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2025年2月26日发布的《关于2025年广西三月三放假的通知》,3月31日至4月1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广西三月三放假是从2014年开始,当年“壮族三月三”成功申遗,成为广西少数民族习惯节日,全区放假两天,如果与周末相连可以连休4天,每当这时候是不少广西人最得意的时候,经常有人把过节能放假的喜悦内容发到自媒体上,因为三月三放假仅有广西。

而现在受到影响,不少地方三月三已经开始放假,因为三月三不仅广西壮族过,外省的一些少数民族也过。
说到广西的三月三必须提到敢壮山,敢壮山位于广西百色市田阳区百育镇辖区内,2002年,经国家和自治区有关专家学者反复考察论证、认定,敢壮山是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人文始祖布洛陀的圣地,也就是说布洛陀是壮民族的创世始祖。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七到初九,本地人包括周边市县的人甚至外省以及东南亚的人都会都会聚集到这里唱山歌、舞狮、抛绣球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此纪念和祭拜布洛陀。
敢壮山原名“春晓岩”,2005年9月改用现名,当时山上的洞当地不少人也把它称为风流洞,为什么叫风流洞,我们往下再说。
说到风流这两个字,用田阳区坡洪镇古美街来展开,每年正月初九是古美传统歌圩节,最早形成于清朝初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每到歌圩节,周边十里八乡的群众都会到古美街赶歌圩,赶歌圩也被称赶风流街,因为传说当天不少年青男女的边界有点自由,在没有改革开放前,就那年代思想和生活中男女之间的界限而言,歌圩男女之间接触的这种行为被称为风流,久而久之形成风流故事的传说,而风流两个字在那时更多的是世俗眼光。

在那年代标上风流的肯定不是好事情,但在保守的年代风流这两个字往往会撩动不少人的心,总想去赶一回风流街。
其实歌圩节不仅仅只有古美,即使在同一个乡镇以及周边的乡镇都有很多时间不同的歌圩节,只是在当地没有像古美歌圩节这种“风流”的影响。
田阳区波洪镇古美街还有个出名的是古眉面酱,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民间传说明末清初“古眉”人已开始生产古眉面酱,其味道甘甜醇香,令人回味。

歌圩节有种风流传说肯定有夸张,有时想象力比现实更丰富,这也是那年代特定环境下有些人的灰色话题,但歌圩那天对于一些男女青年人来讲,肯定是天时地利的谈情说爱机会,笔者认识的一个人就是有一次去古美赶风流街,找到了一个女朋友,并且两个人都是死心塌地,因为一个是上过大专的人,一个是地地道道的山里姑娘,其母亲觉得他们两个差距较大还叫分手。
一个有学历的人去找一个山里的姑娘,那时候还是有世俗的差异,但放到现在通过歌圩节传情肯定是动情美丽的故事。

其实所谓的风流就是风俗,是传统的文化,在广西各地的歌圩时间不同,有早有晚,从农历的正月到九月,但更多的是集中在农历三月,可以说一年里基本每月都有歌圩节,如田阳区坡洪坡丹歌圩是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而田阳区巴别乡歌圩是农历四月初八至四月十一,为什么有人称广西人人会唱山歌,是歌的民族,虽然夸张,但是道理所在。
三月三歌圩只是种统一的认识,每到歌圩人们会通过山歌来表达情感,青年男女在歌圩上对唱山歌来寻找意中人或表达爱慕之情,风流是对歌圩谈情说爱场所的是一种戏称。

现在仍然不少人把歌圩节习俗活动,称为风流街活动,但已经不存在世俗的眼光,是民间习惯的叫法,而赶歌圩的不仅仅是本地人,已经成为文旅项目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
三月三对壮族人来讲,有个最重要的是祭祖,许多人不是清明扫墓祭祖,而是三月三。当然三月三少不了五色糯米饭,五色糯米饭并不是壮族人的专属,在当地不管你是什么民族还是外省来的,生活和传统习俗已经被同化,三月三都会蒸五色糯米饭,亲朋好友之间都会互相送自己蒸的五色糯米饭,而现在五色糯米饭许多家庭已经不愿意去蒸,因为制作很麻烦,市场上购买就可以了。
但五色糯米饭已经是三月三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没有五色糯米饭哪里是过三月三。

不管歌圩节风流故事怎么样的传说,三月三已经成为广西各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是弘扬民族文化、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重要节日,歌圩节虽然已经没有那种风流故事的传说,但节日更盛大、隆重和热闹的传说仍在继续。
赶歌圩叫风流,笔者很喜欢这种叫法,因为即使现在仍叫风流已经没有异样的世俗,已经成为文化习俗传承中特定时代的烙印,已经是褒义词。
最后想说,走起,来广西“赶风流街”。
广西三月三水墨动画
水墨画:豆包生成,
动态视频:其它Ai,
歌曲:《壮乡敬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