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稀土争夺战全面打响,德国媒体直接喊话:美方不是中国对手?

春公子科技 2025-03-16 10:18:48

文 春公子

我现在终于知道了,为什么特朗普一心想要拿下丹麦的格陵兰岛和乌克兰的矿产资源。其实这一切都是美方为了准备和中国在稀土领域里打一场争夺战。

此前有很多朋友们在说,提炼稀土又算不上什么有难度的技术,美国那边其实也能搞。理论上是这个道理,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中方这边已经牢牢掌控了稀土产业链的话语权。

德国《明镜》周刊的最新研究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中国对全球稀土产业链的掌控已形成“钢铁闭环”,美国试图通过乌克兰或格陵兰岛破局的计划正面临技术、经济与地缘政治的三重绞杀!

美国近年来加速推进稀土产业链本土化建设,试图打破中国对全球稀土市场的绝对控制。从特朗普政府推动五角大楼军事基地建厂,到拜登时期《通胀削减法案》对清洁能源稀土需求的刺激,再到美澳企业合作、SPAC资本运作等多元化布局,美国正以“战时状态”重构稀土供应链。

按照美国的打法,先把格陵兰岛和乌克兰的矿产资源搞到手。格陵兰岛2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蕴藏150万吨稀土、175亿桶石油和4.15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其位于北极航道咽喉,控制着未来缩短欧美40%航运里程的黄金水道。全球变暖使格陵兰岛冰盖年均消融量达11000平方公里,相当于马萨诸塞州面积。冰层退缩不仅降低开采难度,更激活了稀土、锂、钴等战略资源——这些正是电动车、芯片、量子计算机的“工业血液。

乌克兰拥有全球5%的矿产资源,包括23亿吨锰矿(全球第一)、322亿吨铁矿、45万吨锂矿及未开发的17种稀土元素。其黑海天然气储量达2万亿立方米,半导体级氖气供应全球90%芯片产业。美国试图通过“稀土换军援”协议,将乌东矿产开发权与对俄制衡深度捆绑。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美国现在在资源上不存在什么大问题,为什么德国媒体认为,在稀土这一领域,美国也不会是中国的对手呢?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

尽管美国重启芒廷帕斯稀土矿,但其冶炼分离产能仅占全球7%,98%稀土精矿需运往中国加工。MP Materials等美企分离技术依赖中国专利授权,单吨成本高出30%-40%。即便获得格陵兰或乌克兰矿石,仍需中国“工业胃袋”消化。

从矿山勘探到量产需8-10年周期,而中国已掌控全球92.3%的稀土冶炼产能,并将18项关键技术纳入出口管制目录。到2030年全球稀土需求激增300%时,美国新建项目最快2033年才能投产,届时中国或已完成量子级技术迭代。

从内蒙古露天矿到宁波永磁生产线,中国构建了全球唯一的300公里稀土产业走廊。特斯拉上海工厂的电机磁材可实现“2小时矿山到车间”的极速响应。

中国持有全球67%的稀土永磁材料专利,主导87%的国际标准制定。例如,北方稀土的“低氧超高纯金属制备工艺”专利墙,迫使美国通用电气支付每公斤3美元的专利费。

2024年中国对镓、锗实施出口管制后,全球碳化硅晶圆价格暴涨400%。通过“稀土-光伏-储能”联动,中国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新能源革命的规则制定权。

当前稀土价格处于历史低位,中国通过“战略性亏损”将利润率压制在5%以下,迫使美国企业需将价格提升300%才能盈利。即便美国成功开采格陵兰岛或乌克兰矿产,其北极圈内17倍于中国的开采成本、战乱区供应链风险,注定难以市场化运作。

中国已将稀土博弈升级至量子层面。氦-3资源的垄断使其掌握量子计算机命脉,而美国仍在挣扎于重建20世纪水平的稀土分离厂。到2030年全球稀土需求激增300%时,中国可能已完成“稀土-量子”技术捆绑,而美国新建项目最早2033年才能投产。

美国的稀土自主化计划看似雄心勃勃,实则陷入“既要环保又要产能、既要盟友又要控制”的悖论。也就是说,即便美国现在在不差资源、不差技术以及不差金钱的情况下,美国想要在稀土这一领域与中方过招,那完全是没有资格的。因为中方通过数十年的积累,已经掌控了全球稀土产业链。说白了就是,时间不利于美国,而是有利于中国。

0 阅读:16

春公子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