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突厥汗国的兴亡(上):风起金山,称雄东亚

由版图说历史 2024-05-24 07:57:38

左图右史,图片为王

突厥,何许人也?根据北朝《周书》的记载,突厥发源于金山,也就是今天的阿尔泰山,是匈奴别种呼揭人的后裔,还是狼种,以狼为图腾,王族姓阿史那氏。

《周书》: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别为部落,后为邻国所破,尽灭其族。…或云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呼揭),在匈奴之北。其部落大人曰阿谤步,兄弟十七人,其一曰伊质泥师都,狼所生也。

突厥之名,何因也?根据北朝《周书》的记载,金山的形状像头盔,按照突厥人的风俗语言,把头盔叫做“突厥”,因此突厥就成了他们部落的名字。

《周书》:金山形似兜鍪,其俗谓兜鏊为“突厥”遂因以为号焉。

6世纪初,突厥被柔然所征服,居于金山阳坡,成为柔然的打铁奴,与高车为邻。

《周书》:臣于茹茹(柔然),居金山之阳,为茹茹铁工。

高车又称丁零、敕勒、铁勒,原是生活在贝加尔湖一带的游牧部落,为柔然所迫,部分迁居金山以西,建立汗国。但高车一直想杀回老家,多次反抗柔然。546年,趁柔然内乱,高车再次起兵东征柔然。结果,这次高车却被柔然的打铁奴突厥所挫败并被吞并。

《周书》:时铁勒将伐茹茹,土门率所部邀击,破之,尽降其众五万余落。

吞并了高车后,突厥开始崛起。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自恃强盛,向柔然求婚。突厥曾是柔然打铁奴,所以柔然可汗阿那瑰断然拒绝,并派人对阿史那土门破口大骂。阿史那土门大怒,斩杀使者,转而向西魏求婚。

《周书》:恃其强盛,乃求婚于茹茹。茹茹主阿那瑰大怒,使人骂辱之曰:“尔是我锻奴,何敢发是言也!”土门亦怒,杀其使者,遂与之绝,而求婚于我。

西魏答应了阿史那土门的求婚,551年将长乐公主嫁给了他。552年,对柔然怀恨在心的阿史那土门留下弟弟室点密看守老家,亲自东征柔然,在北齐的协助下,大败柔然于怀荒以北,柔然可汗阿那瑰自杀。至此,突厥基本上吞并了柔然的地盘,控制了漠北高原。

“翻身农奴把歌唱”的阿史那土门自称伊利可汗,相当于匈奴的单于,建牙帐于于都斤山以东;可汗之妻称可贺墩,相当于匈奴的阏氏;实行收继婚,无人伦之念。

伊利可汗不久便去世,他的儿子阿史那科罗继位,是为乙息记可汗,不到一年也去世。乙息记可汗在位期间大破柔然残余势力邓叔子于沃野旧镇以北。

553年,乙息记可汗的弟弟阿史那俟斤继位,是为木杆可汗。其实,自从伊利可汗阿史那土门一死,突厥汗国实际上被分成两部分,金山以西由阿史那土门的弟弟阿史那室点密统管,称叶护;金山以东由阿史那土门的子孙统管,为突厥共主,称可汗。

木杆可汗在位期间东征契丹、室韦,北吞契骨,西破嚈哒、吐谷浑,南威北周、北齐,使突厥逐步臻于极盛。

叶护阿史那室点密在征服塔里木河流域后与嚈哒人发生冲突。于是,为了攻打嚈哒人,阿史那室点密与波斯萨珊帝国订立和约甚至联姻。这样以来,突厥在东北,波斯在西南,共同夹击嚈哒人。557年,突厥与波斯联合消灭嚈哒主力,随后双方以阿姆河为界瓜分了其疆土。567年,嚈哒残余势力被消灭,波斯占据了巴克特里亚、吐火罗地区。

然而不久之后,突厥就因丝路贸易控制权问题与波斯反目成仇。572年,突厥转而与拜占庭帝国结盟共同对波斯开战。同年,突厥越过阿姆河,占领巴克特里亚、吐火罗等地区。

至此,仅仅20年,突厥汗国的势力就达到巅峰,东起大海,西逾咸海,南自大漠,北到北海,甚至最西可以到达里海、黑海附近,成为一个幅员万里的辽阔草原帝国,称雄东亚。为了对付彼此,北周与北齐争相讨好突厥并请求婚配,木杆可汗犹豫再三后最终将公主嫁与北周。

《周书》:其地东自辽海以西,西至西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里,皆属焉。

△突厥人的武器,他们打铁奴出身,精于铁工

572年,木杆可汗去世,其弟佗钵可汗继位,突厥仍然保持强盛姿势,俨然有凌驾中原之志,屡次南下犯边。北周、北齐害怕突厥侵扰,不断给突厥送东西,突厥使者也享受上国待遇;北周为了安抚突厥,还想把宗室千金公主嫁给佗钵可汗。佗钵可汗更加骄横,甚至对部下说:“有南面两个小大儿不时孝敬,何愁没有好东西”。

《周书》:他钵弥复骄傲,至乃率其徒属曰:“但使我在南两个儿孝顺,何忧无物邪!”

