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爱看《还珠格格》那部剧,里面乾隆和夏雨荷的感情故事真的挺打动人的。
真没想到,朱元璋也有过类似的遭遇。
那时候,朱元璋还只是众多起义军里的一员,半路上为了躲避灾祸,跑到了一个寡妇家里藏身。
走的时候心里惦记着那寡妇可能会怀孕,于是给了她一个保证。
说真的,朱元璋那一套做法,简直就是典范中的典范!
【倒在寡妇门前】
朱元璋真是个乱世里的厉害角色,他原本是个和尚,后来一步步奋斗,最终当上了开国皇帝。
他这一辈子过得挺不容易,但好在一切都熬过来了,最终他建立了大明王朝,这一切都算数。
朱元璋一开始是为了找口吃的,就从庙里走了出来,到处去求人帮忙。说是求人帮忙,其实就是到处要饭。
后来他参加了起义队伍,在当兵的路上,好几次在死亡边缘徘徊。
对于那时的普通百姓来说,起义军是他们压根儿不敢招惹的。
说到底,那是一帮“叛逆之徒”,要是被官兵逮到,非得被抓去杀头不可。
就在那种情况下,朱元璋在一次打仗时受了重伤,得找个地儿好好养养身体,调养一下。
那天,正好是雨雪交加的时候,朱元璋跌跌撞撞、连跑带拖地来到了一间老旧的木屋前。
木屋的女主人是个中年单身妈妈,她刚吃完晚饭,正准备不脱衣服直接躺下休息。
这时,她听见木门嘎吱作响,敲门声响得又急又重,明显能感觉到门外的人很慌乱。
寡妇听到声音后,赶紧从椅子上站起来往门口走。门刚一拉开,就见有个人影直挺挺地摔了进来。
这个人浑身伤痕累累,衣服上到处都是刀割的破洞和血渍,脸色惨白得像纸一样,已经人事不省了。
寡妇暂且把心里的不解放到一边,硬拉着朱元璋,把他弄到了床上。
然后,我在家里翻腾出一点治擦伤的药和用来包扎的布条,赶紧给朱元璋做了下简单的处理。
其实吧,那个寡妇一眼就看出了朱元璋起义军的身份,没必要多问,毕竟她自己也不是普通人。
郭子仪有个女儿成了寡妇,那时候,朱元璋还在郭子仪手下当大将呢。
郭氏心里明白他爹在干啥,同样也知道现在床上那位年轻人在做什么。
因此,郭家大门一开,郭氏并没有不管不顾,而是赶紧把人拉进屋里,认认真真地给治疗了一番。
还好朱元璋命硬,碰巧敲的是郭家的门,要不然他可就凶多吉少了。
第二天朱元璋一觉醒来,脑子还有点懵,就看到旁边站了个中年大婶,正忙着张罗早饭呢。
朱元璋嗓子沙哑地哼了一声,那寡妇一听,立马放下了手头的活儿。
走到床边没几步,我就问朱元璋身子骨咋样了,然后赶紧把热饭递给他。
朱元璋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是这位姑娘救了他,还给他做饭照顾他。
郭氏还没来得及说话,朱元璋就先介绍了自己,他说他们是起义军,特别感激这女子愿意收留他们。
郭家那位性格挺温和的,说自己其实早就有数了。
现在你伤得不轻,得好好休息一阵。要是信得过我,就先住这儿吧,我平时能帮你照应着!
朱元璋连忙说了几声谢谢,接着就没再客气,直接住了下来。
于是,朱元璋就住到了寡妇郭氏家里,他们平日里一块儿过日子。
郭家那位每天都会帮朱元璋处理伤口,就是给他换换药,再包扎一下。
草药快用完了,郭氏拿起小竹篓,往附近的山里走去,打算摘点草药回来。
而且,郭氏每晚都会亲自给朱元璋煮草药,盼着他能早点康复。
一开始,朱元璋的伤口情况不太好,得一直有人守着照顾,白天黑夜都不能停歇。
夜里会猛地烧起来,这时候郭氏就在旁边忙着给她降温,一会儿喂水,一会儿换冷毛巾敷额头。
有时候,朱元璋会猛然睁开眼,一瞧郭氏正坐在床边,心里头那个暖啊,说不出的舒服。
时间一天天溜走,朱元璋的伤口也慢慢愈合了。
伤势慢慢好转,朱元璋的心也慢慢被这位女子占据!
