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动出招,同意加群!81国和组织翘首以待

兵戎要至 2025-04-22 16:33:05

根据新京报报道,农业农村部正式对外宣布,中国加入了《关于预防、制止和消除非法、不报告、不管制捕鱼的港口国措施协定》。早在今年3月17日,我国就已向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递交了加入书,如今协定正式对中国生效。这一消息迅速在国际上引发广泛关注,81个早已加入该协定的国家和区域一体化组织,对中国的加入表示欢迎与期待。然而,日本、韩国以及菲律宾,却从中察觉到了一丝不对的意味。

中国加入这一协定,绝非一时冲动,而是历经了多年的精心筹备与审慎评估。自2020年起,农业农村部便联合外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国家移民局等多部门,围绕协定的加入与履约事宜,展开了多次集中研讨和会商。

马科斯(资料图)

不仅深入港口实地调研,还组织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对协定内容和加入程序展开深入研究,并持续跟踪协定的进展动态。在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202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修订草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其中充分吸纳了协定的有关要求,增添了与之相衔接的内容,为后续依法采取港口国措施筑牢了法律根基。

从全球渔业治理的大视角来看,中国的加入意义非凡。一方面,这体现了中国积极投身全球海洋治理、维护国际渔业秩序的坚定决心与大国担当。渔业资源作为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构成部分,其可持续发展关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中国作为渔业大国,加入协定后,将在全球渔业治理的舞台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为推动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另一方面,加入协定也将为中国自身带来诸多积极影响。在打击非法捕捞方面,中国将借助协定搭建的国际合作平台,与其他缔约国携手合作,形成更为强大的打击合力。通过强化港口监管,能够有效阻止非法捕捞的渔获物流入市场,进而有力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在港口管理层面,加入协定将推动中国进一步优化港口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构建更为完善的全链条监管体系。

马科斯(资料图)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港口运营的规范化程度,还能为合法渔业活动营造更为良好的环境。与此同时,协定的加入还将促进中国渔业产业朝着现代化方向迈进,加快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步伐,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渔业企业拓展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

然而,中国加入协定这一积极举动,却让日本、韩国和菲律宾这几个国家感到坐立不安。在非法捕捞问题上,这几个国家长期饱受诟病。日本的部分渔船常常在公海以及他国专属经济区,从事非法捕捞作业,严重破坏了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韩国在黄海等海域,也多次被曝光存在渔民越界捕捞的现象,对地区渔业秩序造成了干扰。

而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本就与中国存在争议,其渔民频繁在南海相关海域进行非法捕捞,甚至在马科斯政府上台后,菲律宾方面更是变本加厉,不仅对非法捕捞行为不加约束,还妄图借助外部势力,在南海问题上制造更多麻烦,试图将其不合理的“南海主张”合法化。

如今,中国加入协定,意味着对进入中国港口的涉渔外籍船舶,将依据协定要求,按照规定程序,以公开、透明、无歧视的原则展开港口检查。这无疑对那些存在非法捕捞行为的国家敲响了警钟。一旦其渔船被发现存在非法捕捞问题,不仅渔获物无法进入中国市场销售,还将面临相应的处罚,如对擅自进入我国港口的涉渔外籍船舶进行处罚,并责令其离开或者将其驱逐;对无法提供证明作业合法性材料的船舶,不为其提供加油、补给、维修和进坞服务,不允许其开展卸载、转运、包装、加工渔获物等活动。如此一来,日本、韩国和菲律宾的非法捕捞行为将受到极大限制,其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渔获物并谋取经济利益的企图也将难以得逞。

马科斯(资料图)

对于菲律宾而言,中国加入协定更是对其在南海一系列不当行径的有力回应。长期以来,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屡屡制造事端,妄图通过非法手段侵占中国的海洋权益。此次中国加入协定,在加强港口监管的同时,也向菲律宾明确传达了一个信号:任何企图通过非法捕捞等手段侵犯中国海洋权益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抵制。菲律宾若继续在南海问题上执迷不悟,不仅无法实现其不合理的诉求,还将在国际社会面临更大的舆论压力和外交困境。

0 阅读:39

兵戎要至

简介:有思想,有深度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