576年,突厥在西面甚至与拜占庭帝国发生冲突,派兵远征,围攻博斯普鲁斯城,原因是拜占庭帝国与突厥的死敌阿瓦尔人结盟。

突厥的地盘太大,可汗一个人管理不过来。于是,佗钵可汗又立了东、西两个可汗,西面可汗为其叔父步离可汗室点密,东面可汗为其侄尔伏可汗阿史那摄图。

乍一看突厥的形势很好,可是佗钵可汗逐渐不思进取,满足于北周、北齐对其争相孝敬的形势,并且崇信佛教,突厥汗国强盛的背后隐伏着巨大危机。

581年,佗钵可汗去世。临死前,他告诫其子阿史那庵逻,想传位于木杆可汗之子、其侄阿史那大逻便。但其侄阿史那摄图以大逻便母贱为由拒不承认其为大可汗,改立佗钵可汗之子阿史那庵逻为大可汗。然而阿史那大逻便势大,阿史那庵逻不能制,无奈之下把可汗之位让于阿史那摄图,阿史那摄图即从尔伏可汗变为突厥大可汗沙钵略可汗。

沙钵略可汗期间,突厥内部出现了五汗并立的局面。中部为突厥共主、沙钵略大可汗阿史那摄图,北面为第二可汗阿史那庵逻,东面为沙钵略之弟、突利可汗阿史那处罗侯,西面为室点密之子、达头可汗阿史那玷厥以及阿波可汗阿史那大逻便。

576年,北周灭北齐;581年,杨坚篡周,隋朝建立。随着隋朝的建立,北方实现一统,突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也即将到头了。因为隋朝并不甘心再向突厥称臣纳贡,对其冷淡,给突厥的“孝敬”也越来越少。

沙钵略可汗非常生气,一方面支持营州北齐残余势力高保宁犯隋边境,另一方面准备找个机会好好教训一下不听话的隋朝。沙钵略可汗的可贺敦是北周和亲的千金公主,心怀国仇家恨,十分敌视隋朝,天天给沙钵略可汗吹枕边风,要求其出兵攻打隋朝。于是,作为一个男人,为了给妻子出气,582年,沙钵略可汗联合阿波可汗等大举进攻隋朝。

《隋书》:沙钵略妻宇文氏之女,曰千金公主,自伤宗祀绝灭,每怀复隋之志,日夜言之于沙钵略。

面对突厥来势汹汹,隋文帝认为突厥并非不可战胜,因为他的父亲杨忠以前曾跟突厥打过交道,一起联手打过北齐。杨忠认为突厥外强中干,打起仗来就知道抢东西,以前都是被他们的外表给吓唬住了。因此,隋文帝决定发动对突厥的自卫反击战。

最终,隋军几路齐出,成功打退了突厥大军的攻击,取得了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并涌现出了敦煌戍卒史万岁和鲜卑猛将达奚长儒两个一级战斗英雄。

《隋书》:于是以河间王弘、上柱国豆卢勋、窦荣定、左仆射高颎、右仆射虞庆则并为元帅,出塞击之。沙钵略率阿波、贪汗二可汗等来拒战,皆败走遁去。

阿波可汗与沙钵略可汗本来就有矛盾,沙钵略可汗一直忌惮阿波可汗,加上攻打隋朝失败后,突厥天灾不断,二人发生内讧。沙钵略可汗不讲武德,偷袭阿波可汗营地,吞并其众,还把阿波老母给杀了。阿波可汗无家可归,只好向西投奔达头可汗。达头可汗同情阿波可汗,借兵给他去攻打沙钵略。沙钵略的弟弟突利可汗也对其不满。由此,突厥内乱加剧,沙钵略可汗众叛亲离,处境不妙。

突厥一发生内乱,隋朝可高兴坏了。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前突厥看中原内斗,现在该中原看突厥内斗了。因此,隋文帝采用大隋第一外交家长孙晟“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策略开始分化瓦解突厥。隋朝遣使交好达头可汗,又派人联络突利可汗,形成反沙钵略统一战线。583年,西部突厥达头可汗不再承认沙钵略可汗为突厥共主的地位,突厥以金山为界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

