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践行志愿服务精神擦亮“阿同汗”特色品牌有形有感有效推进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山菡评社会[已注销] 2023-05-16 15:57:05

昌吉州呼图壁县阿同汗社区辖区占地0.6平方公里,由3个花园式小区构成,共有人口2720户7235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9%。近年来,阿同汗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精心打造“阿同汗”特色志愿服务品牌,以“八大家园”为重点,以服务居民为核心,建立“3+3”服务体系,实施“五心”工作法,着力夯实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石,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进“五个认同”,铸牢中国心、中华魂。先后荣获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新疆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

一、精心组织,打造平台,让志愿服务精神成为邻里守望的“灯塔”

一是搭建理论宣讲平台,共建团结讲堂。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以“习语金句”微宣讲、国旗下宣讲为载体,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先进事迹等,开展活动10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上万人。先后组织110余名民族典型代表参加“百名模范心向北京”感恩活动,谈感悟当好宣传员,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在“阿同汗”感召下,全县2.6万余名各族干部群众主动加入志愿服务团队,组建“花儿妈妈”“雷锋车队”等民族团结品牌志愿服务队160多支,受益群众5万余人次,如今阿同汗志愿服务队已成为呼图壁的“金名片”。二是搭建教育服务平台,构建邻里和谐。围绕“教育引导各民族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主题,以“党员之家”“道德讲堂”“阿同汗志愿服务史馆”为阵地,邀请道德模范、模范典型宣讲爱国情怀等内容,开展各类宣讲活动50余场次,有效提升各民族群众的爱国情怀。从办好特色社区学校着手,创新“全民教育+终生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模式,依托“阿同汗教育服务基地”,不断优化和完善“石榴”学校、“石榴”小课堂、“石榴”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项目,全面打造升级“石榴”这一社区教育品牌,开办各类课程100余场次,惠及群众近万人。三是搭建文化服务平台,筑建团结纽带。围绕“文化润疆”主题,开展“我邀民族亲戚赏海棠、看牡丹、观花海、听曲子”等民族团结联谊活动20余场次,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唱响主旋律。全新打造“龙闲书屋”书画摄影国学交流中心,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主旨,创办家风教育、诵读国学经典、传承孝道文化,学习习俗礼仪等课程,开办课程100节次,教育群众5000余人次,有效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二、培根铸魂,共建家园,让志愿服务精神成为凝聚人心的“基石”

一是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构建“石榴籽”友善家园。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传统节日组织慰问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和爱国宗教人士10余次,慰问资金2万余元。开展“我到你家吃月饼,你来我家吃馓子”“你教我跳广场舞、我教你弹冬不拉”“百家宴”等民俗融情节庆活动20余场次,促进各民族群众在情感、文化上的不断融合。把寻找“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作为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践行道德风尚,提升道德水平的有效载体,表彰最美家庭”12个,“好媳妇好婆婆”12名,“身边好人”15名,邻里团结家庭42个,唱响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二是合力攻坚,同心克难,构建“石榴籽”宜居家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机制,完成3个小区改造,增设停车位478个、摄像头167个,硬化路面1500米、增设石桌石凳50套,新建文化活动小广场1个,有效提升小区宜居水平。优化整合小区健身广场、网格实体阵地等资源,推进“幸福驿站”建设,提供家政服务、房屋出租、水电费代缴等便民服务,增强社区为民服务能力。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契机,先后评选出各类民族团结模范100多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2100余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楼栋76幢,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评选率达到90%,促进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情深。三是科技赋能,智能互联,构建“石榴籽”智慧家园。优化整合社区内部资源,搭建智慧社区平台,将社区惠民政策,民族团结知识通过电视进行展示,将党的声音第一时间传播到千家万户。搭建“9+X”大数据平台,为小区治理提供科学分析、智能管理的数据支撑,助力社区做好风险评估预警和突发事件快速处置。实施“志愿服务+”工程,依托昌吉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建立“线上+线下”双向发力的志愿服务模式,完善志愿者人才库,注入法律、医疗、文艺等涵盖29个专业领域的力量,充分满足各民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三、互嵌融合,“五心”服务,让志愿服务精神成为民族团结的“动力”

一是贴心组织,共建社区团结进步和美家园。为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凝聚社会正能量。2013年,呼图壁县成立了王桂珍工作室。近年来,广大志愿服务者的身影在遍布大街小巷,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一位烤肉大叔,在疫情期间为100多户居民免费维修家电,不计得失;许多退休的老党员无偿做起了小区里的“监督员”,哪里有问题就督促物业及时维护,不计名利;还有匿名给残疾人家庭送大米、送面粉的个体工商户,不计回报;在阿同汗志愿服务队的引领下,无数的居民群众加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全社区形成了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二是诚心帮扶,共建社区团结进步温馨家园。社区着力解决弱势群体的实际问题,开展“防滑足下·温暖在心”志愿服务活动,为辖区老年人免费赠送防滑地垫450余张,安装卫生间扶手230根,惠及老年群体800余人;开展“情暖老人·爱心助餐”志愿服务活动,为的65岁以上行动不便的老人义务送餐,解决了老人无人照料的难题;开展“帮贫济困·点亮希望”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弱势群体家庭提供了电脑、插花、餐饮、家政等免费技能培训,已开展培训21场次,帮助就业71人,推动各族群众充分就业,生活品质稳步提升。三是尽心服务,共建社区团结进步友爱家园。对待各族居民群众的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全力以赴,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社区将群众关心的“八不”问题作为社区为民服务的落脚点,发挥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作用,争取项目,筹集资金,着力解决“灯不亮、水不通、路不平、顶不严、停不下、草不绿、树不修、扫不净”等“八不”难题230余件,各族群众对社区的信任度显著提升,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变成“服务清单”,最终变为“满意清单”。四是耐心调解,共建社区团结进步幸福家园。居民事无小事,调解工作需要耐心细致,社区持续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干部、机关党员主动下基层化解问题,以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于萌芽为目标,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0余件。以志愿服务队队员杨建国为引领,建立矛盾纠纷调解室2个,开展法律知识和调解技能培训36场次,化解各类邻里纠纷16个,做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矛盾绝不上交”。五是安心治理,共建社区团结进步和谐家园。依托“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群众志愿者”综合治理网格,构建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网格化治理、平安防控、物业管理、共建共享、为民服务”为内容的“一领五网”互嵌式社区治理模式。建立民族团结联系服务工作群、流动人口工作站等,为辖区近千名群众提供登记证办理、出租房屋备案登记证办理等服务,通过细心周到的服务,有效提升社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阿同汗”,维吾尔语意思是“金子般的心”,是维吾尔族群众对“阿同汗”志愿服务队创始人王桂珍的亲切称谓。秉承着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望,阿同汗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以中华文化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将“阿同汗”品牌越擦越亮,持续推动各族群众团结互助、相亲相爱,荣辱与共、艰苦创业,共同谱写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华丽篇章。

来源:呼图壁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撰稿:赵豫新 张军剑 颜 铭

编辑:张 琴

校对:徐承秀

责编:张军剑

审核:李 晓

监审:马 慧

0 阅读:5

山菡评社会[已注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