【孤男寡女暗生情愫】
朱元璋在那段受伤的日子里,真切感受到了被人关照和重视的感觉。
郭氏从来不求回报,她救人也完全是出于好心,这样的女子怎能不叫朱元璋心里喜欢呢?
说起来郭氏,心里没点儿触动那是骗人的,天天这么照顾着、关心着,谁能不动容呢。
尽管朱元璋起初身份卑微,但他那股子起义的冲劲和对生命的执着,让郭氏深深地着迷。
一男一女,彼此间有了情愫,你来我往,两人的关系慢慢变得微妙。
郭家每天做饭那会儿,朱元璋都会搭把手,不是帮忙劈柴就是挑水。
用餐时,郭氏会不停地给朱元璋往碗里添菜,催他多吃点,希望他能快点养好身体。
这样的时光真是又暖又美,在这战乱不断的岁月里,简直就像宝贝一样难得。
但朱元璋心里明白,老躲在这儿不是长久之计,他还有好多大事等着去办呢。
朱元璋打算重返他的战场,继续把没干完的事儿干完。
这天,琢磨了好久,朱元璋终于缓缓对郭氏说道:
我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得赶紧回去,战友们还在战场上盼着我呢!
郭家的人清楚朱元璋身上扛着多大的重担,也坚信他早晚会功成名就,顺利回来。
分手的时候,他们俩把心里那份深深的爱说了个透,可因为国家和家庭的缘故,实在没办法再在一起了,只能就此道别。
其实,朱元璋走的时候,郭氏还向他提了个问题,而朱元璋的处理方式,那真的是堪称典范!
【断梳为证】
朱元璋打包好东西,正准备走人,郭氏犹豫了半天,最后吞吞吐吐地说:
我明白你心里揣着更大的梦想,你对我的情意我都记着呢。要是你离开了,我万一有了身孕,那可咋办呢?
朱元璋放下了手头的事儿,回过头望向郭氏,轻轻地把她垂下来的发丝拨到了耳朵后面。
接着,我把郭氏头上的木梳摘下来,使劲一扭,它就断成了两截。
接着,我跟郭氏很严肃地讲:这事儿我也想过了,就拿这把梳子来说吧,我一半,你一半,就这么定了。
要是以后有了娃,那就把娃好好拉扯大。等我哪天事业有成,风风光光的,你就带上这把梳子来找我。
到时候我肯定会对你们很好的,但现在你们不能跟着我,战场上太危险了,你一个女子还是乖乖在这里等我就行。
说完那句话,朱元璋拎起包袱,头也不回地走出了那座小木屋。
郭女士盯着那半把破梳子看了好一会儿,最后硬是把眼泪憋回去,把它塞进了木盒子里。
时间过得嗖嗖的,一眨眼的功夫,朱元璋就稳稳当当地坐上了皇位,这下子,天下总算是安定下来了!
郭家这些年,一直都是埋头苦干,天一亮就出门干活,太阳下山了才回家休息。
郭家那边的情况有所不同,朱元璋离开后,郭氏意外发现自己有了身孕,并且最终顺利地把孩子生了下来。
郭家妈妈一直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后来听说换了新皇帝,而且这个新皇帝竟是当年那个年轻的朱元璋。
郭某人心里头那个激动啊,他翻腾出木盒子里的那把断梳子,二话不说就奔南京去了。
到了京城后,那寡妇立马就被带进宫里,又一次瞅见了穿上龙袍的朱元璋。
朱元璋一听太监提起,说有个女子抱着娃,手里还攥着一把断掉的梳子,立马就想到了过去那些事儿。
朱元璋自个儿出门迎接了郭氏,接着在皇宫外面给她找了个地方安顿下来,还给了她一个封号,叫惠妃。
惠妃长久以来都住在皇宫外面,这是朱元璋专门做出的决定。
由于怕郭氏没法适应皇宫的日子,就直接让她一直在宫外住着。
虽然住在皇宫外面,朱元璋却没把她晾在一边,经常找机会出宫去看望她。
后来,郭惠妃给朱元璋添了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这辈子也算是过得美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