584年,东突厥沙钵略可汗西抗西突厥,南抗大隋,东与突利可汗交恶,内外交困之下,被迫向隋朝求和。本着“离强合弱”的原则,隋文帝接收了沙钵略的求和。之后,其妻千金公主被赐姓杨氏,封大义公主代表隋朝和亲,东突厥开始向隋称臣纳贡。

随后沙钵略可汗为西突厥达头可汗所攻,又害怕契丹来袭,还遭到阿拔小部落的袭击,不得不迁往漠南,赖隋朝援手,乃得保全。沙钵略可汗上书隋文帝,书中尽表感激顿首之情。

《隋书》:窃以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伏惟大隋皇帝真皇帝也,岂敢阻兵恃险,偷窃名号。今便感慕淳风,归心有道,屈膝稽颡,永为藩附。虽复南瞻魏阙,山川悠远,北面之礼,不敢废失。

587年,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去世,因其子懦弱,遗命其弟阿史那处罗侯继可汗位,是为莫何可汗。莫何可汗一继位就擒杀了阿波可汗,但他是个短命鬼,588年在西征波斯时中箭身亡。同年,沙钵略可汗之子阿史那雍虞闾继位,是为都蓝可汗。

589年,隋灭南陈,统一全国。隋文帝在得意之余给东突厥可贺敦大义公主送了一架屏风,你说隋文帝也是,这不成心刺激她吗?大义公主本为北周千金公主,睹物思情,自感与陈后主同病相怜,国仇家恨又涌上心头,勾连西突厥泥利小可汗,挑唆都蓝可汗,想报复隋朝。

《隋书》:平陈之后,上以陈叔宝屏风赐大义公主,主心恒不平,因书屏风为诗,叙陈亡自寄。

隋文帝一看大义公主颠覆我隋朝之心不死,决定除掉大义公主。正好大义公主与胡人私通,隋文帝借机派人出使东突厥,废除了大义公主的名号,还给都蓝可汗送了四个美女。没想到都蓝可汗美女照收,却不杀大义公主,隋文帝只好另想他法。

隋文帝正犯愁,有人给送枕头来了。已故莫何可汗之子阿史那染干号突利可汗,居于北方,颇有野心,也想与隋朝联姻。于是,隋文帝派人告诉突利可汗:“只要你能够想法把大义公主给我杀了,就把公主嫁给你。”597年,经过突利可汗的游说,都蓝可汗把大义公主给杀了,隋文帝终于除却了一个心腹大患。

《隋书》:上令裴矩谓之曰:“当杀大义主者,方许婚。”突利以为然,复譛之。都蓝因发怒,遂杀公主于帐。

大义公主死后,隋朝履行诺言以宗室女安义公主嫁与突利可汗,并且礼遇甚厚,还支持他南迁于都斤山,东突厥也出现分裂。都蓝可汗知道后非常生气:“我是大可汗都没受到这个待遇,隋朝太瞧不起人了!”

《隋书》:雍虞闾怒曰:“我大可汗也,反不如染干!”于是朝贡遂绝,数为边患。

东突厥都蓝可汗本与西突厥达头可汗有矛盾,互相攻伐。但都蓝可汗为隋朝惹怒,转而联合达头可汗共同攻打隋朝。结果,598~599年,隋军两次出击,大败都蓝可汗本与达头可汗。

599年,都蓝可汗眼见打不过隋朝,转而攻击隋朝的盟友突利可汗:打不过隋朝,还打不过你这个叛徒?突利可汗哪是对手,被都蓝可汗与达头可汗打得落花流水,连和亲公主都丢了,仅以五骑南逃。

随后,突利可汗在长孙晟裹挟下投奔隋朝,入大兴城。隋文帝继续贯彻对突厥的“离强合弱”方针,一面打败达头可汗,一面待势穷来投的突利可汗阿史那染干甚厚,并赐号“意利珍豆启民可汗”,简称启民可汗。而且,隋文帝又嫁给了启民可汗一个宗室女义成公主,居于河南之地,即今鄂尔多斯。

《隋书》:输以宝物,用慰其心。夏六月,高颎、杨素击玷厥,大破之。拜染干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华言“意智健”也。

然启民可汗势弱,仍频遭都蓝可汗袭击,又是隋朝派兵帮其夺回人口、牲畜。为了彻底解决问题,隋朝派军出击都蓝可汗,准备立启民可汗为东突厥之主。都蓝可汗大败后众叛亲离被杀,东突厥大乱。

