榜首之位。在产业链方面,中国更是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冶炼分离产能在全球占比高达92.3%。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在稀土领域无论是产量还是产业链的完整性,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全球稀土市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中国此次稀土出口管制的影响迅速显现。美国稀土咨询公司JOC创始人约翰·奥默罗德透露,出口管制实施后,至少有五家来自美国和欧洲公司的稀土在中国的运输已被叫停。美国企业对此感到意外与困惑,急切想知道如何获取所需出口许可证。美国稀土公司首席执行官约书亚·巴拉德也坦言,此次出口管制重点针对“重”稀土,而中国控制着全球高达98%的重稀土。

如今企业要将关键材料交付美国关键行业,必须获得中国政府批准,这让美国相关企业面临巨大挑战。美国国防情报公司戈维尼发布的报告更是显示,中国的出口禁令将影响美军所有军种的武器生产,涉及1000多个武器系统、超2万个零部件,美军1000多个使用镓、锗、锑的武器系统中,87%的供应链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中国供应商。

特朗普(资料图)

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特朗普政府开始动起了“歪脑筋”。他们计划通过加大开采太平洋海底金属结核,并将其储存在美国境内的方式,来应对中国稀土管制。据《金融时报》披露,特朗普政府拟授权美国企业在太平洋克拉里昂 - 克利珀顿断裂带(CC区)开采富含镍、钴、锰和稀土元素的多金属结核,这些深海矿石被称为“金属土豆”,是制造电动汽车电池、军事装备和电子产品的关键原料,开采后的矿产将被纳入美国战略储备。

但这一计划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从法律层面看,国际海底资源属于“人类共同遗产”,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开采需要经过国际海底管理局(ISA)的批准。而美国并未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且在很大程度上缺席海底采矿的国际谈判。此次美国试图绕过ISA的审查程序,依据美国1980年的《深海海底硬矿物资源法》,由美国商务部下属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直接审批采矿许可,这种单边行动被ISA秘书长卡瓦略谴责为“违反国际法”,破坏了多边主义原则。俄罗斯、法国、加拿大等40国已联合反对该计划。

其次,深海采矿在技术上困难重重。深海采矿需在5000米以下海底作业,那里水压巨大,例如采矿设备需承受5500米水压,相当于“一头大象站在指甲盖上”。而且,深海采矿对环境的破坏可能极为严重,环保组织警告称,深海采矿可能引发“死亡羽流”,破坏海底生态,导致珊瑚和鱼类栖息地不可逆的损毁,生态恢复需百万年。同时,目前商业化试验尚未成功,技术难题仍未解决。即便美国克服万难开采出海底金属,其国内缺乏稀土精炼技术的短板依然突出,大概率还是需要将开采出的矿石运往中国进行加工。

特朗普(资料图)

再者,从时间成本和规模效益来看,即便在成熟的地表开采,形成规模性生产效率也需要以10年为单位的筹备期,深海开采的筹备时间只会更长,美国远水解不了近渴,无法快速缓解当下因中国稀土管制带来的资源短缺困境。

联合国的发声,凸显了这一事件的国际影响。联合国一直致力于维护国际秩序与公平正义,在全球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倡导遵循国际法与多边主义原则。美国这种为一己私利,无视国际规则,试图单边行动的做法,与联合国的理念背道而驰。若美国的行为不加以制止,可能引发其他国家效仿,导致全球资源开发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破坏来之不易的国际合作环境。

0 阅读:133

兵戎要至

简介:有思想,有深度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