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与术是个相当抽象的话题,当然这个话题跟道教中的道术无关,而是讨论看待事物不同高度以及角度罢了。
当然,这个话题还可以有一个更为直观的切入点,就是战略与战术,毕竟所谓的道,就类似于为长远发展而制定的战略规划,在战争上战略考虑的是核心目标和全局优势。战术,便是为了短期局部战场而制定执行方针。简单说,战略家谋求的是长远大局的胜负,而战术大师所追求的则是一时一地之得失。
我们从一些历史战役上就可以看出战略大师与战术大师区别。正如当年的楚汉之争,项羽便可谓是战术大师。可以说在楚汉之争的战场上项羽可谓是几乎是无敌的存在,在早期他几乎不曾输过一场战斗,即便刘邦在他面前也完全讨不到任何便宜,还屡屡败于项羽之手。
但对于楚霸王项羽来说,他最大的悲剧就在于,他的对手刘邦偏偏是个战略大师。虽在局部的战场上刘邦完全不是项羽的对手。但刘邦所谋的并非一时一地的得失,他从战略的高度“深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并及时革秦之弊、政策宽厚、得到关中民众的支持,建立了高势能。正是这些战略措施使得刘邦最终在垓下一战断绝了战术大师项羽的希望而赢得最后的胜利。刘邦之胜,胜在全面的布局,而项羽之败败在没有长远的目光上,这便是战略与战术的区别,亦是道与术之别。
但小君绝不是想抬高道而贬低术,不管在我们的工作或是生活中唯有道与术相辅相成,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即便是历史上真正的强者,也往往是以道为主,以术为辅,纵览全局的同时,亦需一步步稳扎稳打以术为辅才能成就不世伟业。
纵观历史,也不乏着眼于宏观视野,长远规划却忽略了道、术结合而最终惨淡收场的案例。正如王安石变法,他用心良苦对于时弊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因此小君认为他改革的初心和大方向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导致最终崩盘的原因还在于,只重战略而忽略战术,有道无术,再宏伟的规划也难以达到既定目标。
毕竟道着眼底层逻辑与事物规律,拥有长远规划和全局意识;而术则是踏踏实实地着眼于每个执行和落地的细节。一旦执行跑偏了,那又怎能达到既定的目标呢?
而在个人的修为上,道即是每个人认知和思想,而术则是我们的一言一行。有崇高的理想,却没有言行相呼应,这样的人也不过是夸夸其谈的志大才疏之辈,难成大事。
道与术的关系,正如庄子所云:“以道御术,术必成,离道之术,术必衰。”
当然 ,若无术相符,道亦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