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槿夕先生
读书是为了什么?
这是网络上一直争论的话题,按照我现有的观念,就是为了能够改变生活,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
个人认为,这是工作后的心态,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应该以学识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造福于民。
奈何,当学生和老师的观念有冲突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只能屈服于老师,这是一种对学术研究的亵渎。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在官网发布说明称,学院关注到网上关于该院教师黄某某涉嫌学术不端等问题的举报信息,立即成立工作专班,启动调查程序。
这一次的举报事件牵扯范围很广,涉及到国内著名的教授黄某某,一旦证实此事为真,那么必然会引起学术界的“震动”。
由于黄某某带领的团队拥有多项专业,国内涉足的人不多,即便放在了国际上,也是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在舆论的发酵之下,华中农业大学校办工作人员回应称,学校对此事高度重视,已成立调查组。
除此之外,还强调了学院有二级单位学术道德委员会在调查事件,后续学校宣传部门会发布相关信息。
看到11个学生按上了指纹,才知道他们抱着多大的决心?
事件曝光之后,这一份举报信息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有人感慨,这一份举报信息可以称得上是一份学术论文。
黄某飞教授的个人简历十分精彩,目前已经被学校删除,处于正在调查的阶段。
搜索相关信息可知,黄某飞已经培养了毕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共计23名,影响力不输其他知名的博士导师。
11名学生冒着延毕和换课题的风险,毅然选择了举报了课题导师,接下来会给他们带来不可预估的危险。
华中农业大学是211高校,它承担了为国家培养农业人才的社会责任,可是爆出了此事后,是否会严查其他导师?
我们看的是11名学生举报导师,可是谁能说清楚,他们此前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
他们将面临更多后续的问题,包括学校的调查组审查,课题更换,已经毕业的前辈审问等等,这些都是看不到的无形压力。
学术不端对于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如果不是黄某某教授对他们太过于刻薄,那可能还不会过早地曝光。
到底学术界还有多少人在弄虚作假?
以下这一篇是举报学生所写,让很多网友深有感触,他们都是勇敢的人,用自身额前途为后来者开路。
“这几年被黄教授冠过不少荣誉称号”,当他戏谑地说出这个细节时,让人联想到一个画面。
他拿着研究数据走到导师面前,被对方劈头盖脸地一顿指责,令人沉默。
原本他们是可以按照黄教授的要求继续修改论文,沿用以往的数据,反正不会有人费力去查证。
“我是过不了良心的一关。”
一字一句都戳中了年轻人的心,这就是做事凭良心应有的态度。
他们预料到,举报信一出,未来极有可能就有放弃学位,为的是能够少几个受害者。
有人扒出,这段时间刚好是新一届学生考完研准备选专业的时间段,他们真的是为后来者考虑。
当读到这位学生张黎的信后,了解到他是题组的师兄,只要有人需要,他就会选择帮忙。
生活不会亏待一个认真的人,在信件曝光之后,校方已经介入,相信黄某某教授的情况会有后续。
作者总结一个博士生导师,将社会的污秽之气带到学校中,用手中的权力危害农业人才,这很难想象会造成多大的余波。
这11位学生能够得到应有的培养,他们为后来者奋力一击,我们不能让他们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看到很多人为他们发声,才知道他们做的事被人看到,这11位学生拼出来的路,将会照亮很多人的未来。
我有一个问题,会不会有更多人勇敢站出来,纠正某些导师的压榨行为?
只能看后续的结果了。
认识的博士不多,最少有两个吐槽过导师篡改实验数据!
得有一半是造假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