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鹏名誉权案终审落槌法律利剑斩断五年谣言链

松狮 2025-04-14 23:12:31

‍‌‌‌‌‍‌‌‌‍‌‌‌‍‌‌‌‍‌‌‌‌‌‍‌‌‌‌‌‍‌‌‌‌‌‍‌‌‌‌‌‌‍‌‌‌‌‍‌‌‌‍‌‌‌‌‌‌‍‌‌‌‌‌‍‌‌‌‌‌‌‍‌‌‌‌‌‍‌‌‌‍‌‌‌‌‍‌‌‌‍‌‌‌‌‍‌‌‌‍‌‌‌今日,北京市某法院公告栏前围满了媒体记者,岳云鹏诉王某某名誉权纠纷案终审判决书正式张贴。这份迟来五年的司法文书,不仅为这场闹剧画上句点,更以 17750 元赔偿金的强制执行,为网络空间恶意诽谤行为敲响警钟。

事件可追溯至 2020 年 11 月,素人王某某在短视频平台发布系列哭诉视频,声称八岁女儿系与岳云鹏所生,并抛出 “敢做 DNA 鉴定就担责” 的激将言论。彼时刚凭春晚相声《生活趣谈》再攀事业高峰的岳云鹏,瞬间被推至舆论风口。尽管德云社三日内即发布严正声明,仍有部分网友以 “无风不起浪” 为由持续发酵话题,相关词条阅读量在 72 小时内突破 3 亿次。

法律程序在喧嚣中稳步推进。2023 年立案后,法院委托司法鉴定机构进行亲子鉴定,科学数据显示排除生物学父女关系的结论。面对铁证,王某某既未提交新证据,也未出席庭审辩论。法院 2024 年 11 月作出判决:被告需书面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诉讼费等共计 17750 元。在被告拒不履行后,法院依法启动强制执行程序,终在今日完成司法公示。

德云社法务团队在此次事件中展现出专业素养。不同于早期面对类似谣言的被动应对,此次他们采取证据保全公证、实时舆情监测等组合拳,为艺人筑起法律护城河。据知情人士透露,该社已建立网络侵权快速反应机制,2023 年以来累计发起名誉权诉讼 27 起,胜诉率达 100%。

这场持续五年的谣言风波,折射出移动互联网时代舆论场的复杂性。最初有 42% 的受访网民表示 “半信半疑”,折射出公众对明星隐私的窥探心理与对司法鉴定的认知偏差。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专家指出:“此案具有典型教育意义,既明确‘谁主张谁举证’的民事诉讼原则,也警示造谣者需付出实际代价。”

当法院公告栏前的快门声渐息,这起案件留给社会的思考仍在延续。从 “冷处理” 到 “依法刚”,公众人物维权方式的变化,见证着法治社会建设的坚实步伐。正如判决书尾页那枚鲜红的法院印章所示,在事实与法律构筑的铜墙铁壁前,任何精心编织的谣言终将无所遁形。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