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严格依据权威信源(官媒占比超80%),结合2022-2025年最新动态及历史数据,最终观点保持中立。结尾附有参考资料。如有新动态,望提醒博主。
自4月2日特朗普政府对全球加征关税以来,中国就没惯着他,不仅“对等”关税加到了125%,还在对美公告中表示:“如果美方再对中国商品继续加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眼见中方迟迟不给台阶,特朗普又开始急了,在艾奥瓦州举行的竞选集会上高调宣布要对华进口商品加征最高245%的关税,声称中国必须“先行让步”。
而除了关税之外,特朗普手里还握着两张王牌。
这一次,中方派出了“猛将”上场。
一、245%关税的精准打击了美国企业?
2025年4月16日,美国白宫正式公布针对中国输美商品的最新关税调整方案,注射器、针头等医疗用品税率飙到245%,锂电池税率冲至173%,羊毛衫、纺织品税率则攀升到169%。
这些商品并非随便挑选,而是直击中国在《中国制造2025》中重点布局的高新制造、医疗器械、纺织服装等领域。
与2018与2019年特朗普政府对华征收关税相比,这份“清单”打击范围更广、力度更猛,单位商品平均税率从19%跃升至84%,甚至在部分细分项目里突破200%的天花板。
这一轮提高关税瞬时冲击了美国国内的产业链。
特别是医疗行业的进口依赖度极高,大量中小经销商和医院都开始为“天价”注射器与针头发愁,美国中小企业联盟发布的调查显示,87%的美国医疗器械进口商面临随时破产的风险。
而陷入风暴中心的波音与特斯拉,更是在24小时内股价剧烈波动。
波音单日市值蒸发44亿美元,特斯拉上海工厂依赖的锂电池供货成本瞬间飙升。
马斯克也在推特上罕见地发长文警告,美国若要靠关税来彻底扼制中国,恐怕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多边贸易体系再度遭重创,WTO争端解决机制形同虚设。
4月16日,中方第9次向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DSB)起诉美方,声称其严重违反最惠国待遇以及关税减让协议。
然而上诉机构因为法官任命被美方阻挠,仍旧无法正常运转。
原本WTO就已在2018年至2024年几度陷入停摆,如今因为关税不断升级,更显力不从心。
全球关税壁垒只增不减,美国的单边主义举动让许多依赖跨国供应链的企业叫苦不迭,不少行业专家悲观预言:
在全球经济复苏尚未稳固的档口,这场高关税风暴将继续压低各国的增长预期。
二、中方反击:从波音订单冻结到稀土管制
在特朗普公布245%关税后不到24小时,中国做出了“三线合围”的强势回应。
首当其冲的就是对等关税,把对美进口商品的税率迅速拉至125%-245%的范围,并列出涉及几十项尖端科技及农产品的清单。
与此同时,更为精准的是外交部宣布“波音交付冻结”。
波音在中国舟山的交付中心骤然停工,大量员工陷入观望,公司的全球声誉也再次承受沉重打击。
波音事件并非只是一家公司命运的转折,更折射出中美博弈正蔓延到航空科技领域。
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在此背景下迎来高速成长,从2024年下半年到2025年第一季度,C919整体交付量同比暴增,国产化率也大大提升。
这意味着以往依赖波音、空客的航空市场格局开始松动,也象征着中国自主研发能力在向更高阶迈进。
对于波音而言,一旦失去中国这一重要市场,账面损失将无法通过其他区域短期弥补。
与此同时中方意在祭出的另一大反制利器——稀土管制,让美国军工企业背脊发凉。
中国削减对美重稀土出口配额,尤其对雷达、先进芯片、部分军工设备的关键原材料大幅收紧供应。
稀土一向是美国国防部最为担忧的“卡脖子”环节。
若供应链受阻,相关军工项目或将停滞或重度依赖转向其他国家进口,时间与成本都将飙升。
可以说,中方以波音冻结、稀土管制、实体清单升级为三板斧,不仅精准打击了美国的重点产业,也表明了中国在高端产业链上的筹码并非易于忽视。
2025年的实体清单之战同样牵动全球科技圈。
中国商务部宣布,将16家美国高科技企业列入“出口管制清单”,重点涵盖AI芯片、量子计算与部分关键软件。
英伟达(Nvidia)原本对华出口的H100芯片,将被严格限制供货,可能直接影响全球云计算与AI训练的研发进度。
某种程度上,中国亮出反制升级版,既是自卫也是对单边制裁的有力回击。
三、中概股退市与投资禁令,“杀手锏”真的有效吗?