西突厥达头可汗趁东突厥内乱之机东进漠北高原,并自称步迦可汗,一时间统一突厥,成为共主。600年,达头可汗进犯隋朝边境,攻打启民可汗,隋文帝派杨广、杨素出灵武,杨谅、史万岁出马邑,大破之。

601~602年,在启民可汗协助下,隋军出击达头可汗部属。达头可汗原东突厥诸部纷纷大溃,都去投靠启民可汗。达头可汗不能制,只得出逃青海吐谷浑之地,不见踪影。就这样,在隋朝的帮助下,启民可汗终于北归成为东突厥首领,向隋称臣纳贡。

启民可汗对隋朝的再造兴复之恩十分感动,曾上书隋文帝,尊其为“圣人可汗”。这是中原王朝的皇帝第一次被草原部落尊为可汗,比唐太宗的“天可汗”还要早。

《隋书》:启民上表陈谢曰:“大隋圣人莫缘可汗怜养百姓,如天无不覆也,如地无不载也。诸姓蒙威恩,赤心归服,并将部落归投圣人可汗来也。或南入长城,或住白道,人民羊马,偏满山谷。染干譬如枯木重起枝叶,枯骨重生皮肉,千万世长与大隋典羊马也。”

东突厥归附大隋之后,西突厥也发生变动。达头遁走后,604年,泥利可汗之子阿史那达曼继位,是为泥撅处罗可汗。泥撅处罗可汗自恃强大,不肯臣服隋朝。此时隋朝在位的是隋炀帝,隋炀帝有经略西域、恢复汉朝故土之志,必须要解决的两大势力之一就是西突厥。

隋朝的另一个著名外交家裴矩打听到泥撅处罗可汗是个孝子,他的母亲是汉人向氏,就住在大兴城,而且泥撅处罗可汗屡为铁勒所败,内部不稳,所以准备采用攻心之法。

于是,隋朝派崔君肃出使西突厥,痛陈泥撅处罗可汗的处境,希望他“识时务者为俊杰”,归顺大隋。泥撅处罗可汗一开始不肯,但隋朝又使用离间之计,欲立达头可汗的孙子射匮可汗为大可汗,使其攻打处罗可汗。

611年,处罗可汗被射匮可汗袭击,出走高昌,最后在母亲向氏的晓谕下只好东投隋朝,也尊隋炀帝为“圣人可汗”。隋炀帝待之甚厚,并日后从征高丽。

《隋书》:明年元会,处罗上寿曰:“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圣人可汗。今是大日,愿圣人可汗千岁万岁常如今日也。”

至此,突厥由原来的东亚霸主一分为二,并且都归附了隋朝,隋朝成为新兴的东亚霸主。

609年,启民可汗去世,其子阿史那咄吉世继位,是为始毕可汗。始毕可汗一开始也臣服于隋朝,但隋朝眼见始毕可汗日益强盛,决定采用裴矩建议用计削弱他。一方面,隋朝拉拢始毕可汗之弟叱吉设,还准备嫁与公主,但叱吉设胆小不敢;另一方面,隋朝设计诱杀了始毕可汗的第一谋士、粟特人史蜀胡悉。

始毕可汗大怒,与隋朝关系恶化。东突厥是隋朝对外关系最重要的一环,615年,隋朝已经是烽火四起,有天下大乱之势,但隋炀帝仍坚持巡行塞北。结果,隋炀帝在雁门被始毕可汗的数十万骑兵包围,幸得始毕可汗可贺敦义成公主游说以及李世民等各路援军而至才得救。雁门之围后,东突厥不再臣服于隋朝。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纷起,很多中原人北逃归顺东突厥,东突厥势力越来越强大。始毕可汗眼见中原大乱,更加骄横,不断插手中原事务,收留隋室,从中渔利。薛举、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乃至唐国公李渊以及吐谷浑、契丹、室韦、高句丽等都不得不向东突厥称臣纳贡,寻求帮助。被隋朝拿捏了多年的东突厥终于扬眉吐气,再次成为威震东亚的霸主。

《隋书》: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迎萧皇后置于定襄。薛举、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之徒,虽僭尊号,皆北面称臣,受其可汗之号,使者往来,相望于道也。

始毕可汗时东突厥势力范围

那么,新兴的唐朝如何面对突厥的威胁?突厥又将走向何方?且听下回分解。

(本图文由作者天启元贞单独完成,已与今日头条签约骑士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参考资料:《周书》《隋书》《蒙曼说大隋风云》《草原帝国史》《中国历史地图集》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