当中国展现出波音冻结与稀土制衡的硬气时,特朗普并未示弱,他依旧握有两张颇具威慑力的“底牌”——推动中概股强制退市与进一步扩大美资对华投资禁令。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于2025年4月初通过新规,拟禁止美资投入中国量子计算、合成生物和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涵盖了美国在高精尖科技领域数十年的广泛布局。
“中概股退市倒计时”一词开始反复见诸华尔街分析报告。
摩根大通给出的测算,若209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被强制从纽交所或纳斯达克退市,约110亿美元被动资金将流出美国市场。
投资机构忧心忡忡,指出港股市场能否承接如此大规模的资金转移仍是未知数,需要从4276亿港元的日均成交提升到6000亿以上。
虽然过去几年已有相当多的中概股通过“双重主要上市”在香港获得第二上市地位,但若美国政府真正启动强制退市,势必带来二级市场的一场“地震”。
此外,特朗普政府还针对美元基金加大了监管压力。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在2025年美元募资额同比下降78%,说明国际资管机构对于中国市场的美元投资正在受压制。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颁布的新一轮政策限制,要求禁止美国企业和个人对中国的量子计算、尖端半导体与合成生物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这意味着美中两国在资本层面正经历明显的脱钩迹象,金融合作空间正在被急速挤压。
可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两条所谓“王牌”存在难以回避的风险:
一旦大规模中概股退市,美国资本市场的估值与流动性也难免受损;若全面封禁美企或美资对华技术投入,美国从其他领域反向获取收益的机会同样锐减。
投资者和企业家们都在质疑:这样的“极限施压”只会让中国更快地在核心技术上实现国产替代,最终伤及美国自身。
四、李成钢出马,“三线并进”预备破局
特朗普放出狠话:“中国必须首先认输”,但中方对外宣布,将由拥有34年条法司经验、深谙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李成钢出任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并在72小时内直飞日内瓦,会见世贸组织多个小组官员,准备就美国加征245%关税立案调查展开有效对抗。
李成钢具备独特的条约法律功底,尤其精通WTO《争端解决谅解》第22条的“报复机制”,曾在2023年的光伏双反案和2024年的数字税争端里展现“零关税逆转”的高超谈判手腕。
这次他履新速度之快,充分说明中国在国际贸易主场上要抢回主动权。
回看历次中美贸易相峙:2023年光伏案,欧盟开局向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27%的双反税,最终被李成钢团队官司打到“0税率”收尾;
2024年数字税争端,美国原本试图限制中国跨境数据流动,最终也在李成钢带领的谈判中让步。
正因为有这样的历史战绩,外界普遍预期这位新任谈判代表或许能在这场关税僵局中再度扮演突破口角色。
白宫新闻秘书面对记者询问时放话:“这个球在中国一边。”可北京方面显然不想接下一场注定失败的“枪战游戏”。
当全球供应链的格局面临再平衡,有人看到的是风险,也有人看到了机遇。
中国暂停进口波音客机,给航天产业链带来巨大震动,却为国产大飞机抢得市场先机;
美国以中概股退市威胁,或许能在短期内给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融资制造障碍,但长远看也可能动摇华尔街对外资吸引力的根基。
供应链迁移的大幕下,越南、泰国、印尼等新兴制造国忙不迭接单,但全球产业链的重塑并非易事。
电子行业、汽车行业等动辄涉及庞大的上下游配套与人才培训,短短一年半载的时间内很难彻底“搬家”。
而美国经济本身也在付出代价:进口关税推高了通胀,让中下层消费者手里的钱包捂得更紧,企业成本增加导致投资和研发预算缩水。
同时,波音停滞还有可能影响美国数万名员工的饭碗。
各方都在算大账,却发现自己也难以独善其身。
结语
相似的场景早在2018年与2019年就曾上演。
那时美国以301调查的方式全面制裁中国的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机器人、工业机械和新材料等领域,最终逼迫中国展开多轮诉讼和报复。
如今2025年,再有类似的戏码,但时局已变。
中国掌握了更多创新底牌,也在WTO舞台上积累了更多话语权,而美国依然在尝试以关税壁垒和单边制裁“压”中国,让人不禁质疑:这种旧思维能否在新格局下成功?
答案或许还得回归谈判桌。
贸易战打打谈谈已是常态,李成钢团队的出现给了外界一丝曙光。
毕竟只要双方仍愿保留磋商渠道,局部的缓和乃至阶段性协议都是可能的。
特朗普看似强硬,但美国国内反主流意见也在高涨。
在此拉锯下,谁能在多边体系下占据道义制高点,谁就有更大把握让全球舆论和更多第三方国家站到自己这一边。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特朗普威胁与中方回应. 腾讯新闻.
[2025-04-09]
贸易战火蔓延,中国对波音飞机按下“暂停键”. 腾讯新闻.
[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